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在暹邏--The Love of Siam

爱在暹罗/暹罗之恋/爱在暹罗广场

0 / 0人    Thailand:150分鐘 | Thailand:154分鐘 | Thailand:178分鐘 (Director's cut) | USA:157分鐘 (US dvd version: 157

導演: 阿拉克
編劇: 楚吉克沙維拉根
演員: 維特維斯特‧海倫亞沃恩酷 馬力歐莫瑞爾 庫曼‧文雅莎 辛賈潘妮特 宋西特‧隆努帕空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離家二百里

2009-02-22 20:50:08

有一種想見不能見的傷痛 有一種愛還埋藏在我心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並沒有因為這部片子而特別愛上哪個誰,只是覺得自己似乎已經很久沒被哪部愛情電影打動過了。而這幾天遲遲不願意敲鍵盤碼完字是因為對著它有千頭萬緒卻不知從何說起。

說它是一部愛情電影未免有些欠公道。這部的中文譯名網上常見的有兩個,《暹羅之戀》和《愛在暹羅》,個人覺得後面那個翻譯比較靠譜。兩個少年之間初生萌動的那種純潔的感情,很難被說成是愛情。片中家庭成員之間相濡以沫的親情,也佔了電影很大的篇幅。電影海報花花綠綠,幾位十幾歲的主演個個笑靨如花,光鮮亮麗,乍一看還以為是普通的青春校園劇。再加上是自己一貫不太感冒的以恐怖艷情題材著稱的泰國片,如果不是茄子的強烈推薦,壓根不會想去找來看。
  
在一個相當無聊的晚上花了兩個半小時看完,字幕走完,片尾曲放完,我還發怔了好一會兒。不曾想會是這樣一部既複雜得叫人難以言說又純淨得叫人唏噓的電影。《愛在暹羅》的「愛」,是一種大而化之的愛吧,對於這種愛,可以換個名詞稱呼它,比如「溫情」、「溫暖」,還是什麼有的沒的,總之,這是一種為了自己所愛之人幸福而產生的愛,這種愛,可以割捨,可以不捨,可以牽手,可以放手,可以享受,可以犧牲。這種愛跨越了年齡、語言、性別、時間乃至生死,無關乎道德,亦在世俗的觀念之上。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人和人之間,人和東西之間產生的感情,常常被帖上「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粉絲」、「戀物癖」等等諸如此類的標籤。之前我也這麼同意了,在長大的過程中,小心翼翼地將自己感受到的每一種感情分門別類,但有的時候總是有點兒搞不清楚。直到今年的四月,有一次回老家,準備把兒時住的一套祖屋處理掉。之前的若干年,每次回到家鄉,偶爾路過那兒,我都會心裡一沉,快步走開,避之唯恐不及。而那棟祖屋,一貫以來也是我心頭的夢魘。多少次午夜夢迴,它總像電影道具一樣出現在相似的夢中,褪了色的紅漆大門,天花板上水漬斑駁,陰森而親切。我那去世十幾年的親愛的老祖母,就那麼靜靜地坐在客廳的竹椅里,戴著老花鏡,一針一針地縫衣服,彷彿這麼多年以來她從未離我而去。午後的陽光灑在她身上,她的身影安靜而慈祥,夢裡我還是小時候的模樣,蹭著她的後背蹲地上自個兒玩……每每早晨醒來,才發現自己在睡夢中已經哭濕了枕頭。把祖屋賣掉的那一天,我坐下午的長途車返廈,在路上,望著路旁的樹一棵棵飛似的往後倒退,突然間沒來由地淚如雨下,心底湧起一股無法抑制的悲傷。那一刻,我終於明白,這麼多年以來,自己為什麼會一直那麼害怕看見祖屋,為什麼會常常夢到它。因為在那兒我送走了世界上最愛我的那個人,在那棟房子裡,在她的眼皮底下,我曾經一天天地長大成人。蘇東坡在寫給死去多年的亡妻的一首詞里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黃舒駿也在好友楊明煌去世的第六年寫下「我忘不了你你卻渾然不覺小你六歲的我今年已經和你同年世界不斷的改變改變我的心思卻不願離開從前」這樣黯然神傷的歌詞。穿越了生死和時間,我想人類的情感所能到達的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此了罷,不管對方是動物植物石頭戀人父親母親還是未曾謀面的陌生人,如果不是因為深愛,為什麼想起幾十年前的事情彷彿發生在昨天;如果不是因為深愛,為什麼想起生離死別了的某人,眼裡還會常含著淚水;如果不是因為深愛,為什麼就算某人在自己身邊了,自己也還是會非常想念?《愛在暹羅》里,演員的台詞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導演都用非常細節的畫面和演員的神情,來傳達資訊,而電影裡唯一一段長的台詞,是繼童年時代TONG搬家的那次分離之後,過了幾年,兩個長大了一點的好朋友在街頭遇見,TONG去MEW家拿唱片,兩人躺在床上聊天,而MEW當時說出來的那段告白,一字一句,都敲打在我的心上:

「為什麼會感到寂寞呢?」
「我也不知道。記得有一年夏天,準備上二年級的時候,爸爸不知帶阿嬤去了哪裡。大概三四天的樣子,當阿嬤回來的時候……(阿嬤不久就去世了)可能是因為這樣吧。這件事雖然過去了,我還是很想念阿嬤。」
「我有時在想,如果真的很愛一個人,我們能接受這種事嗎?如果有一天,他死了……離別這種事,是生命的一個部份,我們都知道,但我們真的能釋懷嗎?我們真的愛一個人,不害怕他離我們而去嗎?還有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無論我們在哪裡,所愛的人不在身邊了這個事實。這樣,就是寂寞。我這樣都已經五年了。為什麼我們的世界會是這樣的?不知我們剩下的日子是怎樣的……」

我和他一樣,在我們很愛的那個人去世的那年夏天,心被搬空了,之後好幾年,活著,除了寂寞沒有其他感覺。不少人把這部電影看成同志電影,我並不是很認同。懵懂少年,一個失去了親人的關愛,一個在破碎的家庭里缺少慰藉,兩顆不肯絕望的心,靠在一起,互相給予和鼓勵。這兩個人之間的心靈上的感應,可以以更具意味、更準確一點的名詞來概括,比如說「感情」、「信任」或者「依賴」。性別在那個時候已經模糊了界限,MEW和TONG需要的,只是來自另外一個人的全神貫注的愛意。MEW很渴望愛,但不是所有的愛在他面前的時候,他都能體會得到。因為有的愛不是來自他在乎的那個人。所以他樂隊的朋友才會在臨走時拋下一句,為什麼你總是認為別人不愛你?這麼執著的一個孩子,從少年世界跨到成年人的世界,需要多長的一段路要走啊。內心自我意識的覺醒,性傾向的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又得經過一段多長的時間!剛開始,MEW恥於被人笑話成同性戀,因為樂隊裡的一個好朋友在體育課上那個嘴對嘴的人工呼吸的玩笑,他跟人翻臉了好幾天;一向沉默寡言的TONG也在跟朋友廝混玩樂的那個晚上抱著YING慟哭,他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男生還是女生。很多時候我們的確擁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利,但當你發現你將要選擇走的路並不是別人走的平坦、光明的大道的時候,你還會有勇氣繼續走下去嗎?值得欣慰的是,導演讓我們看到了兩個孩子在故事裡的成長。儘管跌跌撞撞,一路受傷,儘管風雨之後沒有馬上看到陽光,但我們總歸能看見天邊那一抹漂亮的彩虹。MEW是個情感熱烈、敏感細膩的小孩,TONG則沉默而內斂。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心疼的是MEW。但細細回想起來,TONG也蠻艱難。MEW雖沒有家庭的疼愛,但阿嬤對他的愛藉著留下來的鋼琴陪伴他了,他也有音樂才華,可以把自己的歡笑悲哀寫在歌裡,唱給自己愛的人聽,唱給全世界的人聽。TONG沒有辦法,姐姐走失,爸爸酗酒,媽媽撐起一個家,他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在心裡,不擅長表達。幸好,TONG的家人經過一番反省確認自我折磨之後,最後心意相通地擁抱在一起。失去了一個姐姐,家庭不如從前完整,但大家可以在將來的日子裡互相扶持互相理解,互相給予那份愛意,TONG的媽媽也開始支持TONG自己做出選擇。

可是,敏感而容易受傷的MEW,依然寂寞的MEW,那麼戀舊的MEW,快樂加倍痛苦也加倍的MEW……最讓人心疼的MEW啊,你將來的人生,會遇見什麼樣的人和事呢?要在幾年以後,你才會遇到你想愛他/她然後他/她也愛你的那個人呢?雖然阿嬤和YING告訴你說有愛就有希望,雖然你年少的臉龐常常笑得很燦爛,雖然你已經懂得對著那再也無法完好如初的紅鼻子的木偶哭著說「謝謝你」,但我分明看到那時的你臉上寫滿了絕望和傷心……

其實如果要說這部電影,可以有許多角度,比如這是泰國這一兩年最紅的一部電影,比如對兩位正太主演的HC介紹,比如YING在電影裡有趣的暗戀情節,比如導演細膩、精緻、追求呼應的拍攝手法,比如電影裡幾個教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比如那青春電影裡少見的兩個半小時的長度(完整版據說是四個小時),比如很讚的電影配樂和主題歌,比如現實里那個AUGUST樂隊,比如聊聊它跟《藍色大門》和《盛夏光年》的對比,比如談談傷痛的心如何SAY GOODBYE,比如探討一下破碎家庭如何收拾起悲哀重新走向正規,比如交流一下寂寞和孤獨之間的關係……請原諒我這麼自顧自地跟你們講述這樣一部帶著個人情結的電影。雖然影片的結局是開放式的,但我並不因此而對生活或者那個沒有在電影裡上映的主人公的結局抱著什麼特別美好的希望。曾經心動也好,心痛也好,多情人也罷,薄情人也罷,反正人和人之間的故事,要嘛是再次相遇,要嘛是永不再見。而再次相遇之後的結局,有時是「執子之手白頭偕老」,有時是「相見莫如不見,多情卻似無情」。多麼複雜的人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