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港)/阿拉伯的罗伦斯(台)

8.3 / 319,898人    216分鐘 | UK:228分鐘 (director's cut) | UK:187分鐘 (1970 re-release) | UK:210分鐘 (original version) | UK:2

導演: 大衛連
編劇: T.E. Lawrence 羅伯‧波特
演員: 彼得奧圖 亞歷堅尼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中性筆小新

2009-02-19 21:45:06

大漠英雄——阿拉伯的勞倫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儘管這部影片已經在我的硬里待了很長時間了,但直到最近我才有勇氣看完它,一是因為它近4個小時的篇幅,二因為它嚴肅深沉的氣氛。《阿拉伯的勞倫斯》是一部真正的史詩電影,即使在今天,它那壯闊的敘事方法,宏大的氣勢依然無法超越,它讓我想起了《賓虛》以及那個年代的歷史電影特有的厚重感。

沙漠的「聖者」

本片根據英國一戰期間北非情報員托馬斯.勞倫斯上校的真實事蹟改編而成,勞倫斯的父親為一英國爵士,然而他本人卻得不到貴族的地位,因為「我的父親沒有娶我的母親」,私生子的身份對於勞倫斯性格的形成想必是至關重要的,而本片主演彼得.奧圖將這一點表現的非常成功,那戲虐而憂鬱的氣質,神經質而極富表演性的儀態,與浪漫理想化的性格相結合,完美的與勞倫斯的身世背景相映襯,當觀眾得知他的身世時,不僅不會感到驚訝,反而會對人物增添一份理解,同時也讓人感嘆本片創作者對人物的發掘之深。

如果理解了勞倫斯這個人物,就不難理解他驚世駭俗的作為。當他還在開羅作為一名阿拉伯語專家時,北非戰場上英國-阿拉伯與德國-土耳其兩大陣營的鬥爭正處於膠著狀態,而其中的最弱者阿拉伯人與其他勢力相比還停留在十分原始野蠻的階段,他們普遍沒有「阿拉伯人」的民族概念,部族之間相互爭伐,對於反抗土耳其的統治,大部份酋長只是想乘機搶點錢,而這裡的錢只指金幣,鈔票在他們眼裡一文不值。然而與此同時,阿拉伯人在精神上卻保留了一部份祖先的驕傲,他們是勇敢無比的戰士,不願像任何人屈服,儘管事實上早以被外國勢力玩弄於鼓掌之中。

正是這種精神吸引了身為英國軍官的勞倫斯,勞倫斯並非「那些熱愛沙漠的英國人」,他對於阿拉伯不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看待這些"愚昧殘忍的野蠻人",而是尊重他們的傳統,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這一點決定了他與其他英國人的不同,身為阿拉伯大軍事顧問後,他更是不惜將自己化身為一個阿拉伯人,他卸下軍裝穿上白袍,至少一段時間內他相信自己是個阿拉伯人,並且是他們的救星,帶著對於阿拉伯的激情和無比的意志,他穿越沙漠攻佔了飽經戰火的阿卡巴城,此城自十字軍東征起便陷入戰爭的苦難之中,他沒有試圖改造阿拉伯人,反而發揮了阿拉伯人往來沙漠,千里奔襲的戰鬥傳統,在敵占區四處破壞,打的土耳其的正規軍無計可施,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被阿拉伯人尊為"聖者",一個人改變了戰爭的進程,怪不得原來認其為怪人的同事們都對他刮目相看。

他是如此的獻身於阿拉伯的解放事業,過於陶醉於個人英雄主義和理想,他認為自己是救世主,是摩西,是非凡的,以致於忘記了現實政治的殘酷,土耳其戰敗後,各方勢力開始瓜分阿拉伯,阿拉伯內部也開始了討價還價,如費瑟王子所言「戰爭屬於年輕人,對於未來的勇氣和希望,和平屬於老人,不信任和戒心」。戰爭結束,勞倫斯的舞台也不復存在,"聖者"只有黯然離去。

最後的史詩

本片導演為英國著名導演大衛.里恩,它並非好萊塢電影般緊湊,緩慢的故事節奏,精緻的對話延續了英國電影一貫的特點。最讓人感動的是這樣一部大手筆對於細節的把握,在大場面的描繪上並非如今國產大片般只追求人山人海的壯觀,從服裝到佈景都極為考究,戰爭場面雖不激烈,但真實體現了戰場的混亂和個人的無助感,千名阿拉伯騎士呼嘯而過捲起漫天風沙的場景另人印象深刻,勞倫斯也不像其他影片中的將領那樣彷彿處於戰場之外,而是真實的處於龐大的人流之中,充分表現了戰場上的不可控性,相比於現如今的戰爭片列陣則如儀仗兵,上陣整齊劃一連拔刀都那麼帥的強悍兵團來說,這樣的軍隊才接近真實吧。

說到影片的成功,自不必多言,一舉奪得三十五屆奧斯卡七項大獎,如此佳績,本作編劇博爾特功不可沒,整個劇本節奏舒緩而不拖沓,高潮相繼而至,從勞倫斯初入沙漠,到相遇阿里長官,再到奇襲阿卡巴,劇情一步步引人入勝,層次分明,敘事呈逐漸深入之勢,不斷向出人意料的方向發展,使本片具有類似冒險片的觀感,彌補了歷史劇的深沉厚重,四個小時一晃而過不覺乏悶。

如果說劇本是藍圖,那麼導演就是巧奪天工的建築師,這建築師的功力我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節奏的把握,本片不同於其他戰爭片之處在於沒有僅僅將注意力放在表現戰爭場面上,而是更多的注意戰場上人的狀態,而這種狀態主要通過對節奏的控制而表現,戰鬥開始前鏡頭在士兵之間的游移,頻繁長時間的荒漠遠景,尤其是當阿里和勞倫斯從沙漠走來時逐漸由一個小點到一團黑影的那一段,導演有意的並不急於敘述,而是在主要橋段之前進行充分的鋪墊,這些對影片的成功至關重要。

二是攝影與配樂,本片配樂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本人看的版本甚至專門收錄了幾十分鐘的原聲CD,我想很多沒看過本片的人對其中的一些音樂也是很熟悉的,當然僅從音樂上講我不覺得有多好聽,但是作為電影配樂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因為每一段配樂都與相應的鏡頭相搭配,很好的起到了烘托氛圍的作用,尤其在表現沙漠遠景時,幾乎相當於在看靜態圖片,再加上極具壓迫力的音樂,讓人彷彿身臨其境,特別是勞倫斯獨自散步決定冒險襲擊阿卡巴和沙漠救人歸來兩段,無垠的沙漠,高懸的烈日與讓人透不過氣的鼓聲,絕對是神來之筆。

現如今我們再來看這部影片,會發現它的敘事手法與當今的影片如此不同,它更具戲劇性,更有舞台感,更嚴肅也更考究,勞倫斯的故事算是現代戰爭史上最後一段個人英雄主義的史詩了,而阿拉伯的勞倫斯或許是我們能看到的最後一部真正的史詩電影。

偉大的激情

當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我在想,是什麼讓勞倫斯一個人完成如此非凡的功績,在戰爭的初期他不過是一名普通的上尉,從事一份普通的工作,即使戰爭結束後軍銜也只是上校,他在英軍中是一個中層軍官,在他的戰友阿拉伯人那裡他可以說什麼也不是,權利掌握在酋長和貴族手裡,他的一切軍事行動都是以費瑟王子的名義發動的,他甚至根本不具備軍隊的指揮權,主力部隊由各部落的酋長的人馬混編而成,緊緊跟隨在他身邊的只有阿里和哈利斯部落的幾十名武士。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完成了多少人無法完成的事業,為阿拉伯贏得了解放,與其說他是軍隊的領袖,不如說他是一面旗幟,一個像徵,在他的影響下阿拉伯彼此紛爭的部族可以聯合起來,不再為了「這是我的水」而大打出手。

所有這一切,都因為他所特有的一種激情,一種對於阿拉伯及其未來的激情,這種激情鼓舞了其他的阿拉伯人,勞倫斯並不能帶來勝利但對於阿拉伯人來說他就是勝利的化身。

我想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都需要一種激情,一種對於某種事業敢於獻身的精神,在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的人,他們富有表現欲,充滿理想,敢於堅持己見,並能以自己的熱情感染其他人,因此我們應該記住托馬斯.勞倫斯——阿拉伯的勞倫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