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二十四城記--24 City

二十四城记/24城记/二十四城故事

0 / 0人    112分鐘

導演: 賈樟柯
編劇: 賈樟柯 翟永明
演員: 呂麗萍 陳沖 趙濤 陳建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隨心聽

2009-03-07 00:04:23

我太難被感動


   我是很少為了一部藝術電影進入影院的,不過這次還在是好友的邀請下一同去看了《二十四城記》的首映,很大原因是我想見見參加首映禮的賈樟柯本尊。
   25塊錢的學生票本來想買來同《三峽好人》一樣的感動,可惜我沒能入戲。除去劇情關係,還因片中的主角—420軍工廠離我自身太遠,雖然同在一個城市,不過它間中幾十年的發展和隕落和我的家庭無關,更與我無關。找不到共鳴因此難以感動。
   我追溯來自幼年的對工廠的印象大概歸結為—血、汗、淚,以前在家鄉的時候去過類似的工廠,笨重的機械下辛勤勞作的工人,他們的面容大多被灰塵和油膩掩蓋,那種種的粉塵味和滿地的瑣碎工具,令我記憶猶深。不過這個片子讓我改變了一些觀點。工廠也可以是很富裕的,像一個獨立的王國一樣駐守在都市邊緣,自給自足,與工廠外的世界涇渭分明。片中出現了近十個橫跨幾個年代的角色,有真實的工人,也有陳沖等演員。前者證明了它起碼是半部紀錄片,後者則告訴我們它至少還是半部劇情片。
   如果說到我唯一有過的感動應當是在那個我好像也乘過的某路公車上,那個退休後還在做著縫紉工作的阿姨,她淡淡的敘述著自己的故事。她在年輕的時候下三線來到成都,從此與父母分離。整整14年才回到東北見見家人隨後又返還成都。老母親80多歲的時候仍然掛念著自己的女兒,抱著虛弱的身體來成都看望她。命運是種很神奇的東西,它很脆弱也很善變,就算只有一念之間也有可能被改變。骨肉分離大抵上是人間最深重的痛苦。可是總會有那麼些人來承受。阿姨的故事很真實,那個昏黃的時代,個人主義無處容身,「我」這個字是那個年代的失語,「我」從來只被「我們」取代,可「我們」憑什麼代表「我」呢,小我常被成全大我來犧牲,好在那個埋沒自我的年代已經大江東去。
   這部電影也是我第一次覺得明星是很煞風景的道具,看到陳沖扮演的「小花」用很正經的語氣談論著工友們覺得自己長得像陳沖的畫面時,全場爆笑如雷。這個鏡頭似乎是在提醒已經陷入抽泣的影院觀眾這只是電影。所以,戲是做出來的,那是有表演的痕跡,演員演得再好也不能把真實的東西還原。陳建斌、呂麗萍、趙濤的出現無非是把我在前半部醞釀的情緒中活生生的給扯出來,半部真實半部戲的《二十四城記》讓我有些困惑,如果不用專業演員或許效果更好一些。
   那麼只能用賈樟柯正在妥協這個原因來解釋,他的電影向來不用專業演員何況大明星,不過從地下到地上,這也是畢經之路。至於二十四城這樣一個活脫脫的華潤地產的樓盤名來作為電影名,商業利潤自是不必說。絕對沒有指責的意思,我也是學經濟的深知一樣事物要發展錢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說實話,比起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也只是小巫見大巫,商業還是藝術,其實不矛盾,只要是部好電影,何必問出身呢?只是掛著藝術片的名頭拍廣告片,出於一直以來對賈樟柯的厚愛,我只是很失望。

p.s.映後真的見到賈樟柯,和電視裡的一樣,說話很認真也很誠懇,他說,希望能讓更多的人在大螢幕上看到普通工人們的頭像,而不是在小眾買的dvd里。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原諒了這部戲的平庸。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