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請問總統先生--Frost/ Nixon

对话尼克松/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惊世真言

7.7 / 112,519人    122分鐘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法蘭克藍吉拉 麥可辛 山姆洛克威爾 凱文貝肯 馬修麥費狄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i

2009-03-29 22:19:53

Bush/Nixon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又一部衝擊奧斯卡寶座的電影,原以為政治色彩很濃,一看原來是一場智慧和膽量的交鋒。導演朗•霍爾德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大螢幕轉型,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場話劇,而是一部緊湊、連貫的電影。

  故事講述1977年尼克森在水門事件後下台,卻始終未曾對公眾承認過自己的錯誤,欠美國人民一個道歉。英國的Talk Show Host福斯特便踏上了採訪尼克森逼其認錯的偉大征程。典型的小人物戰勝大智慧的傳奇故事。如期發展,福斯特團隊招不住尼克森滔滔不絕的自辯,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大戰前夕,尼克森打來的一通電話成了一切的轉折點。次日,福斯特破釜沉舟,一役定勝負。

  那一通電話將福斯特和尼克森聯繫起來。雖然看似天壤之別的兩人卻有著息息相關的地方:同樣憑藉努力攀登高位卻依舊受到勢利小人的冷嘲熱諷,同樣遭受著比比皆是的失敗者訓言,同樣做好了被同情的努力卻仍要遭受莫大蒙羞。

  這與當代的一個政要人物頗為類似——布希。

  布希與尼克森的確有著很多類似之處:尼克森的越南戰爭,布希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政支出。尼克森因水門事件下台,又公然逃過法網,成了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自動辭職的總統,受人唾棄。布希將美國乃至全世界拖入了2008金融危機的泥潭,雖然沒有什麼暗箱操作曝光,但好歹也是60年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

  1974年尼克森下台了。1977年福斯特代美國人討了聲道歉。2009年布希下台了,將美國捲入兩場戰爭的他早已被釘上了戰犯的靶子,似乎也欠美國人民一個道歉,莫非暗示著人們不要那麼容易放過布希?莫非期待著幾年後又一個福斯特套出其心聲?

  一部以布希為題材的電影也趕在他卸任前上映。《布希w》,一部描述布希一生的喜劇。對,是一部喜劇。同樣是總統,似乎尼克森更適合也更配的上嚴肅的題材。布希是認真的,只是民眾或者觀眾已經受夠了這種認真。因為他已經是個滿嘴段子的形象,似乎他在影片中還要裝模作樣地認真是在反諷一般,這是布希的悲哀。

  很難理解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的悲哀,很難想像一個獨領風騷的人的自卑。以致於片末尼克森還玩笑道:「倘若我們對換會更好。」它出自一個總統之口。而不管是一個總統還是一個talk show host,都有活在想像中的時候。有些人只是表面看起來很風光,誰能保證他心底有多少個傷口在隱隱作痛?所以你絕不會願意與任何一位偉人徹底對換身份,即使他有多麼的偉大。

  片中最受爭議的就是那一通「起士漢堡」電話。我想其實尼克森是有心懺悔和道歉。所以他不希望贏來唾手可得的勝利,他希望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在一個適當的對手面前做回一個真實的自己,表露歉意。於是在大戰的前夕,在酒精的作用下,他開始憂慮,開始了一通與對手的通話,開始了一次自我靈魂的窺探。從某種程度上這激勵了福斯特,讓他找到了擊敗自己的突破口。之後,尼克森有模有樣地將勝利讓給了這位年輕的talk show host,以致於智囊團對他「情緒宣洩」的警告也於事無補,以致於福斯特在成功後面色也無半點喜悅,他只是緊鎖眉頭,目送著這一落寞的巨人。

  「我的政治生涯已經結束了。」

  尼克森離開了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時代。正如布希一樣。

  布希或許還要感謝尼克森,更確切地說是要感謝朗•霍爾德和法蘭克•蘭格拉。正因為他們,我們窺視到了大人物內心的波瀾。乞丐絕不會嫉妒總統,但任何一個乞丐都有資格批評總統,這是一種矛盾的境地,堅強而又稀罕憐憫,堅持正確卻犯下錯誤。於是我開始同情尼克森,開始同情布希。至於以後的,我只能想像布希已經在懺悔中自責了。

  福斯特或許是幸運的成功者,但尼克森和布希何曾又不是社會的幸運兒呢?記憶的碎片上落滿塵埃,晃動的瞳孔不堪回首。

  電話的真假已經不那麼重要,只見他站在海邊,陷入沉思。被送了一雙鞋,成就了一位名記者。

  布希也被送了一雙鞋,同樣也成就了一位名記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