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lanliulan
2009-03-25 23:54:19
如果都能這樣來做紀錄片
在看之前,聽說賈導花了一年多採訪了一百多個人,在法國藝術院線上映的時候,人家把他不是歸在故事片,而是紀錄片,頗有些期待,況且還有這麼一個有「作品」味道的名字。
從影片開始起,我都完全認同法國人對它的歸類,太紀錄片了,講究的固定鏡頭、在鏡頭前開始有些不自然的臉,看著怎麼都想上世紀前期紀錄片或者電影大師的調調。而且紀錄片「真實」的力量再一次強烈地撞擊著我,讓我感覺二十四城記和賈導以前的片子有些不一樣。以往的片子,會一直讓你處在一種相對平靜且壓抑之中,也就是情感的低壓狀態,可是這次超煽情,第一個師傅的採訪已經讓眼睛淚光閃爍,但尚可讓它停留在眼眶中,到公交車上的女工採訪,那就完全的開始催淚彈了。到目前為止,二十四城記還真是一個很靠譜,很講究的口述歷史紀錄片,人物真實,場景安排調度很有心思,拍攝也是相當講究。
可是,當呂麗萍一出場,前面的那股「真實」的氣場就完全沒了。作為一個有知名度的語言,她的出場對於影片前期對於真實氣氛的營造完全是毀滅級的,對於這個環境和故事,她是完全不能讓人信服的,再加上過於濃郁的表演味道,讓我開始懷疑賈島的能力。這個人物有沒有原型,為什麼不繼續紀實下去?如果一定要用演員,為什麼不能用不出名的演員,這樣完全可以避免破壞這良好的氛圍。
之後,我的觀影心思開始開小差,猜著下面出場的人物中誰是「假」的。陳建斌出場,因為之前有呂的鋪墊,不再那麼突兀,而且他說的故事讓他說還算合適,又找回來點。但是我開始發現,演員和真實人物的巨大區別在於演員們都想通過一些小動作來靠近人物,但是這些小動作卻恰恰讓他們更像「演員」。
再到陳沖,有越劇和前兩個人物的鋪墊,顯得自然很多。而且陳沖確實也最接近角色,可以接受。
中間插了個主持人,很播音腔,介於真實與演員之間。
之後的趙濤,不想說了,離影片開始越來越遠。
看完還是很想二十四城記就停留在最初,我覺得所有做紀錄片店人都應該好好看看,琢磨琢磨。當為了收視率紀錄片做的越來越像電視劇的時候,回頭看看,什麼才是紀錄片應該走的方向。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