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倒倒

2009-03-23 19:20:33

內心強大的力量——愛你已久/我一直深愛著你


痛苦
  朱麗葉的痛苦貫穿始終。

  朱麗葉犯罪的原因,其實我從開始就隱約猜到了,直到影片結尾也沒覺得意外。因此在觀影過程中,沒有過多探知真相,而更關注於朱麗葉本身。

  朱麗葉的痛苦,從她得知兒子得病那一刻開始,一直貫穿到影片結束。

  分析犯罪動機,由三部份組成:一、對兒子深切的愛,而無法忍受其痛苦。二、愧疚感——將兒子的病痛歸咎於自身。三、責任感——既是我帶給你痛苦,也應由我來為你消除。

  也許有更複雜的因素,但我卻覺得這種冷冰冰的分析毫無意義。對這位母親而言,旁人的分析是褻瀆;自己的分析,是推卸。

  沒什麼動機。只有愛:我愛你至深,所以我痛苦至切,因為我目睹你受苦。我不讓你繼續受苦,但我卻依然痛苦。因為,是我必須讓你離我而去。因為,我是如此愛你。


需求

  朱麗葉冷若冰霜、自我封閉、拒人以千里之外。但這和痛苦不同,因為並非貫穿始終。朱麗葉的轉變,非常明顯:

  開始,她穿著暗沉老土;表情僵硬麻木。後來,她打扮得漂亮優雅;時常露出迷人的微笑。

  開始,她厭煩著妹妹的養女,會對她們吼叫。後來,她教她們彈鋼琴、給她們講故事、還與小妹妹一起完遊戲。情至深處,她會吻她們。

  開始,她對周圍人冷漠拒絕,沒有朋友。後來,她和警察喝咖啡;她主動打電話找教授談心……當一群朋友給她過連她自己都已忘記的生日時,她感動得似乎要哭了。最後,她和那位教授走到一起。

  開始,她剛到妹妹家時,對一切麻木不仁。後來,她去看自己的新房,如此期待。她從一個房間竄到另一個房間,不停地問著「採光如何?面積夠大嗎?」最後她對妹妹笑著說:「以後,你可以來我家做客了。」

  朱麗葉的冷漠封閉不是因為那份痛苦,更不是因為她對兒子的愛。真正的愛是會帶人走向溫暖和光明,而並非冰冷和黑暗。

  真正導致朱麗葉冷漠封閉的原因是身邊人先有的冷漠。她的父母非但不理解,認為她給家裡蒙羞,甚至還要將妹妹腦中的形象抹殺掉,而妹妹從未去監獄看過她(正因此,她對妹妹的冷漠維持得最長,她對妹妹心裡是有怨的)。如同後來的工廠廠長,連一個為什麼都沒有問,直接就給朱麗葉下了粗暴的定義。毫無人情的對待,令朱麗葉的內心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十五年間,每過上孤獨的一天,這冰就加厚一層。

  朱麗葉曾說,即將出獄時,她連做噩夢。夢見她拎著皮箱站在虛無之中,周圍空無一人。可見,她非常需要周圍有人,有愛,有理解,有關心。她越冷漠自閉,她內心的冰就越厚實,她就越需要人間的溫暖。
好在,她內心有愛。有對兒子的愛,有對妹妹的愛——「是她,讓我今天來到這裡。」。

力量

  朱麗葉的內心擁有強大的力量。

  即使不停遭受冷漠排擠,她沒有對人情絕望。她內心開了一條門縫,得以感知身邊的美好情感,愛與關心。即使那痛苦的傷口會伴她一生,她沒有輕棄生命,並以極大的耐心慢慢縫合傷口,重新建立起新的生活。

  對兒子的愛,並非使朱麗葉冷漠封閉,而恰恰是她充滿不幸的生活中,依然保有的一份美好。

  這份愛強大有力,使得內心能吸收同樣美好的情感:妹妹對她的愛、養女對她的依戀、朋友們對她的關心……這類美好向外延伸,直至優美的風景、清新的空氣、溫暖的春風、和煦的陽光、書籍和音樂……(朱麗葉坐在公園的長凳上閱讀,然後闔上書本,微笑;)美好為朱麗葉的內心所吸納,成為重建新生活的力量源泉。

  而美好的力量流入內心,穩固了朱麗葉對兒子深切的愛,增添了這份愛的美好。這便形成朱麗葉內心的良性循環。

感情

  人間的情感,是涓涓細流。它從一顆心緩緩流入另一顆心,即使阻隔重重,它總能從一小個突破口一點點滲入進去。這正是人類情感的強大之處。

  朱麗葉身邊的人,其實能做的很少。就怕不小心,會刺傷她。可過於小心,也會傷害她。該怎麼辦呢?如果他人是地獄,做什麼都不對,難道就什麼都不做?如果是我,我卻寧可繼續——以我所能達到的最好的方式——愛她、關心她。因為怎麼做,做什麼,無關緊要,其背後的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朱麗葉心裡明白,他們——努力想做些什麼,卻什麼都做不了,甚至不小心做錯的人們——是因為愛她,才會如此不知所措。這就夠了。

  相互理解很難,隔閡很深。但,愛,卻不會因此消磨。

重建

  朱麗葉以極大的耐心,去慢慢縫合內心這又深又長的傷口。即便在縫合中,不小心又被碰到了,甚至撕開了……但忍著痛,她依然繼續。

  這是朱麗葉最最可貴之處。

  因此,我不明白妹妹最後怎麼忍心追問?

  當朱麗葉,因為無法忍受又一次被撕裂的痛苦,只能用哭喊的方式宣洩時,我感到非常心疼。

  她不停地哭喊:「你們能做什麼?!」

  妹妹緊緊的擁抱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個遲到的擁抱,在朱麗葉經歷了長期的被無視、被誤解、被孤立之後,終於伴隨著妹妹至深的歉意,到來。

  朱麗葉終於可以緩緩訴說,那長久以來不願也不敢提及的傷口。

  最後她說:「親人的死是最大的監獄,你將永遠被囚禁於此。」

  是的。人無法忘記失去親人的痛苦,因為「我一直深愛著你」。愛與痛此時合為一體,無法分割。更何況朱麗葉的情況如此特殊,她的痛苦也會加倍。所以,朱麗葉將永遠痛苦,永被囚禁。

  但,這囚禁已然不同——朱麗葉在內心的監獄上開了一扇小窗。不時,有人來探望,並帶來一絲愛的陽光,令她感到些許溫暖。不時,吹過和煦的暖風,伴隨美好的氣息,令她看到新的希望。如同影片最後,那美麗的雨滴。

  「我在這裡,我在這裡。」朱麗葉不僅在告訴自己,也在告訴所有她愛,同時也愛她的人們。
----------------------------------------------------
  不同的人對同一部電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但我最後想用導演的話來為我的理解提供依據:

  「『我想通過這部影片來探討遭遇不幸後的重生。』菲利普·克勞代爾表示,『雖然人是很脆弱的,但是也能夠自我重建,能夠重新找回些東西,經受住考驗、得失和不幸。』他邀請老朋友、法國搖滾歌手讓·路易·歐貝(Jean-Louis Aubert)為影片創作配樂。『人物一開始特別僵硬、麻木,由於痛苦而情感淡漠,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開始對生活有所憧憬。所以開頭聲效要快,沒什麼變化,空的感覺,之後才開始豐富。因為她慢慢地才重新聆聽到世界和生活的美好。』這就是菲利普·克勞代爾對配樂提出的要求。」

  詳寫這篇影評,主要是因為我不同意子夜書社得出的結論:

  葉沙描述朱麗葉時,說朱麗葉自始至終都拒人以千里之外。但我個人看來,朱麗葉的轉變是非常明顯的。之前我已詳述。

  劉先生認為導演之前拍攝的所有情節都是為最後的結局做鋪墊。最後得出朱麗葉將永遠無法擺脫痛苦,以及導演拍整部片子僅僅是為了表現「母子之愛」。

  而我認為,導演將真相放在最後,除了增強懸念和震撼力,更主要是對之前朱麗葉重建生活的反襯,突出人物內心的強大和對美好的嚮往。如果僅因最終朱麗葉的痛苦而無視之前辛苦建立起來的所有的美好,我覺得是對整部電影的辜負。

  舒逸聊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如此之深,朱麗葉周圍的人對她的關心僅僅流於表面,甚至會刺傷她。這點我也已詳述過——無論隔膜多深、關心多麼微薄,甚至有錯,朱麗葉依然能感受到表面行為背後的愛。因為愛的真摯,因為朱麗葉的強大。

  最後葉沙的總結似乎給了朱麗葉一個內心上的無期徒刑。

  整個節目從頭至尾絲毫沒有提及朱麗葉的「重建」,而我覺得這是整部電影的核心所在。節目的結論是消極的,而電影的整個發展脈絡卻是朝著積極、美好的方向發展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