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

天国王朝/天国骄雄(港)/王者天下(台)

7.3 / 314,206人    144分鐘 | 190分鐘 (director's cut) | 194分鐘 (director's cut roadshow version)

導演: 雷利史考特
編劇: 威廉莫納漢
演員: 奧蘭多布魯 伊娃葛林 連恩尼遜 傑瑞米艾朗 Jouko Ahol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報大人

2009-04-11 20:03:38

原來西方同志們在胡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94分鐘的《天國王朝》,花了三次才看完。此前買過一張碟,效果不好,看了幾分鐘扔掉了。幸好看到電視台對這個電影的介紹,知道它是講十字軍與穆斯林大軍決戰的。194分鐘的導演版是真正值得看的版。

這個片再現的是1187年十字軍與穆斯林大軍爭奪聖城耶路撒冷之戰。那一年,蒙古創始人成吉思汗25歲,還在草原上領導乞顏部為生存而戰。幾十年後,蒙古軍也打到耶路撒冷附近,當時十字軍想求助蒙古軍幫助奪回耶路撒冷(1260年)。這個電影裡再現的攻城場面,與蒙古軍征服世界的場面應該十分接近。拋石機,火彈,石腦油,箭弩齊發……

攻城戰這一出壓軸戲,到最後60分鐘才閃亮登場,此前2個多小時,基本上是文戲。看慣好萊塢大片的人,不一定熬得住。這個片的導演ridley scott玩的是好萊塢主流電影,卻喜歡劍走偏鋒。他導的《漢尼拔》,就有一般好萊塢片所不具備的震撼氣質。我覺得那部片子比《沉默的羔羊》強。後者只是晨鐘淺奏,《漢尼拔》則是萬鼓齊鳴,它也超出好萊塢片通常尺度。《天國王朝》同理,題材選擇就體現了scott的偏鋒,911後,美國人民聞中東穆斯林色變,他卻搞這麼個基督徒大軍大戰伊斯蘭大軍的題材。而且基督教以慘敗失城告終。穆斯林英雄人物撒拉丁獲得勝利,奪回被基督徒佔據近百年的聖城。

scott還相當大膽,撒拉丁不僅是穆斯林英雄,還是拉登、薩達姆的偶像!這個片子對撒拉丁形象的塑造相當高大全!他不僅是威武之師的統帥,也深具冷靜、理性、仁慈品格和騎士精神。當別人說勝利由神決定時,他認為勝利靠充足準備。當他敵方國王生病時,他讓自己的醫生去給對方看病。這個撒拉丁與歷史吻合。

那些叫囂著要與撒拉丁大軍決戰的十字軍聖殿騎士,與撒拉丁的冷靜、理性和仁者風格完全相反,他們不顧現實地衝進浩翰沙漠要打撒拉丁,結果,還沒找到撒拉丁就一個個渴得肚皮朝上,形同烏合之眾,完全喪失作戰能力。導演省掉了他們之間的戰役,只表現了他們全軍覆沒後的慘狀:屍橫遍野,烏鴉像黑雲一樣籠罩戰場,享受饕餮大餐。

如果歐洲人要找回點心理安慰,就是這個電影近乎虛構地塑造了巴利安這麼個角色,他是好萊塢電影裡通常出現的救世主角色,是個有傷心往事的小人物,卻被命運安排,成為全局命運的決定者,他以良知,勇敢,技能,號召力,組織耶路撒冷城10萬基督徒抵抗敵人進攻,抵抗住20萬撒拉丁大軍一輪輪瘋狂進攻,終於換來「交出城池,保全百姓」的和平協議,歷史上撒拉丁赦免10萬基督徒、不報當初基督徒屠殺穆斯林之仇的舉動,在電影中,被安排為巴里安極力爭取的良好結果,而不僅僅出於撒拉丁本人的寬宏大量和人道主義。這不僅是要給美國和歐洲觀眾一個心理安慰,這也是在表達導演心中的美好願望:宗教寬容,不必死掐。

如果不是導演借巴里安這個被誇大作用的角色來表達願望,這個電影裡的西方人簡直太難看了。正規的聖殿騎士軍團不僅由於盲目無知而葬送自己,而且他們也是招來撒拉丁復仇之師的罪魁禍首!這些不知死活只知狂熱好戰的聖殿騎士為挑起戰爭,一再濫殺穆斯林商人,甚至把撒拉丁的妹妹也幹掉了,英雄撒拉丁忍無可忍,終於揮師奪取耶路撒冷!

這個電影子乎可稱作大逆不道,極不符合美國主流輿論導向,不合時宜地歌頌國家的敵人、恐怖份子心中的英雄,在國家幹部三令五申要反對那撮人時,這個電影卻在表揚那撮人的祖先,國家幹部將穆斯林視作萬惡之源,這個電影卻大爆自己祖上當年糗事,並塑造了友好、寬容、虔誠、理性、不得已而還擊、取勝之後還能放下仇恨的穆斯林。

這無異於一記悶棍,打得那些經常收聽國家幹部發言的人們天旋地轉,原來我們錯了?原來我們曾認為很神聖的十字軍同志們竟這麼胡作非為,自取滅亡?

這是個商業娛樂片,卻被scott同志搞成了傳道載體。如果說10多年前他導的《角鬥士》純屬娛樂,那麼這部片子則披著娛樂的外表,是對重大時事問題作出的一篇論文。儘管片中不乏幼稚商業電影橋段,但整體上頗具大師風範。這個片子拍攝於2004年,那時911塵埃散去才2年多,無疑這個事件觸發了scott同志作這篇論文的念頭。

2009年3月9日,美國《新聞週刊》封面上赫然印著一串阿拉伯文字,括號裡的英文寫著: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是生活中的一個事實。我們該學會怎樣與其相處。(Radical islam is a fact of life, learn to live with it.)

看來scott已影響了美國輿論,使它從偏執中走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