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棗兒
2009-02-09 08:48:29
在鏡子面前對著空氣揮拳
《憤怒的公牛》是導演馬丁 Scorsese在1980年拍攝的一部根據拳擊手Jake LaMotta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影片一上來是一段慢鏡,男主角在空無一人的拳擊場上熱身跳躍,他披著象徵勇氣的外套,所向披靡。字幕過後,一個體態臃腫傷人扮相的人出現在鏡頭前,開始喋喋不休。早就聽說Robert De Niro為了這部電影短時間內增肥50磅,但沒想到會有這麼胖,這麼臃腫,之前在拳擊場上的輕盈姿態全然消失不見,可見一個職業演員的敬業精神。畫面中有一排化妝鏡,反射出男人側面的身形,如果不是了解過Robert De Niro的這段歷史和故事發展,我絕不相信那就是曾經無敵的拳擊冠軍。喋喋不休過後,利用字幕進行了漂亮的轉場,只不過是換了時間,所有人所有事的狀態就都變了。馬丁 Scorsese利用廣角鏡頭拍攝的拳擊場上激烈的打鬥,很好的詮釋了速度感在鏡頭中的表現方法,也大量使用慢放的方式突出了這一特徵,讓黑白鏡頭下的每一拳都打出最佳的效果。有兩個鏡頭很是喜歡:一個是在場上和一個對手打,主角已經被打得不行了,但仍然沒有倒下,他和對手都位於畫面的正中央,構圖是完全對稱的,但他是用的俯拍,加上拳場邊上的纜繩,把畫面分為幾個部份,煙霧從兩邊的下面逐漸瀰漫上來,光線從左右上角均勻打在人物上,形象十分突出;同樣的,他的對手用的是仰拍鏡頭,強調了角色所處形式的強勢地位,同樣位於構圖的正中,相對主角而言,背景更加的空曠突出了孤獨感,大量的慢鏡頭造成了時間的錯覺,也說明了他的拳頭並不能真正打到主角。還有一個鏡頭是主角在一場比賽之前上場的長鏡頭從地下通道開始,周圍簇擁的人逐漸減少,近景的長鏡頭跟拍一直保持在主角正面,在一個拐角處相對機位仍然沒有變化,在第二個拐角處機位轉到主角背後改為跟拍,將拳台收入畫面中,畫面一下變得寬廣,主角在畫面中的比例頓時縮小,加強了空曠感和孤獨感,和兩次轉折的長調度線一樣預示著主角在拿到冠軍之後將會是孤獨的一個人,沒有別人真正的需要他支持他。結果正是這樣,由於自己的脾氣,兄弟離開他,兩任妻子離開他,最終成為孤家寡人,只能在小酒館裡對著鏡子重溫自己當年的輝煌。我覺得故事並不灰暗,只是如實反映了我們平時極少關注的一些人的一方面,當我們看到了,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這種低落的時候,只是很少有人去關注,當我們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周圍人身上,我們會迷失自我,也許最後也會暴躁的像一頭憤怒的公牛,在鏡子面前對著空氣揮拳,把所有的暴躁和不滿,都發發洩在莫須有的東西上,最終什麼也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