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賴漢
2009-03-30 04:51:49
《二十四城記》:離《小武》越來越遠
賈樟柯這個酷愛將攝影機往那一擺便開始拍「靜止長鏡頭」的導演,似乎更應該改行去拍紀錄片,他的《東》便已經可以看出他作為一個優秀紀錄片導演的潛質,因此《二十四城記》的出現似乎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相對於他以前的電影,《二十四城記》唯一的進步便是這個「偽紀錄片」的噱頭(這個進步還是有待商榷),除此之外,我沒有在這部新作中看到更多的讓人驚訝的閃光點。雖然影片中出現了陳沖、陳建斌、呂麗萍這些專業演員,但他們除了讓這部影片不會徹底「淪」為紀錄片之外,並不能指望他們能給票房做多大的貢獻。對大多數觀眾而言,掏錢進影院看這樣一部沉悶的影片是不大現實的。不過好在賈導的名氣已經讓他越來越不會資金髮愁,《二十四城記》看起來更像是一部超長的房地產廣告片,為這部影片買單的似乎是華潤置業,但最終還是那些購買了那個樓盤的業主。對於沒有看過這部影片的業主而言,他們在為一部沒有看過的影片而貢獻了「票房」——這在中國影史上估計也是少見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講,賈樟柯比我們國內的大部份文藝片導演(甚至是商業片導演)而言是幸運的多,因為他已經有了足夠的資金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並可能完全沒必要去考慮影片的票房,他也終於不會因為電影院裡的寥寥數人而憤慨被電影寡頭霸佔了檔期。只是不再缺乏資金的賈樟柯似乎正逐漸忘卻了《小武》曾經給人帶來的震撼,影迷想看到第二部《小武》的願望,似乎已經越來越渺茫了。
影片最大的問題便是影片其「偽紀錄片」的本質,雖然賈樟柯說明這是「受到戈達爾電影理論影響下做的新嘗試」,但也無法掩飾這種手法的失敗。賈樟柯或許想讓自己的《二十四城記》同時擁有紀錄片的紀實以及劇情片的表演,然而最後呈現在我眼前的卻是二者缺點的結合品。我不要求《二十四城記》會如《鐵西區》那樣地震撼,畢竟在內地紀錄片中,《鐵西區》站在一個很高的巔峰,這個巔峰幾乎是難以逾越的。可有著和《鐵西區》相似故事背景的《二十四城記》至少要在100分鐘內挖掘到應有的深度,可賈樟柯這次的力度明顯不夠。這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二十四城記》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偽紀錄片」。我尊敬賈樟柯在電影上的嘗試,但這不代表我認同這次嘗試的結果。《二十四城記》所呈現出的一種狀態是,既沒有紀錄片直面真實的震撼,也不如真正的劇情片有著強烈情緒性的爆發,這讓影片本就比重不是很多的記錄部份變得虛假,而幾個專業演員的眼淚則讓這部「偽紀錄片」顯得更假。影片本來有著一個不錯的開頭,但呂麗萍這個第一個出場的專業演員,立刻讓前面那些「採訪」變得索然無味,因為我無法接受再一部「紀錄片」中看到演員那做作的表演。當一想到那些本該從真實人物中流出的眼淚卻從這些演員的眼眶中擠出來之時,這眼淚都變得廉價,這不由使我對影片中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懷疑,這甚至像看到假新聞一樣讓我感到憤怒。據說賈樟柯在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採訪了一百多人,可我沒有在這影片中感受到這一百多人的份量。
一個國企在變革,可供挖掘的內容非常多。但在《二十四城記》中我所看到的「變革」所帶來的影響是片面甚至矯情的。對於我們中國國企知之甚少的外國人固然喜歡《二十四城記》的影像里所透露出來的辛酸,但對於在這場改革浪潮中深有體會的國人而言,《二十四城記》所接觸的僅僅是表面的東西。雖然影片中的幾個角色都是在這場國企改革中的代表性人物,但僅僅這幾個人的幾句話就可以向觀眾傳達一個龐大的歷史變革嗎?更何況,其中幾個專業演員的表演讓這本來就挖掘不夠深刻的主題顯得虛假,誰能保證那些所謂的辛酸是否有著杜撰的成份,而這些「杜撰」的辛酸又難免有「賣丑」之嫌——不是不可以表現辛酸,同時有很多種方法來表現這場變革中的辛酸,但「偽紀錄片」的方式絕對不是最好的一種。而同時,影片因為過於著墨於人物的「訪談」,使得觀眾對影片真正的主角「420廠」的情況知之甚少。在一場如此之大的變革中,一個大型的軍工企業的興衰是絕對無法忽視的,但是影片中對420廠的描述與一般的國企並沒有什麼太多不同之處,對於這個廠的大部份歷史還是一片空白。這也是造成《二十四城記》不夠深刻的原因之一。
賈樟柯說:「國內市場對我來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你不在影院裡面推廣,這個市場就會更加萎縮,最後就像現在台灣電影的狀況。我覺得,應該花一點財力和精力,培養觀眾進影院看這一類型電影的習慣。」我覺得,讓觀眾進影院看一部文藝片並非是天方夜譚,然而類似《二十四城記》這樣的半實驗性電影,普通觀眾還是難以接受的,這樣的電影更多時候應該是供奉在文藝青年書架上。說白了,觀眾走進電影院線是為了找樂子,順便再受點教育,而決然不是成為實驗電影中的一個實驗元素。我相信,賈樟柯導演是希望國內觀眾能夠在影院裡接受這樣的片子,但他想依靠《二十四城記》讓普通觀眾離所謂的「藝術」更近明顯過於天真,《二十四城記》更多的會把觀眾嚇跑並告誡自己下次不要再看這樣令人昏睡的電影。而《二十四城記》在全國六個的宣傳後的真正贏家,估計就是那個花了錢的「華潤置業」。
賈樟柯對於上映後票房如何,他並不在乎。想想國內觀眾挺窩囊的,屁顛屁顛的跑去支持一把藝術電影,人家賈導還不在乎來著。換句話說,賈樟柯在拍攝這部電影之時,已經不把國內觀眾作為目標人群,刻薄點說,就是壓根不是拍給你們看的,所以也別怪有些朋友批評賈樟柯有「賣丑」之嫌了。
賈樟柯是不缺錢了,但同時,他離《小武》也越來越遠了。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