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二十四城記--24 City

二十四城记/24城记/二十四城故事

0 / 0人    112分鐘

導演: 賈樟柯
編劇: 賈樟柯 翟永明
演員: 呂麗萍 陳沖 趙濤 陳建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古華多羅

2009-03-25 21:18:17

《二十四城記》引先聲 工人熱潮復甦


          《二十四城記》引先聲 工人熱潮復甦

咱們工人有力量
咱們工人有力量,
咳!
咱工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工作忙,
咳!
每天每日工作忙。
蓋成了高樓大廈,
修起了鐵路煤礦,
改造得世界變呀麼變了樣!

    現在的中小學不知道還教不教這首歌,但在我的記憶里,這首《咱們工人有力量》的旋律永遠是那麼嘹亮、雄壯。記得以前過年過節,父母親單位里開晚會,這首歌的大合唱是肯定有的,要嘛是開場白,要嘛是壓軸戲,總之,這首歌放在二十年前絕對是這個社會當之無愧的主旋律
    90年代以前,「工人」這兩個字的含金量是現在難以想像的。首先它意味著生活的穩定,那個時候,物價低,吃穿住行以外也沒什麼消費需求,工人每月四五十塊的工資足夠溫飽;其次當時工人的社會地位很高,你當工人你是在為國家做貢獻,你拿工資不是出賣勞動力,而是社會主義體制下生產資料的正當分配,所以工人就比個體工商戶要純潔、要高尚;最後最關鍵的就是工人階級在政治地位上的無限拔高了,什麼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啊,什麼革命的主力啊,什麼領導階級啊,頭頂這麼多光環,你能不光榮嗎?
    市場經濟的號角一吹響,工人階級的地位就一年不如一年了,昔日無上的光榮已成明日黃花。說工資,月薪七、八千的也不過是小白領而已,領著一千多塊錢月薪的工人們,排得上號嗎?說社會地位,現在是市場經濟,會折騰的叫「能人」,捧著鐵飯碗任勞任怨一輩子那是「蠢人」;說政治地位,那還是很硬的,而且預計在今後幾百年內都低不了,不過,教科書上的幾個定義能當飯吃嗎?
    工人階級退出了弄潮兒的舞台,也退出了藝術家的視野。就說電影吧,以前那麼多工農題材的,雖然拿現在的眼光來看不怎麼「藝術」,但著實親切。第五代導演求新求變,無暇顧及工人階級這個「沒落貴族」,到第六代導演特立獨行,老實巴交的工人更是難入其法眼。不過話說回來,較一下真的話第六代還是有人拍過工人題材的。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裡面,工人家的孩子偷了父親的工資給自己買車,但是很悲劇地買了輛贓車;張元的《過年回家》,兩個破碎的工人家庭攢到一塊,難以融合,最後竟然釀成慘劇,一個孩子失手殺死了另一個孩子……這些片子裡面的工人形像隻是不健全體制的一個陰暗註腳,是導演藉以發洩憤懣的工具而已,所以這些片子讓人看著也多少有點噁心。那麼,難道工人真的只有在沉默中背人遺忘的命嗎?好在我們還有賈樟柯。
    賈樟柯導演做了一件沒人敢做的事情——用一整部電影來追憶工人群體的似水年華。現今走入死胡同的中國電影本來就缺乏藝術片的容身之處,更別說選取「工人」這樣一個看上去很「土」的群體作為主體了。不就是工人嗎?既不邊緣,也不灰色,既不大眾,也不小眾,你能拍出花來?賈樟柯的確沒有把《二十四城記》拍出花來,他只是用他一貫平靜凝練的筆觸來講述工人的故事,既不是主旋律式的美化,也不是地下電影式的醜化,在這部電影裡,一張張親切的面孔和一段段真誠的敘述編織起一部震撼人心的平民史詩。
    《二十四城記》未映先紅,上映前其題材就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待到上映之後,更是引發了一陣工人話題的熱潮。從改革開放到國企改制再到批量下崗,為新中國奉獻畢生的工人們心中藏了多少痛,多少淚,這些一下子像火山爆發一樣噴湧而出,從一塊塊螢幕擴展到整個社會上。《二十四城記》之所以能引發起一股工人熱潮,在我看來,是因為以下幾點:
    第一、《二十四城記》取材兼具獨到與真實,使它首先作為一部有歷史厚度的好電影而存在。前後8次到成都,採訪上百位工人,積累百餘萬字的資料,從這些艱苦卓絕的工作中可以看出賈導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因為做了這麼多的準備工作,所以我們最後在螢幕上看到的是420廠的真實歷史,也是共和國社會變遷的真實縮影。賈導在浩如煙海的資料選擇出來並搬上螢幕的,都是最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事件,幾位職業演員參與的部份也並非完全虛構,都是有依據的,這個電影秉持真實的藝術,所以能給人以震撼。
    第二、《二十四城記》給了工人一個公平的講述機會。像本文上面提到的幾部電影,太注重情節設計,工人的形象完全為導演服務。而在《二十四城記》中,是賈導為工人服務,讓工人敞開講,講真事,動真情。通過這部影片,我們不僅看到了工人群體目前的困境,也回味到了他們之前的無上榮耀。這是對事實的尊重,也是對工人群體的尊重。《二十四城記》的立意很簡單,就是還原一個工人群體的真實面貌,挖掘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立意,沒有人去做,賈樟柯做了。大家都以為不重要、沒價值的東西,賈樟柯把它挖掘得很深,這就是一個導演的眼光與毅力。
    第三、賈樟柯在電影之外還做了很多工作,進一步引導社會關注老工人。3月4日《二十四城記》成都首映。電影放映結束後,參與其中的工人們被一一請上台。他們和著名的大導演賈樟柯握手、擁抱,他們在台上像明星一樣接受觀眾的掌聲和祝福。前420廠工人、公交車售票員侯麗君大姐講出的樸素真理,打動了不少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我的故事並不精彩,只是真實平常。看完這部電影,如果有人深有感觸,那我們就是心有靈犀,我將無限幸福。」一位3歲就隨父母來到420廠的老員工感動非凡,他甚至希望導演能夠再拍續集。而當某位記者「不識時務」地拋出賈趙婚訊這個話題時,賈樟柯嚴肅地說:「在這個場合我不太想談這件事,我希望大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電影上。現在的主角是這些工人師傅們!」 另外,《二十四城記》的瀋陽首映特地邀請原420廠警衛劉象泉參加,給了他一個瀋陽尋根的機會。劉象泉大媽一家10口人一起坐在瀋陽的新東北影城,靜靜觀看了電影《二十四城記》。電影放映結束後,劉象泉拉著大媽的手走上台,和導演賈樟柯擁抱。他哽嚥著說:「大家好,我來自成都,但根在瀋陽,雖然這裡天氣很冷,但大家很熱情。」現場掌聲雷動。這一件件事情,發生在螢幕之外,進一步推動著工人群體回歸到整個社會的視野。
    是的,工人階級的確已不再是「老大哥」了,我們可以不再把它當做什麼神化了的「領導階級」,但是我們不能忘記「老大哥」為新中國發展做出的貢獻,不能忘記在我們年幼無知的時候,「老大哥」給予我們的力量和溫暖。感謝賈樟柯,在這個飛速飈射的社會裡,用一部渾然天成的《二十四城記》讓我們放緩腳步,回味一下歷史中的點滴真情。

哎咳!
發動了機器轟隆隆地響,
舉起了鐵錘響釘鐺!
造成了犁鋤好生產,
造成了槍炮送前方!
哎咳哎咳哎呀,
咱們的臉上發紅光,
咱們的汗水往下淌,
為什麼?為了求解放。
                                       ——《咱們工人有力量》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