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
2009-04-16 16:22:22
死亡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入殮師》觀感
選在清明節的時間看了這麼一場關於死亡的電影,很有一番意味。
剛剛看完《入殮師》,臉上還掛著眼淚,很有想寫點什麼的衝動,卻不知道如何說起。
這部電影,是繼《情書》之後,第二部感動我的日本電影。奧斯卡將最佳外語片獎給了這部電影,應該是名至實歸。
簡單的人物,樸素的畫面和色彩,單純的故事情節,深沉悠揚的音樂,這部電影,對死亡進行了認真的解讀——死亡不是殘酷冰冷的結束,而是神聖溫情的開始。
故事情節如此簡單:一個在東京失業了的大提琴手,攜妻回到了家鄉(又是一個關于歸鄉的電影,《海角七號》談論的也是歸鄉),陰差陽錯地進了入殮師的行業。他由最初的牴觸,到後來的全身心投入,直至最後對拋棄自己的父親的諒解和接納,完成了對死亡、親情和愛的神聖思考。
死亡是什麼?它在我們的生命中佔有什麼樣的位置?活著的人,能從入殮儀式中獲得什麼樣的對生命的思考?男主人公小林大悟一開始是不明白的,所以他面對屍體的時候會嘔吐,他的恐懼和噁心是常人的一般反應,這種對死亡的恐懼,迫使他回到家裡,從年輕的妻子身上尋找活著的氣息,通過能夠繁衍生命的做愛來對抗對死亡的恐懼。
隨著參加入殮儀式的次數越來越多,他看著師父充滿尊敬地為死者潔身、穿衣、化妝,看著死者家屬從對死亡帶來的疲累、麻木和痛苦轉為對死亡的思考和對死者的重新審視,從對入殮師一開始的漫不經心和輕視轉為最後對入殮師的由衷感謝,小林大悟漸漸體悟到這一職業的神聖,最終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一工作之中。
在影片中,小林大悟先後從事過兩種職業——大提琴手和入殮師。兩種職業似乎風馬牛,其實還是有其相似之處的,前者是對生命的吟唱,後者是對死亡的吟唱,都是關乎靈魂的。再者,大提琴和死亡,非常搭配。前者是莊重,後者是神聖。想想除了大提琴那種低沉莊重的音質,還沒有別的樂器能配得上死亡的肅穆。
男主角的名字也暗含了影片的主旨,是一種關於生命和死亡的大徹大悟。小林的師父,那位言語不多的老者,是真正對死亡大悟了的一個人。
男主角的扮演者——本木雅弘,表演得很到位,那種面對亡者的莊重,入殮時舞蹈一樣優雅的手法,拉大提琴時的沉醉,面對父親遺體仇恨冰雪融化時的潸然淚下,都很感人。
還有一個必須提到的人物,就是小林的妻子,從頭到尾,她的臉上都掛著溫暖的笑容。她對丈夫的寬容令人感動。影片一開始,當丈夫失業時,她一驚之後的笑容綻放,用輕鬆地語氣說:沒關係,我們再找個樂團。後來丈夫說到要回鄉下時,這個城市里長大的女人舉起右手,滿面笑容地說:支持!那樣子的輕鬆和溫暖,沒有絲毫的壓力給自己的丈夫,如果沒有對丈夫深厚的愛情,是不可能做到的。這麼一個溫暖可愛的女人,令人感動。
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的扮演者——本木雅弘,長得和梁朝偉太像了。他一出場的時候,我都驚呆了,一度以為真的就是請梁朝偉演的。氣質也特別像,都有著那種深邃的眼睛,憂鬱、靜默的神情,當然還是沒有梁朝偉帥。有些側面鏡頭看起來呢,還有點像劉燁,總之有很熟悉的感覺。
我前面說到了,死亡不是殘酷冰冷的結束,而是神聖溫情的開始,這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啟示。讓我們都能認清死亡的意義,認清死亡在生命中的位置——它是如此重要,是每一個生命都必須面對和經歷的重要一步,死亡會在愛和生命的延續中得以永生,死亡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就像片中最後為死者送行的那位火化工所說的:
死可能是一扇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