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江湖
2009-04-16 18:31:52
《赤壁》(下):目前最好的華語大片
看了《赤壁》(上), 估計有不少人是失望的。但《赤壁》(下)令人驚喜。上部就像是引子,交待背景,人物出場,作些鋪墊,等到下部大幕一拉開,就精彩紛呈。現在看來,這也情有可原。畢竟是歷史故事,需要交待的東西太多,這樣的處理方式還是很不錯的。
《赤壁》(下)出了氣勢,出了境界,很有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風格。
電影的高潮是最後的大戰,前面全是「深描」,「深描」是用力拉弓,勁越繃越足,射出去就是最後的高潮,就像《孫子兵法》所說「勢如擴弩,節如發機」,氣勢就出來了。這樣的「深描」,功力深厚,即使是跟好萊塢最成功的大片相比,也不遜色。曹操吟詩、探望傷員,周瑜舞劍,孫曹對視,甘興製作火藥彈,孫叔才踀鞠,包括劉關張趙包湯圓等,很多場面都處理得很好。好的結果就是,「江山入畫、一時多少豪傑」,豪傑的氣勢基本上都出來了。《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還套在封建正統思想的框架里,蘇東坡的詞寫的是人生理想。吳宇森講赤壁故事,回到了蘇詞。也就是中國文人常常抒發的建功立業的人生理想。也就是從劉項、陳吳見始皇出遊發出的人生慾望。赤壁一戰,為何而戰?已不是為後來的魏蜀吳而戰,講這個就落入歷史的窠臼。講風雲際會中豪傑的慾望、意志、豪氣才打動人心。曹操的「天下歸心」、孫權的孤軍奮戰也得戰、甘興的一定要衝在最前面,黃蓋的敵船著火之前誰也不許跳、趙子龍的英勇搏殺,還有與曹操同樣出彩的小喬、孫尚香入曹營,每個人都意志分明、氣勢飽滿。劉備的隱忍固然令人發笑,但也不算敗筆。只有孔明,讓金城武給演砸了,這個都市小生,演不出孔明的風采。
梁朝偉演的周瑜有點凝重和憂鬱。因為在他身上承託了反思的深度。春秋無義戰,三國也沒有,君子之戰從根本上說是不可能的。英雄豪氣的最終交鋒——戰爭,如何收場?孫吳挫敗曹操,天下三分,這是歷史正劇的答案。吳宇森用反思戰爭收場,在這裡出了境界。戰爭越慘烈,越襯托出「誰都是輸家」。英雄最終氣短,人生還是如夢,讓人聯想到大江東去、青山依舊,「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中國文化中常有的這種歷史感懷。雖然比不了傳統文化的境界,但是在電影尤其是大片中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
這些年來,中國導演企圖拍大片,多少有些讓人失望,有些甚至令人很失望。最大的毛病就是有形無神。起頭的《英雄》,在敘述方式上花了心思,在「英雄」、「天下」的概念上做了文章,還算有點意思。但張藝謀始終擅長的還是形式、符號的東西,《滿城盡帶黃金甲》將這些東西推向了極致。可惜這一套不是電影中最重要的。當張藝謀在奧運會開幕式中運用形式化、概念化、符號化的元素去表現傳統文化時,才算是找到了合適的舞台,獲得了成功。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徐克等等在大片上都不算成功,但吳宇森讓人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