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芭樂特--Borat

波拉特/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波叔出城:哈/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

7.4 / 442,308人    84分鐘 | Canada:82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賴瑞查爾斯
編劇: 薩夏拜倫柯恩 Anthony Hines
演員: 薩夏拜倫柯恩 潘蜜拉安德森 肯達維迪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艾望舒

2009-02-08 08:13:30

轉一些這部電影的資料


《波拉特》(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片名原意為「波拉特:為建設偉大祖國哈薩克斯坦而學習美國文化」,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喜劇電影,由英國喜劇演員沙查·巴隆·科恩飾演。該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哈薩克斯坦記者「波拉特」在美國的旅行故事。

沙查·巴隆·科恩(Sacha Baron Cohen,1971年10月13日-),英國喜劇演員、猶太人,以出演一系列成功而充滿爭議的角色而出名,包括波拉特。科恩出生於英國倫敦哈默史密斯,畢業於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歷史系。科恩更因在《波拉特:為建設偉大祖國哈薩克斯坦而學習美國文化》中演活波拉特一角而獲得多項獎項,包括金球獎(喜劇)最佳男主角。

該片講述「波拉特」(Borat)離開在哈薩克斯坦的家前往美國,並遵照哈薩克斯坦資訊部的吩咐攝製紀錄片。他留下自己的母親、妻子和村子裡的強姦犯,與胖子製片人Azamat一起上路。片中表現了波拉特與美國人進行採訪及交流的場景。拍攝期間,受訪者都以為波拉特真的是一個不懂美國習俗的外國記者。

本片大部份場景沒有劇本指導,大部份角色人物都不是專業演員,只有波拉特、Azamat、帕米拉·安德森(科恩的老友)、妓女Luenell、店主Ashwin、波拉特家庭成員、以及告知波拉特妻子去世消息的電報報信員,是專業演員。

片中關於哈薩克斯坦的描述,與該國真貌幾乎毫無聯繫。片中,波拉特家鄉的村莊實際上是在羅馬尼亞的歌羅德村(Glod)拍攝的。飾演波拉特妻子的女演員,則是為了改善生活條件,而移民到羅馬尼亞的哈薩克斯坦人。波拉特鄰居叫「努爾蘇丹·圖亞克拜」,實際上是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和反對黨的扎馬可汗·圖亞克拜兩人名字的混合體。片中有被指是哈薩克斯坦總統的大幅照片,其實是亞塞拜然總統蓋達爾·阿利耶夫。

片中並沒有使用哈薩克語,據稱是說哈薩克語的對白其實是羅馬尼亞語。片中使用的西里爾字母是俄語形式,而非哈薩克語形式,而且片中書寫的「哈薩克語」不是拼寫錯誤,就是胡言亂語。例如,宣傳海報上寫的「BORДT」,就使用了西里爾字母的D代替英文的A。另外,波拉特自己使用的則是拙劣的希伯來語。扮演其拍檔Azmat的基尼夫·大衛頓(Ken Davitian)使用的是有東部口音的亞美尼亞語。另外,片中使用的一些詞語還取自斯拉夫語族,例如波拉特的招牌問候語"jagshemash"(jak się masz)和 "chenquieh"(dzienkuje)則分別是波蘭語(或相關語種)的「你好嗎」及「謝謝」。波拉特介紹自己家的時候對自己的牛說 "Tishe",但該詞在俄語、南斯拉夫語和捷克斯洛伐克語中表示「安靜」(分別拼作тише及tiše)。

據報導,整個電影製作過程中,波拉特的古怪行導致了91次報警。

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對該片的反應在《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關於推廣國家活動的文章中論及。

影片中波拉特的灰色西裝在整個攝製過程中都沒有清洗過,因為這套西裝要有「外國的味道」。

影片中令波拉特出洋相的自動扶梯是在南卡羅萊納州哥倫比亞的機場(片中表現為紐約的JFK機場)。

波拉特在片中想要購買來「殺猶太人」的槍是以色列沙漠之鷹。

當以色列記者採訪沙查·巴隆·科恩在片中為什麼使用希伯來語時,科恩回答說:「噢,我看你在說哈薩克語!」

金球獎
最佳影片提名(音樂劇及喜劇)。
最佳男演員獎得主(音樂劇及喜劇):沙查·巴隆·科恩。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最佳男演員獎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廣播影評人協會
最佳喜劇電影獎得主
舊金山影評人協會
最佳男演員獎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
最佳男演員獎得主:沙查·巴隆·科恩。
英國影評人協會

年度最佳英國男演員提名:沙查·巴隆·科恩。
獲選十大影片

美國電影協會2006
時代雜誌
滾石雜誌
新聞週刊
紐約郵報
Us Weekly

來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A2%E6%8B%89%E7%89%B9_(%E7%94%B5%E5%BD%B1)&variant=zh-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