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魚
2009-04-04 05:47:54
廠區的回憶
《二十四城記》像一部紀錄片一樣,對那些曾經在420廠工作生活過的工人們進行了採訪,中間有420廠原來真實的工人,也有演員扮演某個420廠的工人,無論他們的身份是否是真實的,他們雖然只是靜靜坐在那裡,隨著他們述說420廠的過去,只是一些靜態鏡頭卻引出凡人的故事,我好像又回到了曾經生活過的廠區,電影中的每一個故事就像發生在自己的身上或就在身邊。
大半年技校生活,讓我融入廠區的生活中。廠區生活正像電影中的宋衛東說的,一個與外邊世界完隔離的小社會,廠區里除了有成排成棟的廠房,還有自己的子弟學校,有自己的醫院,有自己的電影院、體育場、游泳池、食堂。下班鈴一響成批的工人從廠房中湧出,流向食堂流向連排的家屬樓。在當技校生活的那大半年中,享受著廠區帶來的福利,能到開水房打免費的開水,還有到公共浴室免費洗澡,看電影也不用錢。技校的同學好多都是廠區的子弟,他們就是廠裡的醫院出生,接著上了廠裡的託兒所、幼稚園,然後又上了子弟小學、中學、技校,最後他們成為這個大廠的工人,這可能是大多數廠區子弟的生活道路。
到廠裡的車間實習聽著機器聲轟轟,讓我見識了那些加工零件的工具,車床、洗床、剝床、錛床。每一個下車間的新人都會有一個師傅帶領著,師傅此時傳授可是日後在廠里謀生的技能,徒弟他都很尊重自己的師傅。在一群的師傅中,總會有倆三位比較特別,保持的乾乾淨淨,說話的態度也不像一般工人那樣粗魯,後來才知道這樣的師傅大多是當年從上海南下支邊,雖然來了這麼多年他們堅持著上海人的精明與細緻,不時能聽到他們聊起在上海的那些日子,曾經上海的一點一滴都成為他們聊資中向別人顯示自己多麼的與眾不同。這些上海師傅就像電影中的顧敏華「小花」,保持大城市人的優雅、自信,他們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重回上海生活。
《二十四城記》中的年輕一代工人趙剛自個覺悟離開了大廠,那時我也做為廠區未來的接班人,還沒有這樣覺悟,總覺得廠區技校畢業了能進廠工作,也算是一個鐵飯碗吧。家人總覺得我在廠區生活下去會廢掉,他們不能希望我的手一天比一天粗糙,不想看到我的手指甲縫中永遠有洗不淨的機油,家人一再的堅持我才離開了技校生活。正是他們當初的堅持,我才從一個藍領轉變成了一個白領。我曾經呆過的那個大工廠的命運,就像420廠一樣先是被其他企業併購了,廠里大批的工人下崗了像電影中的侯麗君過上比較艱辛的生活,最後工廠搬離了市區,把地批給了房地產開發商層起了高樓。
當我和過去技校同學談到其他同學時,很多人都離開了工廠,有能耐的就考公務員去了,有一些勞務輸出到國外做高級藍領了。當年我們班上那朵班花也像「小花」一樣曾有很多廠區子弟追求,班花比「小花」務實得多,遠嫁到了日本,聽說已是倆個孩子的媽了。他們有時也聊起我,說我是最遲進入大廠區生活的,卻早早逃離了。其實每個城市那些有年頭的大廠,大都經歷了像420廠一樣的命遠,隨著城市一天天的變化,廠區的優勢一點點沒有了。《二十四城記》可能那些有廠區經歷的人們看後會有很多的感動,一部《二十四城記》喚起了很多人對廠區生活的記憶。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