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
2009-03-19 22:37:03
入殮師比大提琴更靠近藝術
貫穿全篇的大提琴曲,能讓看似壓抑的劇情更加流暢、舒緩。
本來就不需要用濃墨重彩來表現悲傷。
據說編劇寫劇本的時候一直在聽馬友友,還特別把主人公的第一份職業寫做大提琴演奏師
本木雅泓,《夜。上海》里那個角色青澀的他依稀浮現。
一直認為一個為演戲而生的人,不因角色不同而打折扣
本木為演繹好這個角色,據說拍攝中的每個晚上都會練習大提琴。
真心的為角色付出讓這部影片榮膺本屆oscar最佳外語片獎
小林那個破落的小樂團在一場上座率不高的演出後被宣佈解散了
技不押人的小林一直懊悔不該買那麼貴的琴,很難再找到其它工作了
他說我該早點看透自己的極限。那麼我想,他說的是不用在掙扎後這樣失望吧
偶然和被迫的職業選擇讓影片有機會以步步深入的方式切入入殮師這個職業
一種不浮誇的敘事風格適合表現深沉。
小林的老闆佐佐木看似平淡實際非常狡猾,不但廣告上少打了兩個字以便篡改語義
為了留住小林,不溫不火地也下了不少功夫
終於讓小林從疑惑到陌生,再接受,然後感到自己的重要。他說這份工作需要冷靜,溫情
佐佐木說自己的第一個客人便是妻子,他讓妻子完美地踏上了旅途,他廣告所說的幫助別人旅行也沒錯。
入殮師的描繪是一條線索,同時也牽起了觀眾對人生、命運、職業、情感的多重思考
生命是一個偶然的過程,男女老少都只是時間軸上的一個切麵,人固有一死。
那麼死本身,如何死得完美也不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葬禮是生者的一種追溯、哀思。
入殮師讓生者看到一個優雅的遺體便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讓倉促的人生更圓滿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