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cy
2009-04-15 04:59:48
現實而詩意的生死觀
早就聽說過日本人有著獨特的生死觀,對待死亡,他們保持著一種非常清醒冷靜的認識。
我看《入殮師》,淚流滿面。原來這種認識不但清醒冷靜,還可以用如此詩意的表達,詩意到讓我們的哭泣也是無力的,落在胸口上的撞擊,溫柔但沉鈍。
越看到後來,越是明白小林為什麼為這個工作著魔。一個個由他入殮的人,不同的年齡,性別,身份,故事,無論是懷揣安詳平靜,還是含冤抱恨,是死於非命,還是壽終正寢,即使生前有怎樣千千的不同,最終都是一樣,閉目,安靜,蒼白,然後入殮師用虔誠之心,帶著對生命的敬畏和膜拜,帶著對死亡的平和與尊重,撫平他們的臉龐,擺正他們的雙手,在死者親人的哭泣中,目送。
原來卻是一樣的潔淨又兩手空空,卻是一樣的不捨又無能為力。
既然如此,我們還要計較什麼?
電影的高妙之處在於這樣宏大的哲學命題,表達方式卻不沉重,述說中,與死那樣纏繞不分的,是生。像是在說,我們知道死亡必然,知道死亡很靜,然而生也同樣必然,而且永遠會是勃勃地充滿各種體驗和情緒。死不是生的終結,相反的,死是生的一部份,和生命中的愛,喜悅,希望一樣的一部份。
喜歡最後小林握著妻子的手摸著肚子的細節設計。妻子握住的是父親留著的小石頭,她的身上,生長著一個新的小生命。這一刻,死與生很接近,他們是兄弟,是輪迴,是可以彼此對話的形式,他們也很像,一樣的寧靜,聖潔,充滿希望。
這是現實而詩意的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