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策爺

2009-03-28 23:57:33

生死之情的傳遞者----記日本影片《入殮師》


    人死的時候,整個一生都將被重新評價,這種評價完全不依賴於你是否腰纏萬貫,身份地位是否顯赫,而僅僅取決於在你一生里與他人分享的愛和溫暖有多少。
    在解讀電影之前,我先來理解什麼是死亡,廣義上的死亡是指人體的靜止,以及意識上的消亡。從深層次的意義來看,它更是涉及了活人應該用何種態度來面對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必然歸宿。
小林大悟在做入殮師前是個大提琴演奏家,當他因為失業而陰差陽錯的做入殮師這份工作時,對任何一個人來說是足以讓人絕望,甚至是崩潰的。大悟從一開始也有絕望過、害怕過,他甚至瞞著深愛的妻子。但隨著一次次的面對著不同的屍體,又一次次的從死者那僵硬的身體上看見了活生生的親情時,他似乎覺悟了,試問一具沒有生命的屍體都能散發出真情的存在,而對於我們活著的人又怎能放棄情義?這確實能夠震撼人心。
    事實上入殮師這個職業就是個改造人的職業,小林大悟更是以自己的方式去證明這一點。首先,那位想變性不成最後自殺的小男生,他用死亡來改造自己的同時也改造了家人對他的理解,那些對大悟不尊重的家屬同樣因為看到自己死去親人的面貌被入殮師之手重新煥發光彩後,更是從內心感謝大悟他們。死者已經讓他們與現實世界脫軌失去聯繫,但是身位入殮師的大悟卻成為傳遞死者和生者情感溝通的使者,這也正是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
    正是小林大悟對於真情的信念才讓他在特殊的職業里領悟許多。首先他以自身的專業特點幫助那些死者以完美的形象來走完自己人生的最後一程,所以獲得家屬的認同,從而得到了家屬們的尊重,其實那一丁點的認同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又何嘗不是「真情」的另一種詮釋呢?我想,真情並不單單是指個人在社會範疇里得到來自於他人形式或精神實質的饋贈。正是因為如此,小林大悟才可以像刨丁解牛那樣從容的面對那些屍體,以及屍體背後那些有著紛亂情感交錯的活人。
    小林大悟一直無法釋懷生父在他幼年時拋棄自己和母親的舉動,這從小的心靈創傷一直讓大悟心有不甘,他無法原諒父親不負責任的舉動,但還是沒能夠澆滅大悟火一般對真情的嚮往,他時時刻刻關注著父親送給他的石頭,他一直希望通過這塊石頭能讀解到父親內心真實的想法。當我們看到小林大悟在處理父親屍體時發現父親手裡緊握的石頭後,影片到這裡呈現出最具震撼力的一面,所有的觀眾都被深深的感動了,我們看到了人類從來沒有這樣執著於真情的呼噢,我們看到大悟一邊流淚一邊將父親最體面的送走,他將父親遺留下來的石頭輕輕的放在已經懷孕的妻子的肚子上,他希望逝者和新生命之間有個延續,這就是真情的延續,也是對自己和父親的拯救和理解,這一刻,小林大悟同逝去的父親、母親,和活著的妻子以及即將誕生的孩子來了一次最真切的家庭團聚,雖然這團聚來的那麼晚,甚至是陰陽相隔,但這足夠了。
    影片從始至終都在詮釋真情,它可以是實質上的東西更是精神層面上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但它往往在人死之後才能被真正理解。因為活著的人不懂得珍惜,因為他們還可以去爭論,去埋怨,甚至去踐踏,但面對死者那具乾枯不做聲的屍體時,他們還能做什麼呢?爭論、埋怨、踐踏都沒有用了,他們的反饋沒有了,當一切沉默時,才是理解的開始,所以有了溝通,有了信任,有了依依不捨。
    其實入殮師這個職業觸動了人類美好天性的一面,生命可以不復存在但不能湮滅人對真情的嚮往,這便是生和死的最高境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