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
2009-04-08 01:27:01
人生最後一站
我說我看了一部電影講特殊職業的很好看。
師父說他曾經體驗式採訪過這個行業。
於是網上搜來了原文,發現影像和文字是想通的,想表達的都是對生命的尊重。
原文如下:
5月8日下午2:00,南郊三兆,西安市殯儀館。
剛剛立夏,天氣就有些悶熱,從灼熱的陽光下走進殯儀館的樓房,頓感涼爽了許多。記者和整容組的幾位師傅握手,換上白大褂,帶上白帽子,開始體驗整容師傅們的工作。
在一陣陣悲慼的哭聲中,楊西正師傅從靈車上抬下一位老者的遺體。當記者真切地看到死者悄無聲息地躺在平板車上,被活著的人送進遺體冷藏室時,心中確實有種說不出的滋味,竟沒有上前幫一把。快50歲的老楊一邊整理著死者的衣物,一邊說:「別怕,沒啥。(遺體)就一個感覺—冰!」
八十年代從部隊轉業到殯儀館的楊西正告訴記者,整容組的日常工作除了接靈外,還包括應喪屬要求為遺體整容、洗澡、穿衣。言語不多的楊師傅說,他剛來的那會兒,「別人一聽說你在殯儀館上班,嚇得直躲呢,好像你也變成鬼了」。記者直佩服他們的膽量,楊西正說最初心裡也「不舒坦」,下班後常常吃不下飯。「這些事兒總得有人幹吧?!」老楊笑道。
5月9日上午9時許,記者再次來到殯儀館。楊西正師傅正在給一個老人的遺體整容修面。幾分鐘後,經過化妝的老人安詳地躺著,好像是在熟睡。這是當天上午經過楊師傅整容的第9個逝者。楊西正幹這一行已經快20年了。
一排剛剛投入使用的天然氣火化爐正在運轉,幾位身著白大褂的人一邊觀察電腦顯示屏上的資訊,一邊調試控制排煙、溫度等指標。焚屍化灰,這是多麼可怖的事啊。當見到遺體被推進爐內的一剎那,記者突然感悟:無論怎樣輝煌的人生,在這裡都平等地走完最後一程。
火化機房的工作人員是幾個20來歲的小伙子,看上去很文氣,一問才知道,他們從事這項工作最短的已經兩年多了。「將遺體推進爐子火化,不覺得可怕嗎?」小伙兒們笑著,不願走進記者的鏡頭,甚至有些羞澀。
戶外陽光依然燦爛。安靈苑,這座肅立的建築物前,一汪池水波光粼粼。一尾一尾的小紅魚兒在生機勃勃地游弋。
耳畔傳來悠揚的琴聲,隱約聞到陣陣香火。一老一少兩名婦女相互攙扶著來祭奠她們故去的親人。李紅艷迎上前去,她就是被人們稱做「與魂靈打交道」的年輕女孩中的一員,工作職責是看護存放在這兒的骨灰。20歲出頭的女娃娃能不害怕嗎?已經在這兒一兩年了的冀怡霖和夏虹說:「不怕」。她們每天拂去骨灰盒上的灰塵,替喪屬上香獻花祭奠逝者。
記者來到一間骨灰存放室,柔和的燈光下,四壁嵌放的一個個黑色大理石的骨灰盒,肅穆靜謐。年輕女孩們認真擦拭後,虔心地點香敬上。李紅艷說,她們所做的不僅是為「安逝者之靈」,更是在「慰生者之心」。呆得久了,每天看到一個個骨灰盒上那一張張充滿笑容的照片,內心深深感到生命的美好。
得知小冀姑娘以前在西安一家賓館工作過,還是中餐廳的領班,記者掏出了採訪本。她淡淡說:「這沒啥,離開賓館和來到殯儀館都是很偶然的。」她說,其實這兩個職業的性質沒啥區別,都是給他人提供服務。
在殯儀館的體驗採訪結束了。閉上眼睛,站在小廣場上,陽光很溫暖,回想幾天裡結識的老師傅、姑娘們,還有寄託哀思的白布、黑紗和花圈……我們每個人都會在這兒送別自己的親人與老朋友,可是你可曾想到過那整容的老師傅、火化間的小伙子,還有骨灰堂的女孩們,這些普通勞動者的付出,創造了這個世界的特別溫暖。
本報記者海濤木聞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