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前传黑暗骑士/黑暗骑士(台)

9 / 2,867,896人    152分鐘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編劇: 克里斯多福諾蘭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瑪姬葛倫霍 希斯萊傑 蓋瑞歐德曼 亞倫艾克哈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阿穿

2009-04-15 21:10:56

不容錯過,不可複製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要評08年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那麼只有《黑暗騎士》,即使《鋼鐵人》和《漢考克》都很娛樂很英雄;大衛- 芬奇放棄芬奇黑,開始改走奧斯卡路線;凱特和萊昂納多十年之後重聚首;科恩兄弟一如既往的虛無主義......但無論從票房、口碑、話題、矚目程度,都無法與蝙蝠俠相抗衡。在下大膽地說一句,《黑暗騎士》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影片,而其對漫畫英雄電影帶來的衝擊亦是不可複製的成功典範。2008,蝙蝠俠,你看過了嗎?

-----------------------------------------------------我是正文的分割線-----------------------------------------------------------------------

logo
看片之前先看海報
海報底下,蝙蝠標誌的碎片向四射開來
如是想,這是蝙蝠的崩潰

崩潰
要崩潰,首先就要有一個完整的個體。
TDK之前,Nolan已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且人性的蝙蝠。
是的,在這部電影之前,已經有一部前傳《Batman Begins》
前傳不能說不好,只是在下向來不喜歡漫畫電影
很簡單,漫畫電影不能體現文藝青年的zhuangbility
儘管那部比起一般漫畫電影,已經有所區別
畢竟導演Nolan本身就是一個代表著"革命"的期待
但終究算不得十全十美,距離"很好"也有段距離
最耿耿於懷的是蝙蝠俠的對手不夠強大
導致我看不出蝙蝠俠的實力有多少
這對一個超級英雄的塑造是遠遠不夠的
至少,他無法說服我
所以,他一定要有續集

續集
歷來續集能超越前作的,屬於鳳毛麟角
《加勒比海盜2》的確票房大勝,然則真的有進步嗎?
許多續集的目的在於搶錢,於是喪失了原本的意義和主題
很多時候,續集只是有名有份的同人作品而已
幸好TDK不是
不但超越了前作,更讓前作更完整
看完第一部後,我的糾結我的不滿,統統可以解答
我願意去理解為什麼第一部蝙蝠俠的對手不夠強大,因為那是一個新人蝙蝠俠,按照RPG模式,他還在練級,要他打最後大Boss,有點難為他了。
那麼,先幹掉一個小頭目,再慢慢前進吧。
從前傳到續集,不僅僅是蝙蝠俠的成長,更是Nolan的野心
《Batman Begins》只是牛刀小試的一次投石問路,他才不甘心在攝影棚裡拍漫畫電影
你覺得《Batman Begins》好,其實他起碼留了一半的餘力
Nolan的蝙蝠俠,第一部只給你三分之一,你看到他的悲傷故事,看到他的成長,你還想看他的發展,他的挫折,等著吧
至少需要三部,蝙蝠俠的拼圖才會完整
並且每一部之間都會有聯繫,而又能夠獨立存在
下一部如何尚不能說,至少TDK與《Batman Begins》是緊密聯繫的
TDK的故事彷彿直接從《Batman Begins》的結尾開始,韋恩大宅尚未重建,batman還穿著那套橡膠套裝,他在黑暗中保護這城市,懲治罪惡,但他依舊在戰鬥中受傷------尚是新手累積經驗。
而管家爺爺話鋒一轉,交代蝙蝠俠小朋友已經在戰鬥中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一句話就能讓觀眾合理想像TDK與前作之間已經有一段時間過去
事實也的確如此,心愛的女友,有了新男友,心愛的城市,有了新的檢查官,哦,這兩個還是同一個人。而蝙蝠俠的名聲成為了一個像徵,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模仿他,犯罪率也有所降低。
開始看起來,是前面的努力有了收穫,蝙蝠俠已經成熟,不僅僅是他的樣貌,他的處事方式也更老練,他在兩種身份之間的轉變更遊刃有餘,且更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
他走出了"恐懼"------這上一部中的主題。
他戰勝自我後,接下來,就該輪到真正的對手出場了。
電影的前三分之一,與上半部承和,並在同時交代batman的新對手小丑。
OK,你了解這個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之後,前戲結束,真正的遊戲開始了。
Why so serious?------by 小丑

小丑
沒有人能不提小丑,不提起他的扮演者Health Ledger。
Health Ledger的故去是令人如此扼腕嘆息,而小丑是如此搶眼的一個存在
從電影開始那經典的半身近景,到接下來5分鐘緊湊的搶劫戲,小醜的第一句台詞是"NoNoNoNo,I kill the bus driver."
乍一聽,無厘頭,我還以為他的意思是在說,我是來打醬油的。
然後,校車衝進來,他果然幹掉了校車司機,揚長而去。同時開進畫面的是聞訊而來的警車。
電影時間進度條顯示這段情節用去了5分鐘,據稱美國警察接到報警趕到案發現場就只需5分鐘,而小丑就用這短短5分鐘抓住了觀眾的心。
之後,他只要一出現,就讓人不由自主的緊張。
電影配樂做的非常出色,小丑一出場就是那種焦灼不安的音樂,只用了兩個音符卻完成從沉靜到讓人逐漸毛骨悚然的漸變,開始看的時候只覺得緊張,後來在沒有聲音對白,只聽音效的情況下,又看了一遍,這時候才感到配樂的天衣無縫,將氣氛營造得淋漓盡致
Health Ledger如魔似幻的表演,加上化妝,服裝和配樂,又加上Nolan精心設計的細節,比如,他那段精彩的"魔術表演",他偶爾僵硬笨拙如孩童的動作,種種種種都為了傳遞出一個訊息,小丑是瘋狂的,不按理出牌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他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而這些難以想像的事情,通常都會讓人不怎麼愉快。
你覺得他是個偉大的犯罪天才,謀略家,演說家,預言家,哲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他幾乎看穿世情,人心,在影片中道出無數真相。
通常不知道真相的人會比較幸福,而知道全部真相的人卻難以快樂,於是他給自己劃兩刀好讓自己時刻看起來都很happy。
你誇獎他"有勇有謀",是"高智商犯罪",可他自己卻謙虛地說:"I'm a dog chasing cars."
他只是想要毀滅,他不要錢,不怕死也不怕殺生,他不做計劃。
如果毀滅是一場煙花盛宴,他只是那個點燃導火索的人,他不負責煙花的造型和次序。
Alfred說的"Some men just want to watch the world burn. "指的就是這種人。
蝙蝠俠和他比起來簡直像個菜鳥,根本就被他耍著一路玩。
臨了,他還要聽他致感謝詞,you complete me,沒有你,難道讓老子整天打劫黑幫玩嗎?
嘿,這叫什麼,一報還一報。
上一部布魯斯小朋友還在監獄用那些流氓老大們練級,現在自己成了小醜的練級對象。
ARPG遊戲後期,我常常熱愛打boss掉裝備。而在遊戲前期,每次打boss都誠惶誠恐地渾身上下掛滿血瓶。
這就是等級差異。
小醜的等級毋庸置疑高了蝙蝠俠幾個段數。
因此,蝙蝠俠從未真正贏過小丑。
他和高登的苦肉計,看似逮住了小丑,然則人家只是順水推舟。
上一秒你拿他拷問,幾乎動用私刑,打得很爽,下一秒他就讓你面對廢墟,肝腸寸斷。
即使最後將小丑倒吊著,也不代表蝙蝠真的戰勝了小丑。
所有戰役無論大小,都有偶然性。這一戰,蝙蝠贏得僥倖。
唯一一個贏的理由就是那一點點人性的光明。
之前小丑料事如神佔盡天機,唯獨沒能完全參透人性的複雜。
這不怪他,也許,他都不曾見過那種東西啊。
我願意去相信小丑所說的每一個關於他傷疤的故事,即便不是發生在小丑身上,也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
我相信這些故事的真實性,所以那不是幻想。
所以我相信小醜的瘋狂,他的看透,源於他見過和經歷過的。
他或許見過世上最深的黑暗,卻不曾感受過微弱的溫暖,於是他能看穿猜透一切墮落和罪惡,卻料想不到人類偶爾也會有善意,尤其是在看似冰涼冷酷的人物身上的一絲鼻息般的暖意。
他本已經獨孤求敗,唯我獨醒,卻還是見到了他不曾見過的一線光明。
所以他沒有全勝,但也不算敗。
他從高處墜落,如果著地,他能得到他想要的圓滿(他不怕死,只怕沒人能殺死他),另一面卻是蝙蝠殺人,蝙蝠輸。
他被蝙蝠救起,蝙蝠依舊守著他的原則,有原則必然鬥不過無原則,就像蝙蝠寧可失控,也不肯撞死他一樣。
如果認真的話,你就輸了,於是還是蝙蝠輸。
你看,即使到了最後,下面是無盡暗夜,下墜的那一刻,小丑也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他倒掛在空中,喪心病狂地大笑,笑蝙蝠對付不了自己的王牌,笑這世界蒼生的墮落黑暗,笑自己終究未曾看到絕美的煙花表演。
如果故事重演,他在蝙蝠耳邊,嘶啞著說,蝙蝠,看煙花。
從此,神經病和偏執狂一同過上了三天炸一幢大樓,五天燒一個醫院的變態生活。
那麼這個故事便結束了,這個系列也結束了。
但是沒有,於是我們還有下集,我們還能看一個加倍豐滿複雜的蝙蝠俠。

蝙蝠俠
無數人說,這一集蝙蝠俠徹底淪為配角,無限風頭都被小丑搶光。
事實的確如此。
上一部講的是布魯斯- 韋恩的故事,是《蝙蝠俠列傳》,自然都是主角的戲,而TDK不再玩"傳記體",而是一個故事,算是《哥譚黑暗志》。
嚴格來說,小丑也算不得主角,因為在龐大的故事網下,沒有人是真正的主角,TDK不再是蝙蝠俠一個人的電影,而一個社會的縮影。
這個社會有黑白,有不同陣營,有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衝突和故事。沒有一個人能擔任所有的社會角色,也不可能有人能在所有的陣營都有一個身份。
蝙蝠俠也只牽涉到了這些複雜的連續不斷的衝突和故事的一部份,但人們在心裡預設這是一部蝙蝠俠的故事,期待與現實有了落差,才會有蝙蝠配角化的感覺。
但你去看看片名,人家叫TDK,而不是《Batman:The Dark Knight》。
玩邏輯玩到家了的Nolan,是連片名都不肯露破綻的。
事實上,蝙蝠俠的戲份並不少,有強悍的影迷歷數整部電影的衝突場景總有32個,無聊的我數了一下,其中涉及蝙蝠俠的衝突大約有19個,小丑有20個,鄧特有17個,三人戲份基本勢均力敵。
何況小丑和鄧特出場只需負責製造衝突,而蝙蝠俠還要承擔起身為主角的串場任務。
因此說蝙蝠淪為配角有些誇張,但主角身份被淡化,卻是不爭的事實。
但這卻也成為影片精彩的一個重要因素。
重重疊疊的衝突,一個緊接著下一個,要是每個都和蝙蝠有關,恐怕150多分鐘下來,觀眾早已審美疲勞。
而那些看似與蝙蝠俠沒有直接關係的衝突,卻能在另一方面證明背景的複雜性,從而更能反應出蝙蝠身處環境的惡劣,為影片的大背景大主題服務。
我剛剛說,蝙蝠俠和小丑比起來就像個菜鳥,事實上,那不是因為蝙蝠太弱,而是小丑太高杆。
看蝙蝠俠開始處理黑幫洗錢案的凌厲手段,在香港夜空中躍下翱翔那段怎能不讓人血脈賁張?
就算在對付小丑落下風,他也能用盡一切方法極力對抗,動用苦肉計、高科技,看起來他一直跟在小丑身後奔跑,但距離卻是在縮短。
最後儘管贏得僥倖,簡直運氣到家,但好歹蝙蝠鏢還是追上並逮住了小丑不是?
一路追逐,蝙蝠不斷失去,失去愛人,失去聲譽,失去同伴......幸好最後他沒有失去原則,而這原則卻是導致他一直不如小醜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失去了原則的蝙蝠,便是與鄧特一樣的墮落。黑暗騎士便擔不起這騎士二字。
蝙蝠輸在原則,也贏在原則,或者說他贏在信念,而信念讓他堅守原則。
有堅定信念的人是那麼可怕,他們隨時願意為了自己的信念犧牲。可是同時又那麼吸引魅惑,他們堅持永不放棄,彷彿置身黑暗週身亦能散發光芒。
他們本身就是光彩奪目的人,無需他人賦予他們光鮮的名號稱謂。
蝙蝠俠,或者說布魯斯- 韋恩就是這種人,所以你看他無論左擁右抱,香車美人,或者裝在一個橡膠套裝里,一切都不會不協調。
同樣的黑橡膠套裝,假蝙蝠只有第一眼能唬人,真蝙蝠一出場,氣場之強大就壓倒了剛才還耀武揚威的稻草人黑幫。
他整個人因為信念而卓爾不群,並非金錢或具威懾力的服裝道具。
然而他又不僅僅如此,不然他就是另一個光明騎士,而非黑暗騎士,他所堅持的信念其實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實現,憑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城市的黑暗,其目標也許終其一生都無法完成。
蝙蝠的悲哀在於,目標過於艱難宏大,而人生又過於富足完滿。
蜘蛛人靠自己的照片賺點小錢請小女友吃個飯,就高興得屁顛。而他開著藍寶堅尼,坐擁美女如雲,要什麼不是唾手可得?
他的生活沒有煙火氣,於是只覺孤單漫天漫地,唯獨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如恆星般遙遠閃爍,襯得他的力量愈發渺小。
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蝙蝠沒有死在安樂里,他只看得到憂患,只看得到那遙遠的一點信念。
要做到這點,其內心必須強悍至盲目,堅守信念,無論錯對,也無論是否可行。
所以很多人說,為毛蝙蝠不直接幹掉小丑?
就是因為他的信念如此,蝙蝠俠本身是outlaw的,城市中本來就有人指責他是藐視法律動用私刑,如果他真的遇到黑幫反派就直接幹掉,那麼他和黑幫之間的戰爭與黑幫火拼還有什麼區別?
他想要的是一個正義的法制的城市,因此他自己便不能違背法律,他不是執法者,便不能殺小丑。
你以為他不想殺嗎?你以為他喜歡撞飛自己嗎?若非信念堅定強大,他早就放棄原則,撞死那個混蛋算了。
所以才說,蝙蝠的信念讓他強大,又是這信念囚禁了他,令他束手束腳。
在這怨念般的信念下,蝙蝠就像是一個獻祭者,又是一個革命者,強悍盲目,悲情迷人。
如果說小丑是哥譚的混亂破壞者,那麼蝙蝠就是哥譚的格瓦拉。
片末,蝙蝠主動背上黑鍋,除了責任更擔起了罪名,隨著高登打破蝙蝠標誌,放出通緝令,代表正義的蝙蝠俠終於徹底淪為黑騎士。
無名無份,默默守護,黑暗中的守望者。有什麼比悲情的英雄更煽情?
隨即打出片名,The Dark Knight,彰顯主題,音樂煽動,全民激動。
小丑呢?誰還關心他有沒有被關入精神病院呢?
人人想知道蝙蝠俠接下來的命運,下一集的票房眼看已經有了著落。
你說誰才是主角?
小丑再牛逼,其存在意義也不過是為了幫助蝙蝠俠練級。
如此討喜,不過是驗證了主角是用來講故事的,配角才是用來愛的,這一顛覆不破的真理。
說了半天,已經找不到主題,若是還有人說小丑是主角,得,我們回去看劇情,短短150多分鐘的電影,且還不是浪漫愛情片,你看唯有主角能享受特別待遇,談一場要死不死的三角戀。

三角戀
Nolan不擅感情戲。
第一部《Batman Begins》阿湯嫂和蝙蝠俠點到即止,至今還有人在爭論阿湯嫂到底算不算蝙蝠的正牌女友。
在TDK之前,Nolan和蝙蝠俠的大班人馬搞了部《致命魔術》,女角用了斯嘉麗- 詹森,小美人的出現卻是為了推動劇情,扮演女間諜的。任務完成後,就完全忘了交代她的去留,或者說,Nolan給了她一句台詞,其他就讓觀眾合理想像去了。
TDK也不例外,女主角的任務是將蝙蝠俠進一步悲情化,然後讓光明騎士黑暗化。
古人說過什麼來著,紅顏禍水,真是紅顏禍水。
讓蝙蝠俠悲情化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好,群眾紛紛表示瑞秋不選擇完美的蝙蝠俠簡直不可思議。
可是愛情這玩意兒,向來蠻橫不講道理,任你條件得天獨厚,獲得垂青與否卻全憑對方一時腦袋短路。
更可恨的是,你越是看得重,越是得不到。
之前說過蝙蝠的人生,不,應該是布魯斯- 韋恩的人生,已經毫無煙火氣,或者說,他幾乎可以沒有人性。若是想要什麼都能得到,誰不會錯覺自己是神?
可他不是,他不是神,不能一揮手就改變了哥譚,於是那種孤獨的無力感便更加強烈。
酒店天台上,他獨自觀望城市空洞孤寂的夜色,潑出杯中香檳,那一刻他彷彿便是站在整個人世繁華落盡的荒蕪中。
強烈的孤獨感能襯得一個坐在地上抽大前門的男人都變得具有落拓的詩人氣質,何況本就魅力不可擋的蝙蝠俠同志。
就這樣,瑞秋小姐居然還能丟下他跟著另一個男人走掉,我靠,簡直慘絕人寰人神共憤啊!
過了一會兒,美人遇難,他奮不顧身陪她墜樓,結果人家第一句話先問另一個人的安危,確保那人無恙,才來句"謝謝"。
彷彿,他救她是理所應當,而他救他卻是救一送一,需要額外感謝的。
無需最後的煽情結尾,或者瑞秋死後男人的天真氣,就憑這一幕,蝙蝠就能當選年度十大悲情男人之一。
憤怒地說,瑞秋你真是瞎透了瞎透了啊!!!!
但是,站在瑞秋的角度想一想,顯然這決定英明無比。女人通常希望男人心裡全是自己,而布魯斯的心大部份歸了哥譚市。
心裡裝了一整個城市的人,你指望在他心裡能佔上幾分幾畝地?
全影片就那一次親吻,布魯斯也只用一隻手托住她的頭,他只能給予一半的溫柔,另一半始終留給他所愛的城市。
因此瑞秋當機立斷選擇鄧特,事實證明這選擇依舊英明無比,她死後,帶走鄧特的人性,他為她墮落,為她萬劫不復。
而蝙蝠除了站在廢墟中默默崩潰外,依舊忙著維護那維護不了的正義。
一個女人若能得到鄧特給予瑞秋的待遇,或許已是榮耀,而瑞秋還額外獲得蝙蝠俠附贈瞬間脆弱和天真。昔日戀人已鐵了心要嫁作他人婦,留下殘忍無情"修書"一封,匆匆故去之後,蝙蝠摘下頭盔,脆弱得不堪一擊。他依舊天真地相信她等著他,至少她曾經等過他,而鄧特不知他們過往,日後慢慢孤寂長夜,他便只靠這私藏的點滴溫情過活。
這一幕後,蝙蝠應該在年度悲情男人排名前五。
說了這麼多,為什麼還說Nolan不擅長感情戲?
只因為Nolan太過擅長邏輯,而愛情偏偏是最沒有邏輯性的,Nolan電影裡的感情都是為了劇情服務,而並非為愛而愛,如果瑞秋在第一部就不顧一切愛上布魯斯,不去在意那些有的沒的,怎麼會有後面的雙面人?
當然,如果說是瑞秋不顧一切愛上鄧特,寧可放棄鑽石王老五布魯斯- 韋恩,那我也無話可說。
感情和原則,信念啊,都一樣,如果認真的話,你就輸了。
我何苦糾結這毫無原因的原因,反正又不是我拋下蝙蝠,愛上哈維- 鄧特。

哈維- 鄧特
相對於小丑和蝙蝠,鄧特的戲份足夠簡單明了。
前半部份,只需扮作白馬王子,讓大家相信這個男人的確配得起這個城市的光明象徵,也配得起瑞秋去愛。
後半部份,則崩潰墮落,變成雙面。
而對這個角色的爭議大部份來源於其墮落的速度之快。
如果把墮落看做是拋下自己原則的過程,那麼個人以為這過程本來就很短。
從小就被教育說,壞習慣養成異常容易,因為壞習慣通常比較舒服,比較符合人類本性,比如好吃懶做,好逸惡勞。而好習慣的養成異常艱辛,比如每天早上堅持鍛鍊,比如每天寫個3000字之類。
變壞是多麼容易,蝙蝠俠若是沒有原則,他的確可以幹掉小丑,然後他意識到超越法制之外執法有多爽,於是他看誰不爽就能幹掉誰,總有一天他會幹掉看不順眼的市民,幹掉市長,幹掉總統,成為新一代恐怖主義代言人。
而鄧特變身雙面,也只是拋下了自己的原則和信念。
他原本的信念是什麼?
是一枚硬幣。
儘管那枚硬幣是雙面相同的,但他的人生格言是:"沒有什麼是絕對的,除了偶然性。"
所以,沒有絕對的光明騎士,一個偶然下,他就會墮落成雙面。
那個偶然源於小醜的慫恿推動。
但偶然也來自於必然。
為什麼小丑能說動鄧特卻不可能說服蝙蝠俠?不是因為蝙蝠是主角,而是因為兩者的信念完全不同。
蝙蝠信念之強烈,幾乎到達偏執變態的地步,而之所以會這麼強烈,源於他愛這座城市。
所以他才不惜一切代價要捍衛他,他甚至說"哥譚需要什麼,我就成為什麼。"完全獻身於這座城市。
而哈維是個外來者,他來這座城市,只是為了證明他的信念。
他相信黑暗也不是絕對的,一定有一個偶然,能將黑暗的哥譚市洗白。
他不夠了解這城市,也不夠了解黑暗。
去過地獄的人不會被魔鬼吸引,蝙蝠俠那些深入黑暗的歲月不是白過的。
而鄧特,作為絕對光明的白騎士,未曾沾染到一絲一毫的污染抹黑。
當瑞秋的死,讓他信念崩塌,生不如死時,小丑恰到好處地推了他一把。
墮落便順理成章,輕而易舉。
這時候,考驗的便不是劇情而是演員。

演員
平心而論,這次的演員都不錯。
Heath Ledger的表演也已經無須贅述。所有吹毛求疵的人都統統拖出去斃了。
主要的爭議在於蝙蝠俠和瑞秋,偶爾也看過說鄧特演地不咋地的。
在我看來,這些演員無一不是實力派。
Christian Bale作為史上第一個出演這個美國漫畫英雄的英國人,自有其過人之處。他童星出身,卻在成名後投身於B級片和獨立電影。沒必要一一列舉他的作品和演出。只需看看《Batman Begins》和TDK的差別就好。
上一部因為拍完《機械師》不要命地增肥成功,蝙蝠俠臉上還帶嬰兒肥,十足油頭粉面的花花公子,而這一部,那張臉瘦削凌厲,成熟穩重,即使左擁右抱也坦然自若,遊刃有餘。
Bale最美在於略顯無情的嘴唇,以及從這優美嘴唇中吐出的獨特口音。好吧,這是在說蝙蝠俠不是選美,然則我之前就說蝙蝠俠是那種本身就能發光的人,Bale也是那種人。
他是站在鏡頭前發光的人,看他平時留鬍子扮大叔,進入角色時該啥樣就啥樣。
演布魯斯考察鄧特的那段餐廳戲,布魯斯的醋意,居高臨下的氣場,考察試探的銳利,滴水不漏。
在為鄧特舉辦的晚會上,上一秒還在眾人前發表演講,完全習慣與自己的花花公子身份,下一秒在天台上就孤獨得好像全世界就剩下他一個人,再下一秒,又換作動作戲,熟練支解槍枝的時候冷酷凌厲,三種變化駕輕就熟一氣呵成。
Bale最大的不利在於頭盔把大部份表情掩去,落了"沒表情"的口實。
廢話,你丫帶個面罩做個表情誰TM能看到啊!
反正我看頭盔下面的下巴嘴唇,也看得蕩漾得不得了。
再說Maggie Gyllenhaal,Maggie也是實力派,好吧,其實我看過的有她的片子不過兩部,一部是著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另一部是《蘭花賊》,她的戲份則少得可憐。
她弟弟是《斷背山》的那個Jack,所以她加盟蝙蝠俠時,八卦焦點在於Ennis如何面對Jack的姐姐。。= =|||||||||||
好吧,八卦歸八卦,我還是挺喜歡Maggie姐姐的,而且她的確把瑞秋演得非常性格,幹練。在我看來,沒什麼好爭議的,上一部的瑞秋就是個花瓶,她的表演與整部影片格格不入,這一部的瑞秋才真正成為影片的重要角色,才值得蝙蝠為她肝腸寸斷。
而扮演鄧特的Aaron Eckhart,他的演藝道路也是商業片和小成本電影兩不誤。他演過黑色喜劇,也演過浪漫愛情文藝片,也常在劇情片裡軋一腳,戲路頗寬。
話說如果瑞秋的角色沒有換人,倒是Eckhart和阿湯嫂的第二次合作了,這兩人在《Thank you for smoking》中還有一段激情演出,我強烈懷疑阿湯哥是為了保護阿湯嫂才斬斷蝙蝠情緣的!
好吧,這是一段毫無理由的八卦。
總之,在我看來蝙蝠俠劇組所挑選的演員都是非常敬業且演技精湛的。
能把這些出色的演員整合到一起,各司其職並能擦出火花的,那麼唯有Nolan。

Nolan
Christopher Nolan,才華橫溢的英國導演。
今年不過38歲,卻已經超越了一大群好萊塢前輩。
他至今不過才拍了6部電影,卻有4部在IMDB Top250上,其中《Batman Begins》排在99位,《致命魔術》81位,《失憶》排在27位,TDK排在第4位。
沒有排名的《白夜追兇》是阿爾- 帕西諾和羅賓- 威廉斯主演,翻拍自某北歐電影,其實口碑也算不錯。DVD還特別收錄了Nolan和帕西諾的聊天對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