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7,036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質的快樂

2009-02-18 01:11:36

More than fiction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人生應該是有怎樣的旅程與軌跡?

應該是機緣巧合吧,昨天又在HBO邂逅此片。Stranger Than Fction 。終於在網上查到電影名字的由來。「片名字是取自馬克吐溫的名句:真相比小說還要不可思議,因為文學作品不得不亦步亦趨於可能性,而現實則隨心所欲的書寫故事。(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because fiction is obliged to stick to possibilities;truth isn't)」。於是才把記得老久的錯的名字不捨地放下More Than fiction。不知怎的,卻更喜歡more 這個詞。簡單的一個more比stranger平淡而又真實,也更好地反應電影的特質吧。罷了,罷了,還是一廂情願的把這more than fiction 繼續地叫下去吧……

  導演的表現手法用得極妙。電影本身是從一個極其普通的人物Harold開始,而鏡頭是從整個地球慢慢放大,最後聚焦於主角身上的。他是地球上的幾十億分之一,他是一個普通人。他的故事可能就是你的故事,或者可能發生就在身邊。每個人的自己的一生應該怎樣走過?Harold是一個普遍意義的人物,代表了普遍意義的大眾。

  Harold的生活是誇張化的一板一眼,循規而蹈矩。作為國稅局成員的他,每天在相同的時間起床,刷相同次數的牙,花相同的時間打好相同樣式的領帶,數著相同的步數走過相同的大街,在相同的時間坐上相同班次的班次,相同的工作,然後相同的一個人回家,相同的時間睡覺…一分一秒絲毫不差,所有的事件都是在時間的嚴格規劃下的。於是Harold的手錶成了一個很有趣卻不失合理性的劇情線索。同時這種循規蹈矩本事又是對現實,對世界的極其恰當的映射。 有多少人何嘗不是如此一般地生活著呢。當然每個電影都是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種人生。故事也不可能就這麼循規蹈矩下去。

  於是故事一開始最平常不過的旁白,竟然與Harold的生命的軌跡有了映射。他竟聽到到這旁白,這個不停描述他生活的聲音。這是本片的一個奇幻色彩的形式。同時,當Harold感知到這個聲音的存在,他的生活開始隨著他一向正常的手錶出現的不正常的狀況開始出現慌亂與猝不及防。象徵著一個人,一個迷失生活情趣的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的一種恐慌,害怕面對失去原有生活的一種空虛與茫然。並且這個旁白對Harold的死的語言將這個恐慌推向了一個高潮。

  死亡是每個人都最終走向的一個結局,也是整個哲學領域,整個人類對自身存在的必然一種矛盾。因為有了死,人們都會在一定的時期思考人生,思考什麼是活著的意義。影片中,Harold在得知自己即將死去之後,便開始找尋那個聲音,盡力想去改變或者逃脫那死亡的命運。這也正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有過的僥倖心裡,可又有誰能逃脫得了呢。與死亡的鬥爭,其實也是人生的一部份,或者說大部份。

  生命是本事是充滿很多未知和不期而遇的。混沌的Harold的遇見安娜Ana,這就是一種不期而遇的幸福。Ana也是一個很簡單而又有些俏皮的可愛的女人,放棄哈佛法學院的學業,成為一個甜點烘烤師,一個小店主。因為這樣就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當一板一眼的Harold遇見Ana,對於他,世界開始不同起來。最初為了逃避命運而去發展生活的他,也漸漸變得隨性,自然和真我起來。

  Little did he know 呵呵這個倒裝也真是好玩。生命的不期而遇,以及命運本身附加的東西都是無法決定的。在與朋友的假設對話中,Harold了解到了什麼樣的選擇才是自己的選擇。於是,如此急著找尋故事結局也似乎不那麼重要的。Harold開始過上真正的生活。開始學吉他做一些自己以前想做而又 沒做過的事情。漸漸地用真心與情感打破了曾經的枷鎖與束縛。於是付出愛的時候,也收到了Ana的愛了。

   而當Harold開始慢慢懂得人生時,巧合又不得不地讓他再次面對將死去的這個命題。他還是用盡方法找到作者k,想要試圖改變他的命運。此時兩者的相見也又一次地映射出Harold這個主角的現實意義。他從k那要來書稿。此時的Harold已經不同,他有了可以自己影響命運的權利,他便開始猶豫起來,沒有勇 氣去面對自己的結局。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呢?他把書稿交給引導幫助他獲得真正生活的教學教授Dr.Jules。在看完結局後,Dr.jules的話讓Harold終於不得不地自己去面對死亡。在這個結局裡,Harold不得不死去。

  經過掙扎與煎熬的Harold的最終還是看完了書稿,他學會了坦然接受這種有意義的人生。並且勇敢地面對死亡,並讓她把結局打完。Harold的完成了蛻變。然後安然地過自己的生活,為身邊的人做些美好的事情。

  當然故事有時候是需要happy ending的,生活也應該是。

  曾經瘋狂迷戀死亡的作者k,在無數次的想像中設計Harold的死。本身不易接受自己的她也無法跳脫出自己對死亡的理解。前幾次的構思都以失敗告終。而當她遇見Harold,發現他的真實存在的時候。這種直面而來的衝擊讓她更加慌亂與迷茫。原來設計好的情節也因此擱置,她還未看透。而當Harold交還書稿給她並鼓勵她完成的時候之後,終於也因Harold的此種勇氣所感動,對死亡有了全新的看法跳脫除了自身的束縛。 一個明知道自己會死亡,還會如此勇敢地面對死亡的人,難道我們不應該讓他活下去嗎?

  於是電影的結局是如此的溫馨,原本將因因救小孩而死亡的Harold奇蹟般的藉著自己手錶的碎片活了下了。Ana在他的石膏上畫上可愛的手錶,幸福而甜蜜。而k也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定位。是的,人生或許應該這樣度過。

  看了3次這部電影,也才好好地第一次真正體會到電影本身的意義。恩好電影還是要多看幾遍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