電影訊息
決戰末世代--Doomsday

末日侵袭/决战末世代/灭绝生还者

5.9 / 80,011人    USA:105分鐘 | USA:113分鐘 (uncut version) | UK:108分鐘

導演: 尼爾馬修
編劇: 尼爾馬修
演員: 蘿娜米莎 亞歷山大賽迪 亞卓安萊斯特 鮑伯霍金斯 Caryn Peters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09-02-06 10:53:59

《末日侵襲》:類型片大串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文/狐狸夢見烏鴉

   

    《末日侵襲》,08英國出品的「大製作」。看這部電影有兩點感受:第一、欣賞本片就像在同時觀看好多電影,未來都市、病毒侵染、朋克、中世紀幾乎同時出現。雖說電影是在講述未來的事情,可是沒有一個地方顯示出了有關未來的方方面面,相反,整部電影在融合了歷史、文明和瘋狂等各式各樣的想像的世界中穿行,這是一種獨特且原創的混合風格。你在看電影時要隨時做好跨越時空的準備,現代與古代甚至後現代等場景之間的任意切換會令你猝不及防。




    第二、很難把本片劃分到一種類型中,只有一個詞在這裡適用,就是「狂想」。本來以為這是一部恐怖片,但恐怖不是其本意,更多的是動作、血腥、暴力。本片彙集了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盛行的B級片中的所有元素,讓人感覺很「亂」,說白了就是類型片大雜燴,可能其中會有一種類型適合你。


   先說第一部份,本片開場就點出了病毒的危害性,並製造了一副末世的混亂情景,這裡有點《驚爆28天》和《惡靈古堡2》的影子,不過持續時間很短,一筆帶過。隨後30多年的跨度由畫外音交代事件的發展,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篇。而最後那個被母親送上直升機的獨眼小女孩,用腳趾頭想也知道日後必為主角,也為其後來帶領人深入隔離區找了一個合適的理由。


     進入到隔離區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一行人在黑暗中摸索的場景是標準的恐怖片前奏,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這裡的佈景相當精彩,展現出無人區一副破敗荒涼的景像。其後的故事發展與其它恐怖片大同小異,只不過迎面而來的炮灰不是殭屍而是一群食人族。不過狐狸這裡要提出爭議,既然食人族是有血有肉的人類,30幾年的隔離還不至於退化,那麼與特種兵小組交戰時怎麼也表現的和殭屍一樣無腦,只是一大群的像阿甘一樣往前衝著送死。以後的這一段就開始走動作B級片的老路子,原本以為特種兵小組能像《刀鋒戰士2》一樣挺一陣子,沒想到眨眼之間便折其大半,沒有往多員聯合作戰的方向發展,又回到了主人公獨自力敵千軍的80年代動作片風格。極致的血腥與暴力無處不再,並展現出好久不見的朋克文化,其中毫不遮掩的斷肢和食人場景可能令部份觀眾不適。


    再往後的部份有點胡扯,女主人公帶著幾個倖存者尋找博士的病毒疫苗,沒想到從後現代的朋克世界中脫離後便一下子進入到中世紀?!盔甲、弓箭、城堡一個都不能少,博士也搖身一變當了「亞瑟王」,並學習古羅馬帝國玩起了「角鬥士」。要不是幾個衣著現代的主角在場,中途如廁歸來的觀眾絕對以為進錯了影廳。試想一下,30年的與世隔絕產生一幫無政府的朋克食人族還說的過去,但是要拋棄現代的衣食住行而回到中世紀的生活方式就有點不著調了。這一段有點時空交錯的無厘頭感覺,「亞瑟王」觀看「角鬥士」,手榴彈炸毀城堡等場面只有在電影中能夠看到。這一部份明顯失控,是本片最弱的一個環節,動作不「作」,暴力不「爆」,場面難看,而博士的免疫者理論放在一部講病毒的電影中也令人大跌眼鏡。感覺這一部份有點跑題,錯了,本片根本沒有主題。


   最後是一大段飆車場面,這一段拍的相當精彩,很久沒看到這麼爽的飆車戲了。這裡的攝影、剪輯和光影濾鏡的運用十分得體,將賓利跑車飛馳的場面拍的極具動感,絕對不亞於任何一款賓利廣告。與食人族的垃圾車搏鬥有點類似《瘋狂的麥克斯》,在高速的運動中撞車、爆炸、血肉橫飛令人爽快之極。毫不誇張的說,這一段飆車場面是近幾年最好的一個,絕對強過今年姐弟倆胡鬧的《賽車手》,雖說賓利跑不過垃圾車的設定有點假。

 

    本片的結尾小有創意和反傳統。女主人公留在了隔離區並在食人族中稱王,隨手還將了那個自大政客一軍,照應了開頭,也是對傳統和現實的反諷。


   本片的導演是英國新銳尼爾·馬歇爾,很喜歡他的《黑暗侵襲》,本片是他第一部大製作,融合多種類型片也是一次大膽的常識。女主角羅拉·邁特拉是一個菜鳥,從裝束和神態上有點像《黑夜傳說》裡的凱特·貝金撒,雖不如後者靚麗但比其要彪悍,是本片的一大看點。特別提一下那個黑人配角,有點像年輕時的丹澤爾·華盛頓,要想成名還要從氣質上像前輩學習。


    那些想看恐怖片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末日侵襲》中的恐怖成份很少。不過,如果你喜歡《驚爆28天》、《瘋狂的麥克斯》、《角鬥士》等電影的話,並且喜歡玩遊戲,那麼可以試試本片,因為總有一個類型適合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asfo.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