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靈的遙控器
2009-04-12 20:51:01
賈樟柯用A片給二十城立傳作序
《二十四城記》乍看名字極其有文化,在沒看過之前我以為這將是賈樟柯之前很多優秀電影中的一部。然而我錯了,我甚至無法把這個不倫不類的片子到底是歸於紀錄片還是確切的情節類的電影。
如果是前者的話,確實採用了紀錄片慣常用的真實記錄和採訪的方式,但是當呂麗萍和陳建斌以及陳沖的陸續出現在片中,他們的身份是420廠的一名員工,哀怨地講述自己的故事,你覺得這樣的片子還能被稱為紀錄片嗎?
《靖國》就是一部近來很優秀的紀錄片。大量的真實場景的表現體現出了紀錄片該有的也是最大特色的真實。而本片虛實混亂,讓人無法去相信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所以這樣的片子不配叫做紀錄片。
但如果是情節類的電影的話,即使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這部片子毫無情節可言。
其實有沒有戲劇該有的衝突和情節起伏並不重要,比如許鞍華導演2008年的作品《天水圍的日與夜》就是一部高度寫實的生活類的影片,幾乎是用了在文學上稱作白描的手法,以一個家庭的幾天的生活作為整個影片所要表現的故事情節。但是這部影片獲得了極大的評價,可以說是對傳統電影的一個顛覆,也是許鞍華自我的一個巨大突破。對於《天水圍的日與夜》我是非常推崇的,高度寫實的手法,毫無戲劇情節起伏的張力,但是卻讓我們切切實實的感同身受,感觸頗深。
但是《二十四城記》卻又力圖用紀錄片的表現手法來表現真實,難道這是賈樟柯的實驗性的電影是新的「紀錄片+情節類電影」的突破表現?
我想能看完這部片子的人絕對是少數,當然,這也是為數不多讓我看了10多分鐘就難以看下去的片子,也是我想大罵的為數不多的片子。
看完整部片子的人難掩對本片的極度失望。公平客觀起見,看完後我在有了自己想法的情況下看了很多人的評價,大多數人都用垃圾中的戰鬥機等類似說法來表現自己的不滿和失望。這是很多人看過的近年來最爛的爛片,不倫不類。
其實說到底,本片應該算作是賈樟柯為華潤置地在成都二十四城項目的一個宣傳片,但文化一點,我們姑且叫做賈樟柯為二十四城項目做的傳記吧。
只是賈導演可能是受了日本A片的影響,而在片中採用了很多的A片慣用的表現手法:本片被分成幾個部份,每個部份以一個人的經歷作為講述的主線,被採訪的人和鏡頭外面的對話,然後配以部份對比表現的畫面。
看過A片的朋友都知道這絕對是A片的特色手法。所以這算是賈導演最新學會的電影的表現手法之一吧。
影片從一個中年男人的面部特寫開始。這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呢?滄桑,若有所思,但是又一看就是寫滿了謊言。欲言又止和偶爾的哽咽可以看出他的做作。當然,或許這是演員的錯,和導演無關,但是被導演剪到電影中了,讓我們看到了,所以就是導演的錯了。
影片每一個人物開始講述或者結束講述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對主角面部長達5秒以上的特寫,看得人叫一個憋屈。
特別是到兩個大男人抱在一起類似拍照的特寫上,胖男人的手放在眼鏡男人的肩膀上。胖男人的手極不老實,不時撓幾下眼鏡男人的臉,眼鏡男人笑笑,幾次下來,兩個男人一起笑。真是要有多雷人就有多雷人。而且兩個大男人在鏡頭前表現得還那麼曖昧,這也是賈導演試圖想要表現的中國幾十年的發展和國企的改革和變遷?
賈樟柯試圖表現的是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轉向和變革,包括經濟制度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變遷,個體幾十年的在社會巨大變革下的人生境遇和沉浮。
而且賈樟柯似乎還試圖以這部片子給成都立傳。
片中結尾的部份,全景展現了成都市區的概況。灰濛濛的畫面中,次第閃過幾行煽情和文縐縐的文字:成都,僅你消逝的一面,已經足以讓我榮耀一生。
這可以算作是賈樟柯試圖給成都這座城市立傳,是吧。
但是陳建斌在片中的一句台詞給了賈樟柯一記響亮的耳光。他說,其實420廠和地方一點關係都沒有,420有幼稚園到高中完備的教育體系,有電影院游泳池體育場等完備的生活設施,甚至420廠會在夏天的時候造汽水,家家戶戶拿暖壺去打來喝,而唯一和地方上有關係的就是打架。
420廠作為一家兵工企業,負責生產戰鬥機的發動機,屬於非常保密的企業,實施軍事化管理,和地方上事實上關係並不大,可以看作是城中城。
所以賈樟柯試圖和成都又扯上關係(因為是在成都拍攝)似乎是過於牽強了。因為整部影片所表現的是一個國企的變遷,但是這個國企又極為的特殊,兵工企業,極度機密。
A片還在繼續。
呂麗萍聲淚俱下地講述了她的遭遇以及丟失了孩子的辛酸史。但是呂麗萍一出場的時候是提著吊瓶去找某某主任,找某某主任幹嘛?後面的影片除了呂麗萍絮絮叨叨的講述以外並沒有給出答案,也就是說那樣的情節是可有可無的。最多應該算是賈樟柯故做紀錄片的寫實情節。
陳建斌後來出現,講述他年輕時候的愛情及和地方上孩子打架的事,而從中煞有介事地提到某一次他騎車不小心到了地方上的勢力範圍被一幫孩子抓住,以為要挨打,但最後孩子頭說,看在周總理逝世的份上饒了他。
陳建斌的部份在他打球後把球挎在腰間的5秒鐘的特寫中結束。
A片。
陳衝風韻猶存,上海話講得風情萬種。一舉手一投足之間確實有「標準件」的范兒。但是她影片中的角色和表現卻是超雷人。
陳沖演得的角色叫顧敏華,大家都叫她小花,因為那個時候有部電影叫《小花》,顧敏華長得很想陳沖演的那個小花,所以大家都叫她小花了。
陳沖演的顧敏華一字一句地說出因為她長得像「陳沖」演的小花而被稱為小花的時候,我爆笑。我不知道陳沖當時說這樣的台詞會覺得很彆扭和奇怪嗎?也許是演員的職業操守讓她克服了這一切。
A片還拉來了成都電視台的一位男主播講述他的故事。
最後A片的高潮在一位出生在成都的420廠80後女孩的部份中到來。420破爛的人去樓空的子弟校,她沒落的家庭和不願意住在家裡和和至少3個男朋友在外面同居的青春期的叛逆。這或多或少會激起部份人的因同感而生的感慨。
看完整部片子,可謂是煎熬。大名鼎鼎的賈樟柯居然拍出這樣不倫不類的爛片著實雷了我一大把。更雷人的是賈樟柯在影片中用了很多A片的表現手法,讓我知道原來A片的手法還可以用在其它的正式的電影裡面,讓我是開了眼。
說到底,還是是華潤置地有錢,花錢請賈樟柯拍片做宣傳(裡面有一個情節專門接受二十四城的居住環境,包括保護原有的老建築作為項目的特色),這一點看過後的人都明白。取了個很有文化的名字,但是拍的東西卻很沒有文化。
這本來是個好題材的,表現中國普通人在社會巨大變革中的遭遇和人生的經歷,可惜被賈樟柯搞得如此的糟糕,當然本片沒有人物的畫面還是很優秀的,這一點總算是還稍微有點賈樟柯的感覺。
如果非要用片中的情節來給本片做一個機率性的描述,那就用陳沖演的顧明華穿著越劇服裝走在21世紀城市的舊城中的片段和兩個大男人曖昧調情的片段吧,一個成語概括之,不倫不類。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