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根
2009-03-18 01:59:03
雀髒看國
安靜的影院小廳裡,只有三個觀眾,這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個封閉環境內深入內心的透徹體會。
從賈樟柯的電影裡,一直都能讀出生活的味道。
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
一間廠,一座城,一個國。一個又一個時代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的思維漸漸的無法追趕這瞬息萬變的生活腳步。生活與生存方式造成的心理落差。我也曾在黑暗中悄悄哭泣,面帶微笑。
這就是生活的本來面目。變化像是一個永動機一樣的帶動著世界的運轉,長鏡頭裡的那些面孔,那些讓我們無法忘卻的生活的臉頰,他們笑,揮灑著汗水,勞動,無休止的勞動。只為了一個字:活。
賈樟柯始終帶著某種不一樣的眼光觀察生活,觀察時代的變幻。
記得有一次在火車上,偶遇一對暮年夫妻。攀談中知道他們是西北某間軍工廠的退休工人,因為檔案依舊在老家山東,而不得不在晚年舉家遷回故里。老人說,妻子是在子弟學校當老師的,因為退休,身體不好,在原場無法報銷醫療費而不得不回到山東老家。兩位老人的行李很簡單,兩大箱的書籍,還有些簡陋的生活用品,可以看得出生活的清貧。一路上,老人互相攙扶,循循的跟我們講述著那些往事,那些有幸福也有心酸的時代變化。然而,一切早就過去,他們沒有抱怨,也沒有責備。他們依舊為了國家的繁榮盡著最後的氣力,往日的光輝早已不見。我聽了不免嗟然。
24城讓我想起了這些插肩而過的身影,也讓我開始懷念起無數的往事......
從《小山回家》開始一直到《24城記》,許多人說賈樟柯變了。他開始被商業的洪流衝擊,頻繁出現的華潤集團和諸多的商業元素。我把它簡單的理解為商業手段,畢竟,藝術也是要吃飯的,他也會餓。
我始終堅信賈樟柯是懷著關懷的心看待生活的,這一點在物質衝擊程變態發展的社會之中是難能可貴的。不可否認,我們缺的不是好導演,也不是好電影,而是這種充滿關懷的藝術思維定勢和憂慮感。我們所缺少的,正是這種精神。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