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

纽约提喻法/提喻纽约/纽约浮世绘(台)

7.5 / 98,290人    124分鐘

導演: 查理考夫曼
編劇: 查理考夫曼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凱薩琳凱娜 Sadie Goldstein 彼得佛里曼 喬許派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時間之葬

2009-03-23 20:43:16

人生是場戲中戲——《紐約提喻法》






查理.考夫曼是個天才,作為一個編劇。他用他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讓觀眾在荒誕里領悟哲理,在古怪里收穫感動。

在《傀儡人生》里他用一個荒誕的現代寓言,探究了人類的隱秘慾望;在《改編劇本》里,讓凱奇化身螢幕上的自己諷刺了一把好萊塢的完美體系;而在《暖暖內含光》里,那所有的奇思妙想都不過是為了譜一首愛的讚歌。

因此當我知道這次他決定親執導筒來拍一部戲中戲《紐約提喻法》時,期待便無比自然的發生。

當我在幾十分鐘以前聚精會神的看完它時,第一感覺,竟然是五味雜陳。這五味雜陳,一部份可能來自於查理.考夫曼這次用他的荒誕,營造了更多的玄妙,更多的一部份,是他導的這齣戲中戲,讓我有太多想說而說不清的感覺。

但我確定我想為它寫一段文字,我甚至想到了好幾個標題——每一個,都好像符合電影的含義,每一個,卻又都好像無法表達電影的本意。



你入戲了嗎?

《紐約提喻法》的前半段,是個不怎麼查理.考夫曼的故事,我甚至覺得它會是又一個夾雜一點黑色幽默的中年危機故事。然而當片中的凱頓開拍他的那場終極大戲,電影本身也就越來越查理.考夫曼了。

當凱頓突發奇想,想在他的戲裡把自己的生活再度還原,一幕幕荒誕的場景便映入眼簾。上一秒還是真實的故事,下一秒便重現於戲劇的場景。扮演戲中人的演員們,個個又都是那麼的鮮活逼真,以致於你一不小心,便會分不清到底哪個是真實的凱頓,哪個是真實的海澤爾。

然而戲拍的再好,再真實,生活卻只會依舊。該有的煩惱一個也不會少。所以凱頓的生活依然一團糟。他徬徨糾結於三個女人之間,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真正愛的是哪一個。他只能偷偷的尋找阿黛爾,以致於扮成清潔工去清掃她的房間;他只能隱忍的表達對海澤爾的好感,卻不敢付之於行動,於是他們之間註定只剩下錯過與缺憾;他還會一次次的後悔沒有珍惜眼前的克萊爾,然而又不過是再一次的分離。他清楚他愛自己的女兒奧利弗,但是奧利弗卻不愛他。非但不愛,奧利弗還用自己的毀滅無以復加的傷害自己的父親——甚至直到自己生命結束的那一刻。

於是我們的主人公凱頓好像成了世上最可悲的人,好在他還有他的戲,一幕空前的大戲。他所能做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把生活複製粘貼到他的戲裡面。

那麼,你入戲了嗎?



入戲越真,傷的越深

那些臨時招來的演員,便好像是上天賜給凱頓的禮物,因為他們是那麼敬業,入戲那麼深。

於是扮演凱頓的山米便好像比凱頓還像凱頓,他不但言談舉止像極了凱頓,就連凱頓的內心思想感受,都好像無處遁形一般被他拿捏的恰如其分。於是他對待克萊爾就真的好像自己的老婆,而海澤爾更是他的心中摯愛。

而那邊廂,扮演山米的演員也很到位,把這個凱頓的神秘追隨者演的入木三分。扮演海澤爾的譚米,更是猶如海澤爾靈魂附體,把海澤爾還來不及說出口的心思事先演繹到了戲中去。

最入戲的,當然還是對凱頓瞭如指掌的山米。隨著他對凱頓角色把控的日臻純熟,或許連他自己都分不清他是作為凱頓去愛著海澤爾,還是他自己也已經愛上了她。他或許也分不清究竟是他所扮演的凱頓傷心欲絕想到死亡,還是自己已然悲觀無望,生無可戀。總之,入戲太深的他,有點分不清真實和戲劇的界限,於是他幫凱頓完成了凱頓沒有完成的自殺跳樓——在他結束生命的那一刻,我們沒有看到太多的痛苦。

其實奧利弗也是入戲的,她入的是瑪麗亞編排的戲劇。在她和她所摯愛的瑪麗亞的世界裡,父親是個可鄙的同性戀,瑪麗亞是她生活的源泉動力,而她是瑪麗亞的繆斯。直到她死去的那一刻,她也不曾從這幕戲裡出來。

還有一個人,無比的入戲。那便是凱頓自己。這齣戲是他畢生的心血,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搭建了巨大逼真的佈景,他想要這齣戲達至空前絕後的效果。可惜生活一點點吞噬著他的健康和精力,到最後他甚至都不再用靈感和氣力去完成自己的作品。然而他卻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角色——艾倫。



每個人都在找屬於自己的角色

艾倫好像一個天賜的角色,不需要過多的表演技巧,只需要聽著耳機裡的指導聲完成自己的台詞或動作。諷刺的是,艾倫這個角色,凱頓早已在生活里扮演過幾番。為了探究阿黛爾的生活,他順其自然的扮演了這個沉默的清潔工。更諷刺的是,艾倫本人也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凱頓,或者說導演。正是她接替凱頓繼續著這齣大戲,而她的創意和靈感,似乎比凱頓本身更能賦予這齣戲靈魂和生命。於是在一次荒誕的角色互換中,凱頓和艾倫好像都找到了自我。

那麼我們也許可以說山米和譚米很容易便找到了自己在戲裡的角色——他們似乎就是為了扮演凱頓和海澤爾而生的。

然而困難的,其實是找到自己在生活裡的角色。山米沒有找到,他迷失在凱頓的世界裡奔向了死亡。海澤爾沒有找到,她在愛與不愛間徘徊不定,失去的,是原本幸福的美滿家庭。凱頓更是沒有找到,他一次次的撕碎自己乃至周圍人的生活,最後好像孤獨和死亡才是他的歸宿。

那麼我們找到了嗎??我們是否明白自己在生活這齣戲裡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什麼位置?我們是在全情的演出他人的世界?還是在昇華我們自身的角色?





關於《紐約提喻法》,可以解讀出更多的內涵和寓意來,我只不過說出了我感觸最深的一點點。

片中用了很多荒誕的隱喻,比如海澤爾一直燃燒著的房子,比如各類顏色的大便。
片中還有很多具有象徵意義的人物,比如霍普.戴維斯飾演的美艷精神病醫生,比如清潔工艾倫。
片中出現了好幾次死亡,凱頓的父母,山米和海澤爾,以致於影片的最後一個台詞正是「dead」。
……………..

所以我稱《紐約提喻法》是部玄妙的電影,我無法隻言片語說個明白。然而說明白了就不好玩了,查理.考夫曼也就不是查理.考夫曼了。

因為查理.考夫曼是一個天才,作為一個導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