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森
2009-03-03 07:36:08
十米距離的《二十四城記》和賈樟柯
在2008年5月14日的61屆坎城電影節上,作為唯一參賽的華語電影《二十四城記》為汶川地震災區募得善款255萬元。時隔近十個月後,於3月6日全國公映的前夜,瀋陽的500多位影迷今晚手握全國首場點映的票根,魚貫而入瀋陽華臣1號廳。
112分鐘後,字幕升騰,場燈漸明,賈樟柯導演在一片熱情讚賞的掌聲中緩步走上1號廳前台,與影迷互動(問題很多做了片斷錄影附後)。一位有趣的女影迷問:為什麼講故事的人的名字大部份是白色字幕,而小花等人是黑色字幕。我暗笑,因為背景是白色,所以用黑色,果真賈樟柯也如是作解。
不過還是要佩服這位談吐不凡的女影迷,她是電影行家,只不過有些過於著迷,其實進得去,出得來才是愛電影的好狀態,就像賈樟柯說「希望觀眾朋友帶著自己的生命經驗帶著自己的判斷帶著自己的回憶進入到這部電影,走神啊,想起往事啊,就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理解」。
電影緣於2006年賈樟柯導演從新聞中看到某軍工廠廠房拍賣後轉為房地產項目的故事。採用紀錄片式採訪體「口述歷史」的拍攝手法。四位演員扮演的典型人物和五位真實的講述者把自己的人生軌跡和一座製造飛機的工廠的生長史交織。講故事的人是,工廠由瀋陽遷徙到成都途中愛子走失的大麗(呂麗萍),從大活人配給一張照片純真「初戀」到因誤解錯過姻緣孑然一身的「標準件」廠花小花(陳沖),遊走在城市華麗光影中卻因偶見母親工廠辛勞身影頓時成長回歸母親身邊的娜娜(趙濤),還有平凡而真實的其他受訪者們,其間拆遷廢墟上手持鋼筯的勞動者群像,工人兄弟的戰友式合影的表情,典型記錄風格的鏡頭配合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中山口百惠的歌聲和齊秦《外面的世界》中的無奈,有些悲傷情緒《二十四城記》告訴我們命運是一條河,我們是平凡的浪花,盛放過後,奔流赴海,甚至不盛放。
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怎樣講故事呢?講好故事是不是就是好電影。作品即是人,正如風格即是人一樣,人類永恆主題被電影解讀成不同的故事和版本,無論如何世界,人生,歷史,價值,永遠也講不完。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