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quor

2009-04-17 06:21:56

生不如死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推薦《入殮師》的時候,有朋友說,太害怕,不要看。但其實電影一點都沒有令人不快的地方。看得人如果覺得害怕,也許是內心不夠溫柔。

看完後我哭了,很久沒有哭,所以哭出來的時候心情舒暢,彷彿很久沒有吃某種好吃的東西,突然吃到了,而且,「好吃的讓人為難」。

一.關於大提琴

小林大悟放棄了大提琴時那段心裡獨白令人印象深刻,「賣掉大提琴的時候反而內心平靜了許多,也許我一直追逐的夢想,並不是我真正的夢想。」

放棄前的掙扎以及放棄後的平靜,這種反差其實存在每個人的內心。置之死地而後生,也許我一直想開始另外一件事,但是我一直沒能結束現在的工作。愁結就像那把昂貴的大提琴,不願意放下的卻是內心明明曉得的無法企及的高度。

所以追逐無法企及的高度令人神經緊張,小林說「以我的能力,恐怕也找不到新的樂團了」。而後來聖誕夜,小林彈奏的那曲平安夜卻深人人心,令兩位同事沉浸在此,回憶過往。此時小林的能力,恐怕找尋任何一個樂團都不是難事。

為什麼?因為他放下了。因為內心的平靜,乃是藝術最大的力量。

二.關於入殮

我很喜歡日本文藝片的細膩與溫柔,看小林和他師傅給死者入殮時的每一個動作,整理衣服,梳理頭髮,鬆開死者緊握的手,用死者生前的口紅描下紅色的嘴唇。那種靜謐,溫柔又懷有悲傷的情感與氣氛包圍了小林,通過久石讓的音樂,也包圍了我。

入殮,即便面前的死者是一個陌生人,如果是一個溫柔的人,也還是會傷心的吧。

正是小林內心的溫柔,讓師傅一眼相中,也正是這種溫柔,讓小林開始「大悟」,堅持自己的這份工作,即便美麗賢淑的妻子離開,即便身邊夥伴的鄙夷,即便面對惡臭的身體,即便需要半夜起身悄悄離開。

想必入殮不是小林的工作,但小林卻在入殮的過程中找到了安寧,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

價值一在於給予他人:小林一開始的入殮是很失敗吧,他給一個死去的女孩化妝,結果弄得很難看,因為這,家屬開始爭吵,不安。而相反當小林看到他師傅的完美操作,那個轉頭看死者照片的特寫,那份專注及細心,最後收穫了死者入殮後家屬真摯的感謝。這是小林覺得自己能帶給死去的人和尚在之人的最大尊重。

價值二在於理解自己:澡堂老太太的死,是導演故意安排給小林證明白己的機會。父親的死,則是導演故意安排給小林徹悟的。這兩位老人的去世,實際是改變小林人生的重要轉折。

我很中意的一段是殯儀館點火的大叔,面對自己的故友,靜靜躺在火爐中,大叔只是說「死是一扇門」,令人想起村上的「死是生的一部份」的言說來。

大叔,師傅,還有同在入殮公司上班的女職員,他們各有悲傷的過去,但他們都在感受悲傷,理解死亡,並在死亡之前,或吃好吃的東西,或洗個舒服的好澡,享受自己的人生。

三.關於小林父親

片子為了結尾做了不少鋪墊,所以不幸被我猜中。從小林演奏大提琴時想不起父親的臉開始,影片多次描述小林交換的那塊石頭,包括向妻子解釋這塊石頭的含義,另外,電影裡師傅說第一次入殮送走了自己的老伴,影射了小林真正開始這份工作,一定會自己送走一個重要的人,而從自己送走重要的人開始,才會真正明白,入殮該是一件多麼神聖的事,為死去的人選擇最後溫床,再現活著的容光,安心上路,也讓活著的人將思念全部寄託,用悲傷感化冰冷的死亡之路。

這樣子,我彷彿也相信了,死亡,無非是通往了另外一個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