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剪
2009-03-25 18:56:57
最後的溫馨陽光
我發現我是個音樂控。
當一部影片的音樂可以打動我的時候,即使它再沉悶,我也可以沉下心來看下去。而如果沒有令人感動的音樂,即使影片裡衝突激烈,我可能會看著看著就眼皮沉重。
那麼這部久石讓配樂的入殮師,我當然是始終清醒的看完的。最近生活得很浮躁,它讓我靜下心來好多。日本電影大多這樣,細膩而綿長。如果能夠感覺到影片所營造的氛圍,那麼當然可以忘記自己的存在,全面融入影片中。但如果只是冷眼旁觀,則會得出拖拉緩慢的結論。
其實這部電影又有什麼情節呢,最多的衝突不過是大悟去應聘才知道自己上當了,還有當周圍的人包括自己最親愛的妻子知道了自己的工作後所作出的反應。這好像是在觀看一個與自己不想乾的人遇到的再平常不過的生活難題。重要的是這項工作的特殊性。這是一項充滿矛盾的工作。大悟從這項工作中得到了自己的感悟,並體會到了神聖感,然而沒有親自做過這種事情的人當然會認為這一件骯髒、不正經的事情。其實大悟自己也經歷了一個痛苦的掙扎過程。導演為了突出他的這種痛苦的轉變,特意將他遇到的第一具屍體安排的那麼重口味。隨著之後的遺體趨於正常,大悟逐漸接受了這份看似不正常的職業。
影片給我最大的欣喜,是那種沒有刻意營造的戲劇性。由以前的一些日本電影或動漫養成的壞習慣,我在影片開始不久就開始猜測大悟的父親到底在哪裡。甚至一度懷疑山崎努扮演的奇怪長者,影片的最後會變成一幕意料中的相認場面。顯然最終我的猜測是邪惡而多餘的。大悟的父親確實出現了,卻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大悟沒有見到母親最後一面,卻親手幫助多年未見,甚至有些懷恨在心的父親踏上了這最後一段旅程。父親死時緊緊握住的石頭,頃刻間將之前的一切關於他拋家棄子的陰暗描寫全部砸碎。剩下的,只是一份父親對孩子、孩子對父親的深深眷戀。這也許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生與死之間的羈絆。死是獨自踏上孤獨的旅程,入殮師則將生者所表達的惦念與眷戀通過那一系列的儀式般的程序傳達給逝者。那麼在影片的最後,戲劇性達到最高點的時候,大悟把自己的原諒與思念親手傳達給了已逝去的父親。
對於父親的出走,影片似乎沒有清楚的闡述。大悟一直堅持父親是在6歲時和一個女人走了,然而去認領遺體的時候,旁邊的人卻說他這麼多年是一個人過來的。直到最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可是生活就是這樣,許多事也許並不是每個人想像的那樣。逝者已矣,不用再去追究原因,只要明白彼此真實的感情就足夠了。整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大悟為父親進行入殮的時候那背後窗口透入的陽光。多麼溫馨柔和的陽光。彷彿對於父親來說,生活中的一切苦難已經過去。孩提時父親的面容也清晰起來,一切已經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