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娃子_paris
2009-02-11 04:57:32
謊言之軀
從情節來看,本片正如同大多數人猜測的那樣,無法擺脫「後9.11萎靡症候群」的影響。患這種病的影片,都想憑藉反恐的題材來針砭時弊,企圖反映「人民」的心聲;但市場卻見鬼似的並不由「人民」所掌控,那些在閒聊時經常被唾沫橫飛、天花亂墜般掛在老美嘴上的話題與觀點,放到螢幕上卻無法贏得同樣一批觀眾的心水。
老美是否真的是嘴上牛逼、內心脆弱的可憐蟲,這點無法考證,也不在本文的範圍之內。出乎俺個人意外的,是俺一向放心的導演,這回卻並沒有找到一個多麼新鮮的視角。雖說直接描寫CIA一線特工的切入點,與近期《叛徒》(Traitor)一片以臥底特工生涯為對象頗有不同,但說來說去,無非還是圍繞反恐特工那些事來說。而且,正如資深影迷們可以預見的,這些作品都會儘量對特工生活作「事無鉅細」的展示,以致於細緻到令人麻木的程度。
以本片主人公腓力斯(Roger Ferris)為例,影片不僅仔細描繪了他策劃反恐行動的每一個細節,還很「體貼」地涉獵了該同志的私人生活,確切的說,是浪漫關係。出於吸引滿腦袋粉色幻想的年輕女性觀眾的目的,俺很是理解這種狗血劇情的設定。但也不由得為斯科特同學感到悲哀。因為在俺心目中,他向來是不拖泥帶水的,劇情元素總是處理得乾淨俐落、恰到好處,沒有一絲多餘。個人認為本片中這些浪漫情節有些過剩。
判斷影片情節支線是否必要,一看是否能推動主要情節發展,二看能否豐富人物形象,《謊言之軀》中的感情戲在這兩方面都無見效。雖說編導刻意安排主角的浪漫對像在後三分之一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因素,但說服力不大。事實上,關於主角突然像浪漫一把這一點,整個都說不過去。且不說這與電影開篇建立起來的主角形象多麼不符,僅僅從特工的職業訓練來看,「隨機留情」的作法也是嚴重不足取的。如果主角是個這樣的人,那他根本就沒法升到片中的職位;如果他果真是如此不專業的話,更無法活到他有浪漫邂逅的那一天。事實上,由拼湊的浪漫這一點,還可以帶出影片情節安排上的一系列硬傷出來。例如作為高級特工的主角,住所完全無防範設施,而他老人家又都是以本來面目施施然出入住所、大使館、情報局等「要命的」部門,這不擺明是給恐怖份子提供機會嗎?俺要是恐怖份子也不會放過他了,一定會火速發電報給老大「人傻,命重,速來」了。
如果說探究硬傷顯得有些吹毛求疵的話,從人物形象前後連貫的角度來看,影片的情節設定也有些欠思量。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rprio)扮演的主角剛出場時給人的印象,是冷靜果敢,甚至可以說有點冷血——這點從他對於「線人」的利用就可以看出。顯然,編導在極力塑造該同志是位做事不留痕跡的五好特工形象,四個字可以形容:專業、低調。最關鍵的是,編導讓人覺得該同志壓根就不是那種一時衝動的毛頭小伙子;如此一來,後來他實際上完全是「一時衝動」的浪漫舉動,就顯得沒有根據了。即使也有「冷靜男突陷情網」的成功經典,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對比會讓人物形象更為豐滿,但這一切都是以交代完備為前提的。而實際上,片中的浪漫情節,不僅突兀,而且生硬,顯得有些莫名其妙。
當然,浪漫情事只是《謊言之軀》故事中的一小部份,以此否定全片,的確有些偏頗。如果單看影片兩大主角之間的互動關係,也不能不說編導花了些小心思:影片沒有安排他們像傳統的搭檔那樣一起出生入死,也沒有故作神秘地讓拉索克勞(Russell Crowe)的角色變成只有電話後面冷冰冰的聲音,而是讓他們通過國際長途像長舌婦們一樣八卦他們的特工任務,與此同時,導演也安排通話中的克勞做著如送照顧孩子等與特工完全不想乾的活動,從而使得一線的緊張刺激,與「大後方」的瑣碎庸常,形成頗為有趣的對比。然而,再有趣的事情,也禁不住一再重複。在表現二位主角的互動方式時,斯科特顯得有些過於單調,長篇「煲電話粥」的情節,最終消耗了觀眾的好奇心。這種化學作用的消散,就如同分居兩地的戀人之間的通話一樣:超過一定的時間,該說的甜蜜的話都說完之後,再柔情蜜意的話即使能夠說出來,也都變成乾巴巴的言不由衷。其實,本片中迪卡普里奧與克勞角色之間的關係,有著如同《美版無間道》中鮑德溫(Alec Baldwin)與沃伯格(Mark Walberg)的角色之間關係的潛力,無奈這些應有的火花都被「缺乏有效對手戲」這點給消耗掉了。同時,對克勞的角色而言,那些瑣碎的生活細節,也並沒有給這個角色增添立體感。一般而言,細節的作用主要是為情節或者角色增添趣味,可克勞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顯得比較片面而單調。
【基準動作】
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當一眾「心懷天下」的導演蜂擁而上大拍「後9.11題材」時,心態其實已經失衡,往往會過於注重傳遞自己的政治資訊而忽視了電影本身各元素的完善。這就使得幾乎所有的此類電影,都顯得比較應景而缺乏雋永的意味。
幸好,斯科特不止是個有思考的導演,他還是視覺大師,具體到本片的類型上來,他是動作場景調度的好手。其實,從《黑鷹墜落》(Black Hawk Down)在男性影迷中的崇高地位,斯科特對動作場面的處理能力早就不容置疑了。
《謊言之軀》是部驚悚動作片,不是《黑鷹墜落》那樣的戰爭動作片,所以,本片的動作場面無論在規模還是密集程度上,都比不上《黑》,也比不上迪卡普里奧的上一部動作片《血鑽》(Blood Diamond)。但是,斯科特還是憑藉自己敏銳的眼光與精湛的把握能力,給影迷們帶來了幾場短小而精悍的動作戲。
首先,不得不說,斯科特將空中偵察視訊的精細表現得很令人激動,甚至有可能表現到到神乎其神的地步。這些鏡頭給人很「高科技」的感覺,雖然畫面本身不是以表現動作細節為目的,但無疑為接踵而來的動作場面渲染了幾絲值得期待的精彩氛圍。
其次,斯科特在處理動作場面的節奏方面,真正做到了雷厲風行、沒有一個累贅的鏡頭。《謊言之軀》中的槍戰及追逐場面,還不是那種刻意零亂而快速的蒙太奇剪切(像最近火熱上映中的《007餘溫之戀》),反而是多用長鏡頭處理,只不過由於採用了手提跟拍的方式,畫面的不斷晃動可能會令一般觀眾誤認為是鏡頭在不斷切換。簡而言之,斯科特這種處理方式有一種更加真實的臨場感,觀眾如同戰地記者一般,要和主角一起經歷硝煙與彈火的洗禮。
另外,片中角色在動作場景中的肢體動作,也是以效率為標準,沒有吳宇森式的瞎浪漫化的「英雄pose」,主角的不少逃命動作甚至還是非常狼狽的。不過,片中的動作也因此而顯得更真實。斯科特在處理主角的動作戲時,主要突出了反應的敏捷,對於一線特工來說,迅猛而正確的反應恐怕是比裝英雄更專業的素養。正因為如此,雖然片中的動作看起來沒一個拉風的,但整體的感覺卻很到位,那是一種風格化拍法所無法達到的緊張刺激。
當然,要說本片的動作場景有何創新、或者說整體觀感超越《黑鷹墜落》,那顯然是不可能的。這只是說,相對於影片的故事情節,動作場面保持了斯科特一貫的高水準。
【無關表演】
和動作場面同樣保持高水準的,還有表演。雖說克勞的角色由於劇本設定的原因,本身出彩的機會不多,但他還是把握住了與其他角色僅有的幾個對手戲的機會,在那些場景中表現出一個總是智珠在握甚至顯得有點狡猾的CIA高級主管的風采。也只有在那些場景中,這個角色的隨意家常氣息才會與他精湛的特工意識與技巧、同時還與一線特工那種鋒芒畢露的衝勁形成鮮明而有趣的對比。很可惜克勞大方光芒的機會不多,如果編導在安排他的角色與迪卡普里奧角色煲電話粥時稍微多一些觀眾感興趣的表現個性的對白、而不僅僅是「就事論事」的枯燥特工任務指導,克勞的表現會顯得更有質感和整體感。
對迪卡普里奧來說,也許成為演技派的道路就是「邋遢」的道路,因為這幾年來他挑的角色幾乎是越來越「扮丑」了,就差演一個面部扭曲的弱智人士了。在本片中,他不僅始終保留著一大把與精緻面孔不太協調的絡腮鬍子,且在絕大多數場景里都是灰頭土臉得如同丐幫的九袋長老,這還不論他在那些動作場景中往往以血污滿身作為結尾的形象;即使是在那些看起來應該是「男為悅己者容」的浪漫場景里,小帥哥在打扮上也好不到哪去。雖然個人覺得這些形象設計上的煞費苦心並沒有給演技表現多加分,但肯定也沒有減分,其實迪卡普里奧根本不用從外表上這麼努力,他對角色細節精益求精地把握幾乎是有目共睹的。
不過,即使小迪如此努力,對俺來說都有些「審美疲勞」了;這種感覺,就像很多女孩各方面看都很漂亮,卻無法令人真心喜歡一樣;說白了,就是缺乏「驚艷點」。在《謊言之軀》中,這個「驚艷點」被約旦情報部門頭子哈尼(Hani)奪去了。「強壯哥」(Mark Strong)扮演的這個角色,其實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演繹套路,都很平常,甚至可以說是很「大路」的貨色。但是,螢幕上「強壯哥」一舉手一投足,一皺眉一定睛,就是有非同一般的味在那,讓人不耳熱心跳都難。簡而言之,「強壯哥」在本片中的范兒,像足了「教父」那個年代的江湖大佬,領袖群倫,魄力四射。如果現在要拍《教父》第四集,俺舉雙手雙腳支持他出演老大。從「演技內斂自然」的角度來考量的話,以上評價似乎對小迪不太公平,但是沒辦法,電影的觀感是複雜而微妙的,一如女人的魅力:很多女人臉蛋身材都不錯,可就是沒什麼吸引力;而有的女人別看大部份條件一般,偏偏有那麼一兩樣令人過目難忘、寤寐思之。
【所謂意義】
如果不是斯科特和兩位巨星級演員的噱頭,俺可能理都不會理此片;雖然會因此錯過對「強壯哥」花痴的機會,但就電影感受而言並無損失。像《謊言之軀》這樣的題材,不管編導如何偽裝,他們那或真或假的「針砭時弊」的一面都會難以掩飾。
最為根本的是,現在這方面的電影創作,在批評近幾年美國政府反恐政策急功近利、短視愚蠢的同時,自己也犯了同樣浮躁的毛病,以致於「傳遞主張」的功能,蓋過了「藝術表達」的功能。電影始終是表現的藝術,想法再好,目標再人文,表現一般或者不及格,不僅無法打動人,反而會讓人覺得空負一腔熱血而顯得不成熟。
原載《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