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請問總統先生--Frost/ Nixon

对话尼克松/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惊世真言

7.7 / 112,657人    122分鐘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法蘭克藍吉拉 麥可辛 山姆洛克威爾 凱文貝肯 馬修麥費狄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孤柏岩上的樹

2009-02-28 20:53:26

法律邊緣的價值觀


近來一直在嘗試重新審視一些曾對其帶有固有偏見的人,忽然發現其實人思想之玄妙之處在於並不如外在的表徵那麼直接透徹。無論是正面的包裝或者反面的誹謗都會產生一個相同的效果,那就是使當事人自己忐忑不安。也許這是人與生俱來的矛盾性所致,但它卻在某種層面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方式,乃至一生的軌跡。
曾經一直覺得Nixon是美國曆史上最不道德的總統,不是因為越戰,而是因為「watergate」。直到上了大學,真正開始閱讀媒體、接觸媒體,才知道其實媒體所呈現給我們的,並不是永遠的真實。如果說政治其中一定會包含陰謀的話,那麼傳媒就一定會包含利益。當陰謀遇見利益,孰勝孰負呢?也許只有上帝能給予我們答案。就像片中那一通若有若無的電話,挑起激戰的勇氣僅僅是因為酒醉?抑或是福斯特假像的夢境。命運深不可測,結局卻如此明確。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有一個潛在的價值觀,這是他為人處世的底線。Nixon在最後說出了他的底線:「只要是總統認為對於國家有益的事,就不是不合法的。」於是福斯特給予了強有力的反駁,即對國家有利與否,其決定權在於總統。這是一條劃出法律或者說是常識邊界的價值觀,但更重要的是,所謂的常識,即大多數人的認同,就一定是真理嗎?在看此片之前我並不明確,但看完此片後我一樣不能給出肯定答案。Nixon所做的事,摒除其人性中虛榮的弱點,其出發點到底如何?我相信他是為了國家。而我也知道,依然支持他的人是那些與他有著相近底線和價值觀的人。這不存在對錯,只在於由誰來劃定邊界。

70年代於我而言太過遙遠,也許對於Nixon的理解是出於對Bush的,有人說導演拍此片實際目的是為了影射小布,也許吧。但人為什麼一定要如此刻薄呢?尤其當一個人所犯的錯(姑且稱之為「錯」吧)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具決定權的時候。記者衝刺自己的職業高峰,卻以傷害一個努力為國做事的人的心。媒體的確享有監督權,但那是對公認的違法事件,而不是附和輿論——那些什麼都不明確的輿論。

Bush下台前依然擁有15~20%的支持率,不喜歡他的人也佔到15%,而其中中立者達到60%。我不敢說他們都是理性的,但他們給出了一個能夠讓時間來證明的機會。

Nixon被彈劾的時候,威廉·倫奎斯特法官投了棄權票;Nixon下台之後,President Ford要求不予追究其一切行為。他們都選擇尊重時間。我想,我和他們的底線是相似的。而如今,歐巴馬政府想做的事,我為其刻薄和投機感到羞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