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郵差--The Postman [1995]

邮差/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ThePostman

7.8 / 37,424人    108分鐘

導演: 麥克瑞福
原著: 馬西莫特洛依西
編劇: 麥克瑞福 馬西莫特洛依西
演員: 菲利普諾雷 馬西莫特洛依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青年孟子

2009-03-16 08:01:28

這也是種宗教嗎?


主人公是個單純的好人,

我想說說主人公這種類型的好人和遵守宗教教條的好人的異同。

首先我先闡釋這兩個定義:
主人公類型的好人:純天然好人。

這個類型就是由於天生的特質加上成長的環境而促成的好人。

宗教類型的好人:信任天主或懾於淫威的人

這個類型一是由於迫於天主的淫威而擔驚受怕的人。
他們做好人是出於對於懲罰的恐懼。
二是堅信天主的美好的人。

我把主人公的類型當作了無神論者的代表
(當然,我不知道主人公的信仰情況,我姑且當作此「好人」和宗教無關)
其實無神和有神這兩種人都有值得敬佩的地方。

其實兩種類型的好人都是一種堅定的理想主義的表現。

在他們心中對人都有一種理想的輪廓,
應該是誠實的,守信的,忠誠的等等。

二者的區別只是這種理想的來源,
具體地說就是是不是來自天主的區別。

其實兩種人都太執著,太極端。
如果美好的理想本身就是一種宗教,
那麼二者就沒有區別了。
美好理想可能是納粹的超人,可能是大東亞共榮,
當然更可能是我們的。。。呵呵

對於這被我擴寬了定義的「宗教」來說,
人們對他信與不信的因素來源有二:

第一種我不太敢確定,
那就是後天成年後因為認同宗教的教義而相信。
這種相信看似很不可靠,因為沒有人的思維是不變的,
宗教卻是相對固定的,所以人不可能完全認同。
如果說宗教能時時改變,那麼才有可能讓人永遠相信。
但這可能嗎?
首先人本性中的保守和貪婪,還有安全感的需要,
這些都會對「時時改變」產生阻力。
當然這是制度的問題,要改變總是需要制度的寬容。

第二種就是環境影響,
人們小時候成長認知的過程中被灌輸的東西很容易成為我們堅守一生的信仰。
這種信仰很有可能被懶惰的人類當作想當然的事情而保留一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