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ever Dreams

2009-02-07 05:15:17

有多少教育是不把人當作人來培養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四月的一個夜晚,在寂靜的臥室裡欣賞了一部1989年的美國電影《死亡詩社》,豆瓣上極高的評價和獨特的片名以及涉及語文教師的情節共同吸引著我認真地看完這部影片。整個觀影過程,我被深深地打動了。
  當影片結尾,伊桑•霍克飾演的內向安靜的主人公突然爆髮式地站到課桌上對著基丁教師喊出:「船長啊,我的船長!」時,我「決堤」了,哽噎伴著淚水一直持續到字幕結束。我不諱言,我也是個內斂敏感的人,那一刻,我的心隨著主人公,隨著船長一起駛向了理想的高潮。
  我確信這是一部關於自由和寬容的電影。她用深情、用從容、用獨特的藝術語言給我們傳諦了永恆的真善美。電影的內容是教育,電影的形式卻是最大的教育,她是我所遇到的最美好的教育。淡定豐富的羅比•威廉士飾演的基丁教師是電影的靈魂,他把理想、自由、獨立、詩意帶入了沉悶保守的威爾頓預備學院。這所貴族學院一直為哈佛、耶魯輸送年輕的血液,然而它嚴苛而又功利。學生將來會做人上人,但不是真正的「人」。基丁把他的教育方式帶入了沉悶的課堂,帶入了壓抑的學生中。他告訴學生「seize the day!」;他傳授學生詩意地去創作,去向一些隱士們一樣寫真正的詩歌;他引導學生去體會死,從而珍惜生,熱愛這個世界;他用不拘一格的方法傳諦學生為「 人」的勇氣和自信,去追逐理想,去擔當責任。然而貴族學院容不下「特立獨行」,當週遭的鄙夷開始在學院上層人物中瀰漫時,基丁的教師生命也將在這裡終結。一次突發事件加速了這個結局的到來。
  午夜,一名熱愛話劇的學生在家中自殺了。當晚,追逐理想的他在基丁教師的鼓勵下演出了一場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話劇。高興的孩子期待著通過這次成功使嚴厲的父親給予自己選擇的自由,蠻橫的父親卻依然逼迫孩子選擇軍校生涯。想著明天的離別,離別師生,離別話劇,離別理想,還很脆弱的孩子選擇了先結束自己的生命。學生的離世打擊了基丁,同時他也面臨著提前告別講台的命運。
  發自內心的敬仰最終衝破了桎枯,許多學生在內向安靜的主人公的感召下,當著聲嘶力竭中的老院長的面,從容地站上課桌,一遍遍呼喚著惠特曼的名句以表達他們那份愛。教師基丁失去了工作,得到了一份永恆的關於心的禮物。影片在這樣獨特的高潮中凝結。
  
  有多少教育是不把人當作人來培養的?功利主義的教育把人當作工具,極權主義的教育把人當作機器,軍國主義的教育把人當作禽獸。當民主和平民化的自由氣息漂過一片片大陸、一朵朵島嶼時,我相信基丁教師和電影創作者的描敘和抉擇是光明的,這樣的教育是把人教育成「人」。一個自信健康的公民可以免於貧窮和無知,從而好好地活下去。我即將告別十八年漫長的受教育人生,但我依然為聽到魯迅先生的「救救孩子!」和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樣的話語而百感交集。
  片中有一句話表達了我和自由主義者的驕傲:「叢林裡有兩條路,我選擇了無人涉足的那一條。天哪!我知道我的選擇有多麼重要!我不會去在乎眼光和得失,抬頭看看天空,就會知道過去有多麼微不足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