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2009-03-27 20:24:19
見面了。
在這不得不又得嘮嘮廣電的獨斷,愣是去年9,10月份的電影,挨到了今年3月。如果不是《入殮師》拿了奧斯卡的最佳外語片,估計我們大陸還無緣得見。
前一陣子,朋友的父親突然去世,使我對生死又有了另一番感悟。朋友說「很多事,發生在別人身上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邊則是事故。」由此,當我看到小林大悟為眾人,澡堂老闆娘及最後自己親生父親入殮的變化時,更堅定了這個觀點。 出於對逝者的敬重,他認真的為他們淨身,穿衣,化妝,用入殮師的話來講,就是送逝者踏上新的旅程。而後,那個在他回到故鄉一直歡迎他的熱情老闆娘去世後,他第一次作為友人出現在了殯儀館後方。整部電影的最後,從最初的怨恨到最後的原諒,他終於把記憶中那張模糊的臉龐拉出具體的形象,幾顆滾燙的淚終於自眼瞼滑落,滴在了心底最思念之人的身上。
誰人都有生死。誰人都有寂寞。當我們很多時候匆匆,或者是冷漠,或者是略帶敬重的瞥向葬禮現場時,我們只是懷著淺淺的感慨,不會長時間掛懷,且終究會有徹底忘記的那剎。事不關己,也即是常常所說的冷漠,只是不能感同身受罷了,無需指責。因為,我們與一位生人沒有共有的記憶牽扯,沒有情感的糾葛,沒有共同歷經歡樂或苦難。
而,假若當我們面臨至親之人或者世交好友的離去,我們就會通體感受到那種葬禮時所瀰漫的濃重憂傷,才會去體會平常體會不到的情感。那時,入殮師不是「噁心,骯髒」的職業,只是超度。只是影片中的某一家之主,從因為他們遲到五分鐘,惡言輕視入殮師到最後因為入殮師使他們的親人現出生前容顏而由衷感謝的變化。
小林是個執著的人,妻子的離去,只令他心念稍有變動,卻沒有撼動他內心真正的意念。也許,富士山下,悠揚提琴,振翅飛鳥,才是這個安靜的人真正想要的生活。
有人說,久石讓的音樂是這部影片成功的基石。的確,久石的音樂一向是我的所愛。也就是他,真的讓我覺得音樂是無國界的人。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哀則哀,哀而不傷。輕輕巧巧的就陷入其境。
全片最透徹的時候大概就是小林妻子離開後,NK公司三人一起度過的那段時光。NK的社長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只是影片的視角是小林,所以始終沒有挖掘這個深沉的人。他看似隨意,輕易就決定錄取一人。且愛吃,隨性,卻是認認真真的做每件事。
看電影,於我,電影本身和看後感受各佔半。發現前陣子有人拿《一一》和《入殮師》做比較,呵呵~電影節奏都是那種會靜謐到抽空觀賞者周圍空氣的那種,真是心隨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