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老男孩
2009-04-03 16:08:52
《入殮師》——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前幾天就看了《入殮師》,昨天又看了一遍,第一遍看時覺得很好,一些場景和畫面很能感染我。第二遍看,總想找到第一遍時的感覺,但是有些勉強了,片中的有些內容顯得過於煽情,有人工雕琢痕跡,演員的表演也有些做作。不過,片子的內涵還是比較豐富,極富東方的哲學氣質與人文氣息,這對西方人來說大概更具啟示意義。
片中的人物都經歷了成長,這種成長是心智上的成熟也是對生命的頓悟。主人公小林,是樂團的大提琴手,樂團的解散給了他巨大的打擊,他和妻的生活陷入困頓。他只得賣掉鋼琴回鄉下母親留下的房子裡生活,這樣做是被生活所迫,也未嘗說是給了他時間和機會重新思考自己與人生。在村中,小林很快找到了工作,即所謂的「入殮」。由最初的心理排斥不適應,到慢慢接受,最後喜歡直至沉迷於這份工作,小林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找到了人生的目標與價值,更完成了對生命意義理解上的昇華。同時,小林對父親的感情也經歷了從怨恨到接受現實,最後到感激父親的轉變,這也反映了影片的另一個主題:寬恕與原諒。
小林的妻美香,是一個美麗體貼的好妻子,無論在事業上還是生活上,她都默默的支持著丈夫,和丈夫回鄉下捨棄大城市方便舒適的生活,他沒有怨言,只要丈夫和她好好的就行。但是當她發現丈夫的工作內容後,他再也無法忍受,之前所受的委屈此刻也表達出來……經歷了短暫的分離,她最終回到了小林身邊,而她肚裡也已經有了小林的孩子,顯然他最終理解了丈夫,與丈夫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層次。
片子的基調有一種特有的東方的內斂含蓄的氣質,社長以及小林為死者入殮時溫柔乾淨的動作,東方葬禮的莊重性與儀式感,不由讓人心生寧靜。片中出現逆流而上的魚,多次出現濕地中的天鵝以及社長、助手和小林三人吃食物的 場景,則表達了一種樸素的東方哲學,即萬物有行休的自然規律,這很像中國的道家思想。
片中,大提琴為主的背景音樂反覆出現,大提琴低沉悠揚的聲音不僅與電影內斂含蓄的基調完美契合,也符合小林溫柔安靜但卻感情豐富的性格。總而言之,久石讓的音樂再一次征服了我,溫柔的大提琴,男主人公在富士山下深情的演奏……感傷卻不悲傷,每當音符快要溢出悲傷時,總有奇妙的峰迴路轉,讓人感覺像淋了一場大雨的晴朗……美極了
「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正如門一樣」這句話說出了導演想說的,也讓觀眾對於死亡有了更深層次的感受,萬事萬物都有自身的規律,不要為死去的人過度悲傷就像不要為春天的逝去而感傷。生與無窮迴圈往復,「生是死亡的序幕,死是新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