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外度邊上

2009-04-05 03:17:45

對藝術設計窘境的愛與恨


《Helvetica》算來應該是地球上第一部專門給某個字體拍的紀錄片,不知道後面不會不含有類似的字體紀錄片出現,我想機率為零。畢竟沒有哪個字體會像片中主角Helvetica一樣在全球範圍內有著如此持久的影響力。

出於人們對Helvetica的過度關注以及自己本身對它的興趣,Gary Hustwit就拍了這麼一部影片(Hustwit之前在02年拍攝過一部紀錄片《I Am Trying to Break Your Heart》,中文譯名:《我在試圖讓你傷心》,將鏡頭對準了美國民謠樂隊Wilco和其背後的音樂行業,記錄了Wilco的專輯Yankee Hotel Foxtrot'誕生的艱難歷程,影片公映後大獲好評),而藉助這部影片,Hustwit把話語權交給了片中的那些大牌設計師們 (Erik Spiekermann, Matthew Carter, Massimo Vignelli, Michael Bierut, Wim Crouwel, Hermann Zapf, Stefan Sagmeister, Jonathan Hoefler, Tobias Frere-瓊斯等人悉數登場)。

通過全片,設計師分成了兩派:一派力挺Helvetica,認為Helvetica是設計理念的一種重大突破,而另外一派則猛烈抨擊認為Helvetica反映除了設計界的一種循規蹈矩和因循守舊。自Helvetica出現之後到現在,成了設計師頭腦中預設的字體選項,從這個側面看來,Helvetica的流行的確是設計平庸的一種表現。而當(企業形象)設計全部依賴某種字體來體現其設計理念時,更是如此。當然Helvetica大行其道也的確說明了它本身的實力,一種結構簡潔,沒有任何國別身份,沒有任何地理感知的中性字體(不像Akzidenz Grotesk, Akkurat),任何人,任何企業都可以通過Helvetica傳達出自己的聲音。這也就必然導致了Helvetica被過度濫用。在國外,Helveltica目前是處於一種較尷尬的境地,而在以後的日子裡,就如同一個行將沒落的王朝。

不過在國內,卻是另外一番景像,客觀上由於國內typography和type design和國外有著極大的差距,許多人或者說很多人都對Helvetica不是了解(不知道Helvetica和Arial的區別),在設計論壇上,很多人都苦苦尋找Helvetica。對於他們來說,對Helvetica可以說是一見鍾情。可以預見,即使Helvetica在國外如同Optima(世貿中心紀念館再次讓Optima重新煥發了一絲生機)一樣過氣,失寵,在國內設計界會依然受寵。而這種受寵會依然繼續延續著國內的typography,type design,設計和國外的差距。

Gary Hustwit把《Helvetica》拍的如同Helvetica本身的氣質一樣,有著那種中性,有時是一種寧靜,雖然激烈的爭辯使得影片火藥味十足,但精心選配的背景音樂和畫面完美結合,相應沖淡了這種味道,讓影片始終處於一個平和舒緩的節奏,如果單看畫面和聆聽音樂,猶如跟著一個字體導遊遊歷各個國家。不失為一種愜意的享受。

PS: 現在字體傳記電影已經過氣了,那現在流行什麼?現在流行的是玩轉凸版印刷音樂視訊(letterpress music video)。

PPS:在之前,也有人給Frutiger拍過電影,不過影片成了個人宣傳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