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落音吹羽

2009-03-07 02:44:48

忠於理想


  在尚不了解這個故事之時,聽到「死亡」兩字,以為那是沉重陰鬱的格調。可是,卻忽略了它的另一個名字,《春風化雨》,那是充滿了愛與希望的象徵,正如故事所講述的那樣,儘管有悲傷,儘管也有無奈。
  的確是春風化雨的情節,當充滿著活力、與學院的嚴謹學風格格不入的老師基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教會學生們感受生活,大膽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的時候,一切都顯得如此美好,彷彿,又來到了另一個春天,那個孩提時代才敢於去做的事情,那在沒有被社會的條條框框所禁忌的年華里產生的思想,奇蹟般地萌發了。年輕人們重振著被封閉已久的「死亡詩社」,追尋著屬於自己的愛情與夢想。生活,彷彿走到了另一個美妙的境界。
    然而,一切終究敵不過現實的束縛,因為生活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要無奈。當尼爾的父母專制地將他的未來做自己的安排,將他從編輯與演員的道路中拖回;當學校調查尼爾的自殺根源,殘酷地將基庭老師判定為罪魁禍首,並且逼迫一個個愛他的學生簽字的時候,沒有誰,不感嘆其沉重,不是心在滴血。
    但這些都不是我想說的。影片所要表達的,也許,並不僅僅於此。只想提及三個畫面,至今,在腦海中回味,只是想想,就足以落淚。
    第一個畫面,基庭老師激發陶德的作詩靈感。陶德是個可愛的乖孩子,認真、單純,卻也因此對自己缺乏自信,認為自己心裡沒有詩意。可是基庭老師並不這麼想,在課堂上,他讓陶德努力地想像,想像真理,用盡原始的感受,萬獸的勇氣。可喜的是他成功了,當他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說出了那些語句創作之時,笑聲替代了響聲。
    第二個畫面,基調是悲傷而無奈,尼爾的手臂橫躺地上,旁邊是一把手槍。那是一個天才遭到了扼殺,春意,被抹殺在了搖籃里。全世界的心都碎了,為這一刻,理想與現實的鬥爭慘敗。
    第三個畫面,開始時同樣沉重。基庭老師最終要離開他所摯愛的學生,取而代之的是那位古板的校長。可是就在他將要走出的那一刻,陶德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緊接著跳到桌上,那是曾經基庭教給他們的,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緊接著,一個個學生,都緩緩地重複著陶德的動作,彷彿雨後春筍般地從座位上立起,高大而挺拔,那是擋也擋不住的生命力與希望~~
    看到這裡,在場的人,至少是身邊的一排同伴,沒有不落淚的。是的,它打動了所有人。也許,我們都從影片中看到了自己,才產生了如此深的共鳴。同樣是大學的年代,追求自由與理想的年華,又有誰,沒有思考過人生的意義,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呢?身邊,不是沒有人深深地熱愛著藝術,卻遭到了父母與外界的壓制,讀著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也不是沒有人做著理想世界的夢,卻受著這物質世界的重重束縛,無奈地想要抗拒、擺脫......或多或少,只要是有精神追求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著那樣一點情結,感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卻倔強地要忠於理想,因為,那才是真正屬於自我的生活。而影片,將我們的心境演繹到了極致,才會如此扣人心弦。
    我想,我還會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愛的,哪怕面對眾人的不解,接受感情世界的缺失,或者,永遠被誤解著,在現實世界裡永遠如同壁花一般不起眼~~不改初衷。也許實用主義的做法是明智的,也許理想主義者註定要遭受各種磨難和考驗。然而,太現實的人,放棄妥協了那麼多,庸庸碌碌地過一生,難道就真的會快樂嗎?答案,不用言說,也不必解釋~~
  理想與自由,歷來是藝術家們永恆的主題。只因那是他們的靈魂,他們存在的憑證。而片中那些主人公們,就是理想與自由的真實寫照。而那些追求靈性與精神世界的人們,就沒有不被故事所打動的,只要你有心,只要你還有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