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之
2009-04-04 21:49:49
入殮師
剛剛看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殮師》,此片獲獎實至名歸。 死亡,恐怖、神秘,凡談及此話題常常令人感覺晦氣,尤其東方人。奧斯卡將小金人頒給了日本電影,而我卻始終沒有勇氣觀賞,心中隱隱地對擅搞詭異氣氛的日本人缺乏「安全感」。終於鼓起勇氣與人共賞,卻發現大不同,觀者並不需要戰勝恐怖的勇氣,需要的是對生命的敬畏,對死亡的重新審視。
死亡令人恐懼,入殮師的職業因此更為人所不理解。他們給死人化妝,更常常因屍體的腐爛而著一身臭味。如此不體面的、甚至為人鄙夷的職業,便是小林大悟的事業。從大提琴手到入殮師,巨大的職業反差,妻子、朋友的不理解,一度使他決定放棄。事實上,他也曾鄙夷過這個職業,只是失業帶來的壓力迫使他暫時接受了這份「噁心,骯髒」的活計。
然而,在跟隨佐佐木做case的過程中,他漸漸開始領悟了這份職業的「崇高」。每當看到死者在佐佐木一番精心打扮下變得鮮活、栩栩如生時,他為入殮師的專注、莊重、真誠和柔情所打動,他接受了這份職業。死者家屬的感激更令他們欣慰。
變性人、女高中生、入殮時要求穿泡泡襪的老奶奶、早夭的少年、澡堂的老太太,還有大悟一直不肯原諒的父親......形形色色的死者,但是,一切生前的是非罪惡都隨著生命的逝去而為人所諒解。變性人在父親眼裡始終「都是自己的孩子」,拋妻棄子的父親臨終前始終攥著那枚兒子給的石頭,兒子因此潸然淚下.....
當死亡來臨時,一切都煙消雲散。
大提琴曲在整部影片裡用的極妙,久石讓的曲子曾給宮崎駿帶來無數奇思妙想,更帶給《入殮師》的觀眾無盡的動容。迫不及待down下來聽,靜靜的,卻又極有力度,表現死亡主題莫過於莊重、低沉又激越的大提琴了。
影片的感情基調自然而平和,一如畫面乾淨簡潔,卻不顯單調,徐徐地鋪開、舒展、收攏,不激盪也不拖沓,恰到好處、點到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