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靈契約--The Haunting of Molly Hartley

如影随形/恶灵契约/如影随形

3.9 / 10,129人    82分鐘

導演: 米奇利德爾
演員: 海莉班奈特 傑克韋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偽學術青年Hao

2009-02-22 00:27:23

救贖的誘惑


救贖從來就是一個宗教意義的詞彙,講的是我們改如何擺脫自己的原罪。頗具反諷意味的是,人們在努力擺脫原罪,完成救贖的同時,卻從來不曾知道這些原罪本身究竟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結果。是永世的詛咒?是死後的下地地獄?還是讓我們得到一個不完美的來世?還是說它僅僅是個不好聽的名字而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在很多人看來,人們就是在這樣的蒙昧與未知中,追求著那個海市蜃樓般的救贖。因為擺脫一種罪惡,在情感上總是能夠得到一種寬慰。救贖就這樣以一種朦朧的方式誘惑著我們。

在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宗教味道甚重的影片裡,救贖依然扮演著核心的角色。父親面對那樣一個錯誤帶來的原罪,付之以歇斯底裡的恐慌和保護,他一次次的告訴自己,不去相信,不去相信,這樣只是掩蓋內心因為相信而帶來的恐懼。於是,恐懼變成敏感的神經、歇斯底裡的呼喊和最後那絕望的眼神。

基督教眾們,通過他們因為身份而得到了理所應當的合法性來救贖著那些被貼著魔鬼的標籤的人。然而在他們眼裡,天使和魔鬼是水火不容的兩面。於是面對被貼上魔鬼標籤的人,他們沒有天使般的感化,卻報之以魔鬼般的殺戮。這就像十字軍東征一樣充滿了悖謬與荒誕。在受洗的水池裡,在十字架的照耀下,那個女信徒正在救贖Molly——用將她溺死的方式。就在她決定溺死Molly的剎那,她說「God forgives me」。因為她也不知道,究竟這樣的救贖是對是錯,在她心裡,只有兩個信條:一者是魔鬼應該被清除出美好的世界;二者是,Molly是魔鬼。

然而影片告訴我們,上面的救贖都無濟於事。歇斯底裡的瘋狂保護依然無法每時每刻謹小慎微的照顧到每件事,更重要的是,再怎麼保護和補救,也無法改變因為當初的選擇而被決定的事件的運行軌跡;而殺戮式的救贖,也沒有成功,因為那樣的救贖到底是不是救了別人還是毀了別人更加重了自己的原罪還不甚清楚。最終Molly在面對上帝給予的選擇——殺掉父親改變自己的身份,與繼續做魔鬼——之間,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殺掉自己,來永遠不再理會對救贖的追問。然而這卻是徒勞,事實告訴我們,我們必須給出一個答案,對救贖的答案,這是不容迴避的。因為就在父親做出選擇的那一刻,自己身上的標籤就被限定了,而且不能自己摘掉它。

影片對救贖的解決,多少有些反教的意味。最終,Molly繼續選擇了做一個魔鬼,這是她的選擇,於是她不再考慮那個歇斯底裡的要保護她的父親——因為一個被那樣的宗教迷狂控制著的人最好還是待在精神病院裡;她也不在覺得魔鬼是多麼可怕的字眼。因為在她眼裡,所謂的魔鬼和天使,只不過是外在的一個標籤,回到生活當中,享受生活本身,做個魔鬼又有何妨?不被救贖又能怎樣?

影片對救贖的回答是,救贖和原罪只不過是某些宗教在我們心裡織出的一張美麗的大網,讓我們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然而,這都是宗教告訴我們的。影片的結論一方面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過於認真的對待宗教給我們施加的判斷,我們或許就給自己套上本來不必擁有的枷鎖,他們說Molly是魔鬼,那是他們的看法,頂著魔鬼的頭銜,Molly同樣能夠生活的陽光而向上;另一方面,宗教真的能給我們帶來救贖嗎?影片說,不。他們在救贖我們的同時,自己也墮落成了魔鬼。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該怎麼救贖。他們自己也在到底該怎樣救贖的問題上矛盾著,所以在做出他們自認為的救贖的那一剎那,仍然要祈求上帝的寬恕,害怕他們做出了錯誤的行動。既然他們自己都無法確定,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他們,而不是相信自己呢?所以做回自己,走回自己的生活,哪怕不救贖自己,又能怎樣呢?

影片就是這樣繞來繞去的告訴了我們它對救贖問題的理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影片給我們的答案並沒有說服力,也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影片的結尾是無力的,因為結尾並不是之前所有敘事的必然結局。舉個例子,如果結尾在Molly做畢業致辭的時候,突然從天而降一個大鐵球把她打死,那麼觀眾可能就會慨嘆「唉,命運就是命運,她最終沒有得救」。所以,得救不是說說就行的,單單最後來個陽光美麗的場景,告訴你得不得救不重要也是不夠的。

因此,影片最終也沒有對於那個嚴肅的宗教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和令人信服的證明——我們到底有沒有原罪?就算我們的原罪是基督教強加給我們的,它其實也並沒有如影片所展示的那樣,通過極端的方式救贖人類。相反,如果影片沒有足夠的理由來說明這一切並非如基督教所說的那樣的話,它對宗教式的救贖所做出的殘忍描繪就明顯是過份偏頗的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