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橋不見了--The Skywalk Is Gone

天桥不见了/TheSkywalkisGone/天桥不见了

7 / 717人    25分鐘


演員: 李康生 導演: 蔡明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nse

2009-03-25 20:46:58

各取所需罷了


如果以觀眾的眼光給蔡明亮貼一個標籤那麼我給他的是孤獨。
蔡明亮是馬里西亞華人後裔,大學以後在台灣定居發展,人生的大半在台灣,可以說台灣人的成份已經多過了馬來華人的成份。我們看臺灣電影,會有一種怪怪的感覺,相對我們更熟識的香港影片,台灣電影在敘事架構上更鬆散,顯得缺乏緊湊感,人物形象多沉默,經常出現吸菸、冥想、眼神遊離不接觸、遠方、側重環境、鏡頭緩慢轉動的長鏡頭等等表達元素。但是也正因為這樣,顯得台灣影片多了分深度,充滿了思考,能夠在影片當中添加入創作者更多的個人色彩。我們看好萊塢電影,高度模式化,比如《職業特工隊》,三個導演分別執導的三部,絲毫感覺不出任何差別,同樣的精彩卻同樣的淺薄。香港電影業也有這種傾向。而台灣電影,正是因為它獨特的產生環境,比如敗退大陸的國民黨政府帶去的自認為「最能夠代表正宗中華文化傳統」的自我定位,比如幾十年來既封閉又開放的國際環境導致的揮之不去的「亞細亞孤兒」的感受,再比如台灣族群獨特的生存狀態影響,而更加關注人文。而蔡明亮,就是其中積極思考自我,積極在影片中渲染自我情緒的,很有代表性和獨特性的一位。如果說在在台灣學習工作生活的三十年造就了蔡明亮影片鮮明的台灣風格,那麼蔡明亮本人的東南亞華人出身對他這種風格的強化,或者說對他這種風格在環境中的異化,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國人講究「性」,人性的性,就是說人的根本,不論是「三歲看大五歲看老」還是「落葉歸根」都說明了中國人性格中維持自我的傳統,所以中國人到哪裡都是中國人。而固執維護自我的代價就是孤獨,東南亞華人的孤獨感積累了幾個世紀,要比台灣人的孤獨感更加強烈卻更加隱忍,台灣尚且能夠對曾經忽略自己的祖國母親追討那份情債,而東南亞華人卻承受著無依無靠的漂泊感。如果說台灣自認為「亞細亞的孤兒」,那麼東南亞華人就是「孤兒的孤兒」。蔡明亮就是繼承了這種孤獨感。
蔡明亮的電影,要從細微處著眼,從街邊的廣告牌、人物的背影、天上的雲朵中間去發現它要告訴你的東西,這些東西你完全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或者你恍然大悟猜到他要說的話其實並不見得就是,其實他真正表達的,就是感受,至於觀眾能夠感受到什麼,其實無關緊要。它只是提供給你一個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別的事情的時間,長達6分鐘靜止不動的看著天邊一朵雲,你會有什麼感受?有的觀眾說,蔡導的影片太好了,太有深度了,好到我沒看懂;又有的觀眾說,影片中的那些場景太震撼了,給我一種醍醐灌頂的透徹。其實都是這些觀眾自作多情,或者一廂情願,或者妄自揣測,甚至是故作深沉譁眾取寵。其實導演什麼都沒說,只是叫你「自己看吧,看出什麼是你自己的事」。並不是因為蔡明亮的那朵雲就比你的那朵雲更深刻,而是因為既然你能夠耐下心來仔細看蔡導的影片,那麼用這份心思去看別的什麼電影或者別的任何事物,都會有同樣的感觸。蔡導的電影就是一杯咖啡,你慢慢地品,會嘗到其其中濃濃的香味,如果你沒有那份心情去去品味,那不過也就是解渴或者提神,而如果你用品咖啡這種心情去品味一杯白開水,想必也會別有滋味吧,只是你不會去這樣,所以蔡明亮的影片才會多了那麼多的意味。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