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
2009-03-29 04:08:04
眾多思緒
看這部片子的時候,腦子中一直浮現的一句話便是孔老夫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然而我要說的並不是這句話,而是和它截然相反的「未知死焉知生」。後來看影評的時候,發現眾多人竟有著同樣的想法。
想了很多。首先便是對待死亡的態度。大和民族對待死亡的信仰和那份虔誠起初總讓我有些不甚理解。《感官世界》和《愛的流放地》里男女主人公在愛的高潮結束了一方的生命,現在想來那結束是那麼地令人嘆服。同是重死的理念,然而大和和古埃及仍有著很大的不同,大和正因為正視死亡,所以更加嚴肅地對待眼下的生活。而埃及正相反,因為過份注重死亡,以致於對人的固有的一生並不是那麼珍視。日本這個國家接受了古代中國文化的影響,並把它們很好地保存了下來,這一點上,看看現在的中國人,也就是現在的我們,實在慚愧。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好像缺少了嚴肅的一面,沉浸在各種娛樂的麻木中,即使是死亡這樣一件認真的事情,我們也很巧妙地逃避了過去。這樣一來,不用說法律,即使被我們說了上百遍的道德約束也變得那樣虛偽,我們用一句「未知生焉知死」慶幸地免去了思考人生思考死亡的痛苦。我們需要嚴肅,而不只是一味地消解崇高。
在空曠的田野上,在聖誕節的辦公室,在昏暗的家中,大悟和他的那把大提琴始終依偎在一起,靜靜得流出那些動人的音符。才發現專注的人是那樣的有魅力。就像佐佐木和後來的大悟在面對往生的人時,那靜謐的表情不是冷漠,而是對待人的一種尊敬和認真。將死去的人雙手合十,給本已冰涼發白的臉化出最後的一線溫暖。每個人對著躺在那裡的人更多的不是痛哭,而是深深地緬懷。死者在這最後一刻因為入殮師的認真竟給生著的人帶去了慰藉。原來認真的人是如此美麗,即使是為往生人入殮。
悔恨的父親,埋怨的兒子。彷彿這些都是在人的最後一刻達成了和解。我們可能會想,如果,生前,就和解那該有多好,那該有多好。可惜的是,我們總是在自己想像出來的世界中活著,認為他應該怎麼樣,認為她會怎樣,就在這認為中把自己束縛住了,把自己的人生捆綁住了。向前一步,去看看生活的真實面目是什麼,去了解真實的他或她是怎樣想的,如果能這樣,或許等那個人離開的那一天,我們也會微笑地在他的臉上留下一個鮮紅的唇印。
聽說這部片子帶動了殯儀業的發展,不錯。然而,我想這部片子之於我的意義在於:學會了認真和專注,開始面對真實,並且愛上了大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