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搏击俱乐部 / 搏击会(港) / 斗阵俱乐部(台)

8.8 / 2,326,816人    139分鐘 | 151分鐘 (workprint version)

導演: 大衛芬奇
演員: 布萊德彼特 艾德華諾頓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狸買貓

2009-04-22 02:01:23

物質世界的精神分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王小波說過一句話:當我們長大時,就面臨兩種選擇,當傻X或是亡命之徒。《搏擊俱樂部》的主人公傑克卻同時囊括兩個選項。誰能兩全生活?這樣的行為直接導致了他的人格分裂。抑或是他的分裂造就了他的傻X和亡命之徒。

   一個長期受嚴重失眠困擾的30歲都市白領。同時也是一名物質消費狂。產品目錄代替黃色圖片給他以快感。他向IKEA訂購各種不同的傢俱,將空蕩的房間填滿。極力尋找能表現個人風格的餐具。既然無法追求精神滿足,那麼就給予自己物質的琳琅。

失眠讓傑克十分痛苦—「一切都很虛幻,事情都成了相同的拷貝」。終於,他找到了一種發洩渠道—到教堂參加一種安撫團體諮詢會。一些睪丸癌,肺結核,酗酒,等等,一群同病相憐的人訴說自己的痛苦,哭泣,得到解脫。傑克冒充不同的病人,混跡於各種諮詢會,他又能睡眠了。

   那是一種陰暗的聚會,看不到任何希望。每當一個人說出自己的痛苦,其他人就要配合著搖頭嘆息。深刻印證了一句話—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大家開心一下。然而就是這樣的聚會,讓傑克找到了出口。直到馬拉的出現。馬拉和他一樣,是一個健康的「騙子」,她就像一面鏡子,映射了傑克的謊言。傑克看到了自己的卑瑣—他失去了他的出口,失眠再一次回歸。對於現實的無力感是致命的。傑克繼續著行屍走肉的生活,失眠,上班,下班,在不同的地方醒來。人生最可悲的事不是覺悟了自己的現狀,而是明明知道,卻無力改變,只能繼續下去。
   
 
   直到有一天,一個叫泰勒的人出現了。他們的性格就像傑克熱愛的陰陽桌一樣相輔相成。
傑克是物質至上者,那麼泰勒就是精神至上者;傑克渴望擁有,泰勒熱衷拋棄;傑克瘦弱,泰勒強壯。但是他們卻好像是一體兩面。他在潛意識裡愛上馬拉,於是泰勒與馬拉上了床;他渴望變革目前死水一樣的生活,於是泰勒炸掉了他的公寓,帶傑克住進了自己的「家」。那是一棟「所有窗子都被封死,門卻無法上鎖,任何人都可以進來」。

如果說住所代表了內心世界,那麼傑克的心靈被物質填滿,卻在精神層面極度空虛,而泰勒拒絕自己靈魂以外的世界,但是卻敞開大門歡迎他人的參與。

   泰勒有一套自己的哲學---拋棄一切才能獲得自由。這也是貫穿整部影片的指導思想。傑克拋棄了一切,他的旅行箱,他的公寓,他的工作•••。他與泰勒一起成立了搏擊俱樂部。以「拋棄」為宗旨。吸引越來越多亡命之徒的加入,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地下組織,俱樂部的成員們到處滋事打架、大肆破壞,泰勒本人的行為也越來越瘋狂。


   搏擊,是對於情緒壓抑後的自虐性發洩,非得要將自己弄的鼻青臉腫,血花四濺,才能暫時忘記現實帶來的種種不快。而俱樂部的形式,根據影片中的說法—「你得找點事做,以證明白己並不孤獨」。於是搏擊俱樂部日益壯大,這也證明了現代人是多麼空虛與壓抑。一開始的搏擊僅僅停留在肉體上,將對方打的血肉模糊的同時自己得到滿足,而後,隨著人數的增加,性質開始變化,升格到語言上和精神上的冷暴力—「你不是什麼特別的人物,你不是美麗的、獨一無二的雪花,你跟其他生物是同樣的有機物。我們只是來這世界走一遭罷了,跟其他生物沒什麼兩樣。」(You are not special. You are not a beautiful or unique snowflake. You are the same decaying organic matter as everything else. We are the all-singing, all-dancing crap of the world. We are all part of the same compost heap.)以此打壓俱樂部成員的自我意識。
漸漸傑克對泰勒產生了不滿,他原本的自我---中產階級的道德觀,價值觀和社會意識開始回歸,他發現,其實泰勒就是他,是他精神分裂的產物。並且他成為泰勒的時間越來越長,為了擺脫泰勒的控制,他拿起手槍,含在口裡,扣下扳機。用自我虐待完成了自我救贖。
  
     工業社會的發展,讓人們在物質生活上日漸豐盛,然而精神生活卻越發的貧瘠。為了證明白己的存在和價值,為了突顯自我風格,我們努力賺錢,努力購買,努力留下痕跡。然而到頭來面對滿房間的名牌傢俱,我們空虛得難以自持。沒人能夠給以答案。大衛芬奇,這位充滿末世情節的導演,卻將這一幕撕扯的鮮血淋漓。一個被現實,被自己逼到絕路的精神分裂者,在潛意識的控制下,用暴力斬斷捆綁在身心上的束縛。但他最終也不能突破世俗---傑克拜託了泰勒,再次回歸到那個眼神懦弱麻木的汽車安全召回員傑克。他與馬拉手牽手看著數棟大樓倒塌的場景,也實在無法給我們一個確切的交代。也許,即使你瘋狂過,叛逆過,拋棄過,反抗過,但最終你也依然要向現實妥協。流血的傷口證明你的勇敢,也嘲諷你的身不由己,而時間向前駛去,一切將被磨滅,最後空空如也。

   大衛芬奇不同於其他好萊塢導演。好萊塢電影多是製片人制或演員制,而他的影片總是有很突出的個人風格。在《搏擊俱樂部》中,他甚至像影片中的泰勒剪輯色情畫面到兒童電影的手法,多處剪輯進一幀Brad Pitt的畫面。暗示了主人公的精神分裂。這樣的手法在同類電影中並不多見。同時在情節上,主人公口白「若在不同時間於不同地點醒來,你會變成不同的人嗎?」以及多個在不同飛機上醒來的畫面,提示了故事走向。

   在懸念設置上,我認為大衛芬奇絲毫不輸於懸念大事希區柯克。略去拍攝年代不表,《搏擊俱樂部》甚至在這方面做的比《精神病人》更為突出。至少在看《精神病人》時,影片進行到一半我已揭開懸念,而《搏擊俱樂部》的迷惑性要大出許多。因為導演甚至讓不同的演員演出了精神分裂的對象。然而在情節鋪墊上卻是滴水不漏。幻覺與現實交織的堪稱完美。傑克的分裂行為完全經得起解構。

影片大量使用了慢推,急搖的運動鏡頭,剪輯緊湊。也許是因為拍MTV出身,在電影中大衛芬奇也使用了許多只有在音樂錄影帶里常用手法。將多個鏡頭快速剪輯在一起,卻全無倉促感。大量的蒙太奇,用畫面而不是語言交代劇情,讓觀眾自己領悟劇情,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他的影響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搏擊俱樂部》融合了暴力美學和哥德式黑暗電影風格。影像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例如片中人物搏擊時,鮮血四濺,傷口觸目。最後傑克槍擊自己的一幕更是讓觀眾倒吸涼氣。

 大衛芬奇的電影,總是把關注點放在社會陰暗面及人性的極端面。從《火線追緝令》到《心理遊戲》,再到《搏擊俱樂部》無一例外的在不同程度上反射了美國的社會現實。具有很深刻的寓意。讓觀眾享受完視覺盛宴後,還將投入長長的思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