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農
2009-03-27 00:10:20
重塑死之印象
很感慨的看完了《入殮師》,這是我繼《情書》之後所看的第二部感到極為溫情的電影。本來看到導演瀧田洋二郎的時候只是想到了他所拍攝的《陰陽師》系列,雖然出眾,但卻也沒什麼新意,所以只是簡單的把《入殮師》看做一部獵奇的電影,畢竟喪葬文化對每一個年輕而喜歡刺激的年輕人來說,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但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部佳作,不僅擺脫了接觸死亡所帶給人們的灰色,反而使得整個調子明亮且不乏幽默的元素,舒緩的溫情中不乏思想的波折,淡淡的恬靜中沉浸著理性的思索。
故事的開始還是蠻簡單的,一個生活失意的年輕人帶著失望與妻子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小鎮,希望能在家鄉平淡的生存下去。機緣巧合下,因為一份隱晦且有幾分搞笑的小廣告,使得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飾)進入了NK公司,即所謂的喪葬服務公司,於是小林開始涉入這行業,並逐漸由初期的利益驅使轉變為後期的情感驅使。小林在為別人入殮的同時,漸漸意識到這份職業所浸透的作為一個活著的人對故去的人的愛,由此不僅換回了妻子對自己的支持,並最終找回了丟失多年的對父親的親情,雖然最終入殮的是自己的父親。
故事是簡單的,卻又複雜的讓人不敢去想,就像每天我們所處的生活。而感情卻是真摯而有實實在在的。作為一個入殮師的責任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給故去的人化妝,而是傳達活著的人對故去的人的愛和思念,在服務的對象中,有老人、兒童,有善良的女老闆和自殺的未名人,無論對像是誰,入殮師只是恪盡職守的在第一時間趕到,然後用最隆重的儀式為逝者送行,每次的動作雖然重複,但每次的感情總是真摯而感人。電影所傳達的也對這一職業的尊敬與友善。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我之後才知道的,這起碼錶明是西方人對東方文化,對東方喪葬文化的肯定,說明這種生者對死者的眷戀與對生命的尊重和留戀的溫情在人類的心底是共通的,是人類心底的原始抒情。
電影最精彩的還有配樂,莊重而又婉轉的大提琴演奏貫穿主人公的人生際遇,從小到大,從失業到就業,從快樂到悲傷,述說著主人公的心裡感情還有劇情的高低起伏,輕重舒緩。久石讓再次為這部電影點上神彩一筆。
謝謝他們,我們得以重塑死亡的印象,正像最後的老者說的:「死亡其實就是一扇門,是一種超越」,「再見了,我們會再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