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誘.惑--Doubt

虐童疑云/诱·惑(台)/圣诉(港)

7.5 / 136,128人    104分鐘

導演: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編劇: 約翰派屈克史丹力
演員: 梅莉史翠普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美亞當斯 薇拉戴維絲 Carrie Pres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孤柏岩上的樹

2009-03-29 23:38:18

信仰缺失及其他


繼《對話尼克森》、《朗讀者》之後今年奧斯卡的又一部好片。全片很有張力,探討的話題很多,但發現有豆友說全片只是把問題都鋪陳開來,卻並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於是當電影結束後,觀眾只能得到更多的迷惘,確也有理。但這並不能減少本片的魅力。

幾天前剛看了Philip Hoffman的《卡波特》,覺得他還是在本片中的說話的腔調比較正常,儘管演的依然是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喜歡電影中的三次佈道:懷疑、流言和告別,還有那次未成形的「不容異說」,想像中就應該非常精彩。始終感覺全片所圍繞的中心是第一次佈道所說的「懷疑」,其實是一種對於信仰的缺失。在那個甘迺迪被刺、種族隔離逐漸解禁、傳統宗教信仰與現代工業社會產生落差的年代,人們對於萬能上帝和傳統社會秩序的信仰前,總會加上自己的懷疑和詰問。有段影評說的非常好:「你曾堅信你的懷疑,懷疑是種信仰,但最後你開始懷疑你的懷疑,也就是對信仰的懷疑。」這難道不是全片要說的核心嗎?真相如何已經不再重要,無論你是堅持還是懷疑,懷疑他人還是懷疑自己,你都是孤獨的,而這種孤獨卻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也許,這就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弱點。

當然也有人會說這是神父的掩飾,他的三次佈道都是極具目的性的,第一次是對Donald,第二次是對修女,第三次則是對自己罪行的逃脫(「那陣風指引我前進,我相信這冥冥之中的註定是對的。」)但不可避免的,修女難道就沒有錯嗎?從大道理來說,也許她的確是出於對孩子的愛,但當她和Donald的母親在對話時,母親的一句話就把修女的目的性點了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你也有你的」。而修女的目的恰恰是希望母親配合自己把神父揪出來,甚至不惜違背上帝的執意、不惜自己下地獄、不惜以摧毀Donald的未來為代價。就像最後她撒了謊,卻對詹姆士修女說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一樣。也許她自認為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為什麼所有人都覺得她在破壞一些什麼?WHY?神父聲嘶力竭地問她。她自己其實並不明確,除了一些對神父日常行為的看不慣之外,而我覺得,這是對自己固執的信仰,這是對懷疑的信仰。就像她死死地抓著這十字架一樣,這成了她生命中唯一依賴的東西,那種固執是對自己尊嚴和權威的保持,她不容別人異議。即使她說服不了別人,卻必須說服自己。於是她堅信,並且一定要達到自己的目的。

然而,當她最後真的達到目的了,也許從表象上來說她勝利了,可是她真的能說服她自己嗎?她依然存有懷疑,這時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終於顯現了出來,她孤獨不堪,她軟弱無力,但她只能向詹姆士修女傾訴,而最終要承擔的,只能是她自己。

而作為神父,我覺得他還是有罪的。儘管他在佈道時如此振振有詞,儘管他與Jame修女探討「冷血的人用道德的假面具對抗仁慈」,儘管他非常委屈地聲稱修女在敗壞他的名聲。但是,當故事結局告訴我們修女並沒有打那一通電話時,一切都明確了。即使他沒有對Donald做過什麼,但他確實有過違規,他心虛了。而當他試圖引起修女的懺悔,說出「我們是一樣的」時,我知道他從未懺悔過。於是,最後的升職成了導演對於天主教境況的諷刺,而整個問題,也許至今都無法解決。

這也可以從神父和修女的正面衝突和側面對比刻畫中表現出來。新舊觀念的衝撞,修女表面的守舊與她自下而上的反擊,「我們必須阻止他」,這話如此地堅定有力,也許她才是那個真正的敢於突破傳統的反叛者。為了維護舊秩序而運用破除秩序的手段,甚至不惜下地獄。神父不比她堅定,於是只能退出。這種衝撞到底有沒有悲劇性?我們不得而知,至少在本片中,結局的順其自然讓我們看到了一絲生氣。

最後想說的一點是,我並沒有看到神父離去時威廉 London的勝利性的笑,難道下載版本不是完整版?
另外,國內翻譯非常無聊,除了製造噱頭感覺非常不可理喻,港台的《聖訴》和《誘·惑》有文化的多,至少把雙關給凸顯了出來。發覺大陸在這方面不止一次地膚淺,什麼《竊聽風暴》、《生死朗讀》、《虐童疑雲》,難道在這群人眼裡,所有電影都是警匪片或者驚悚片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