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邊走邊唱--Bian zou bian chang

边走边唱/断了的弦/LifeonaString

6.9 / 711人    110分鐘 | Germany:120分鐘 (Berlin Film Festival) | UK:103分鐘

導演: 陳凱歌
編劇: 陳凱歌 史鐵生
演員: 劉仲元 許晴 黃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舍其

2009-04-16 07:42:39

當第1001根琴弦開始歌唱


我看過的電影不多,看過的電影中,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且改編很成功的就更少。不過,陳凱歌的《邊走邊唱》可以稱得上這樣的一部好電影。電影本身就給了我深久的震撼力,而看過電影之後,又頗有些迫不及待的找來了史鐵生的小說原著《命若琴弦》一口氣讀完。讀完之後,反而覺得有些失落。居然,就這樣,結束了。
小說本身只有十多頁,篇幅不大,雖然結構也有些精巧,但在萬餘字的篇幅內,能容納的東西畢竟就要比1小時48分的電影要少很多。覺得小說原著沒有像電影那樣令人震動,大概也是覺得失落的原因之一。
小說所敘述的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關於盲說書藝人的輪迴。在這輪迴之間因為有長大有衰老有死亡,也就有了愛恨悲喜。電影把這個輪迴鋪展得更開,不過電影給我的感覺並不是著意於這種輪迴的,而是在命運里,一些新的東西必將發生,並對輪迴產生影響。這是小說和電影的不同點之一,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區別。
電影從"說給我,什麼是藍色的大海?"開始,就抓住了我,這也是我第一遍觀影時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詞。他們的輪迴也從這樣的疑問出發,窮其一生,支持他們的信念都是對光明的渴望,想要看一眼這個世界的終極願望。他們自己歌裡所唱到的誇父:"古時候,有英雄,名叫誇父,追日頭。追日頭,五百年,渴死海邊",恐怕也是他們自身的寫照:誇父對太陽的追尋,不正和他們對光明的追尋一樣嗎?老藝人在即將彈斷第1000根琴弦之時,對天的那一大段獨白,更是充分表明了這一信念:"六十年的功夫,就為了看一眼,值嗎?……值啊。值嗎?肯定要看見的那個世界,就是想看的那個?是又怎麼著?不是又怎麼著?怕不是?!那也想看!能看見山啊,河啊,能讓太陽照花了眼,打個響噴嚏,能看見魂靈似的跟你說了一輩子話的人們,吃個大棗,脆脆的,能帶著顏色吃,像從頭活一遍一樣。值!……"
這一段話,不僅說出了他一生的信念,更刻畫了他的不屈不撓。即使有可能被這個世界欺騙,也一定要看一眼。
作為盲人,對自身的命運,恐怕需要有一些不同的認識,才能在這個世界上求得平衡。實際上,就他們對自己命運的認識程度來說,他們比誰都看得清楚。他們目盲,"死過了",黑暗中的思考可以更深入。雖然他們並非沒有對命運不公的抱怨乃至考問,但他們更知道"咱的命就在這琴弦子上呢",他們的生活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且一生都在為之努力--雖然最終他們受到欺騙,但畢竟他們的一生,是鏗鏘有力的一生,而不像那些只知道械鬥的村氓,活得渾渾噩噩。壺口小棧的老闆說:"你是個世上幸福的人。"也是對他們人生狀態的肯定。甚至,對於目盲,他們有自嘲,也有自我安慰。老藝人不止一次對年輕藝人說:"有一天,玉皇大帝的兩個兒子在天河裡洗澡,一不留神叢雲縫裡掉下去了,他就派天兵天將下凡去封了他兒子的眼。他說:下界那麼髒的地方,可不敢讓他們看見。"看到後來,村氓的愚昧讓我覺得,這也許不只是自我安慰,那真是閱盡了世間百態,看慣了人情冷暖,才能說出的話。這種目盲,毋寧說是天帝的一種恩寵。而到最後,這個故事裡加進了一句:"那天兵天將,也不知道誰是天上的娃子,就把世上人的眼睛全封了。"是啊,人都是盲的,有人目盲,有人心盲,心盲不是比目盲更可怕嗎?所以他們可以對自己唱:"你不瞎你不聾你年輕著,你看得見你聽得著,你唱,你說……"他們的琴聲和歌謠,就代替了他們關注這個世界的目光。他們的輪迴在變,這個故事也就在變。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盲人們可以不需要再傳講這樣的故事?
老藝人在電影中有著一個至高的地位,被村氓尊稱為"神神",這大概不止因為他能說唱,還因為他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比如在村氓械鬥的時候,就能起到制止的作用。相比起來,年輕藝人雖然將是老藝人的接班人,地位卻要低得多,與蘭秀的愛情就得不到善終,本人在村氓中也是受盡了欺凌。老藝人給大眾的印象,始終是那麼冷靜孤高(雖然在弟子面前和姑娘們面前並不這樣),這倒與"神"的身份是相配的,但在他一生的夢想終將實現的時候,他也不得不激動,重新回到人的狀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樂。發現被先師欺騙後,歸途中的老藝人再次遇到械鬥,這一次老人反而是推波助瀾,以發洩自己的憤懣:他已經不再是神,他也需要發洩。老藝人離開神廟去藥鋪前,依次撫摸幾個神像,說:"和個人也不差什麼嘛。"這也是從神到人的回歸,也說明老藝人對人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許也正因此,在面對最後的失敗時,他最終能夠挺過來,能夠不因此而破壞了年輕藝人的希望。
在情節安排上小說和電影有很大的幾處不同。小說中關於藥方和琴弦的交代,只是簡單的從八百到一千再到一千二,這幾乎是一個令人絕望的輪迴;電影中沒有關於1200根琴弦的交代,而且後來,年輕藝人放進琴匣的,不再是那張無字的藥方,而是蘭秀訣別前留給自己的"信"。那封信是不是無字的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知道,從此這個輪迴有了新的意義,藝人的希望有了更美好的寄託。在老藝人謝世後,年輕藝人被村氓奉為新的"神神",這看起來還是輪迴,但那隻飄揚在天空的蝴蝶風箏似乎也可以告訴我們,年輕藝人的心已經不同了。
在小說中,蘭秀更主要的是被石頭(年輕藝人)的"電匣子"所吸引而靠近,電匣子讓蘭秀認識了外面的世界,因此小說的結尾是蘭秀嫁到了山外,並沒有多少關於他們之間愛情的描寫,頂多也就是那青澀的"接吻"可以作為一定程度的暗示,或者我們只能肯定石頭是喜歡蘭秀的。但在電影裡,他們的悲劇性的愛情則是著力描寫的主線之一,最後蘭秀的殉情也是電影的一個高潮。這樣的改編對於人物形象的豐滿雖並非絕對必要,但確實,悲劇是最打動人心的,石頭那幾聲悲愴的"我看不見!",不會只是迴蕩在天際。通過這樣的安排,也更容易看到盲藝人心智的成熟是經過了怎樣的劇痛,對他們的命運,也就能夠有更切近的理解吧。
壺口小棧在小說原著中是完全沒有的,在電影中則彷彿一個人生渡口,藝人一次次的渡來渡去,每一次過渡,命運里都總有些改變,直到終於年華老去。"不看到完,怎麼知道這戲是好的呢?"老藝人的故事演完了,年輕藝人踏進了下一個輪迴,但在這輪迴里,我們已經看到了新的希望。當第1001根琴弦開始歌唱,我們可以聽到一些來自天堂的聲音,和著蒼涼的歌聲一起混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