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切:39歲的告別信--CHE: Guerrilla

切·格瓦拉传:游击队/切·格瓦拉传(下)/切:39岁的告别信(台)

6.8 / 35,058人    135分鐘

導演: 史蒂芬索德柏
編劇: Peter Buchman
演員: 班尼西歐岱托羅 Carlos Bardem 德米安畢齊 喬昆迪艾曼達 Pablo Dur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葉齊

2009-04-22 16:51:04

血肉之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看《格瓦拉》,覺得是個隆重的儀式,是一場對青春的漫長告別,充滿了不捨。
  
 他是浪漫騎士、悲情詩人。許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愛他。但是我把對他的愛與對生活的期待剝離開了------我確信自己不會騎著摩托車去漫遊;確信自己不會成為一個革命者;確信自己並不熱愛玻利維亞的叢林......相較於格瓦拉的信仰,我所信仰的是什麼呢?我想我的信仰不過是踏實的日常生活,還有那些依附於日常生活之中的情感,那些潛伏在人心深處的一種向上的力量......不過,這可以說是信仰嗎?
  
 格瓦拉的前半生,為自己的信仰而投入革命,成了英雄;他的後半生,還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自我流放,又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戰士。薩特,這個存在主義者,這個視他人為地獄,對人性幽暗之處洞若觀火的人,在評價格瓦拉時說:「切是我們這個世紀最完美的人!」格瓦拉的魅力,在於他的決絕,他的激情,他的冷酷,還有他信仰的始終如一。
  
《摩托日記》《格瓦拉,阿根廷》《格瓦拉,游擊隊》可以看做是跨導演的格瓦拉傳。前者唯美,後兩部則沉重,儘量在貼近和還原格瓦拉自己。
  
《摩托日記》記載了格瓦拉的青春歲月。我很喜歡他這段騎摩托漫遊拉美的經歷。他送給女友一條叫「回來」的小狗,不過經過了這次遊歷之後,他顯然再也無法回來。
    
《格瓦拉,阿根廷》,描述的是他在古巴的勝利。這個勝利很偶然,我私下猜度,格瓦拉的出走,是因為他把這個偶然當作必然了嗎?他開始迷信自己個人的力量了嗎?又或者,他的出走,是對自己的流放?在影片中,他不止一次地說:「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必不可少的。」在玻利維亞的叢林裡,他對那些游擊隊員說:「你們現在在受苦,還可能受傷,犧牲。也可能會勝利,然後就會變成一個沒用的人,這就是全部。」他的出走,是因為他感覺到自己在政治於權力中並非不可缺少的一個了嗎?也許,他想去用血再寫一個神話,證明他是唯一的,必不可少的一個。他做到了。
 尼采說:男人都應當是戰士。 《格瓦拉,游擊隊》裡的切,是一個戰士,一個真正的男人,或許,接近於神。他被他要解放的當地居民出賣的。玻利維亞的軍官對他說:「也許他們並不歡迎你。」還有一個軍官罵他:「你這個古巴蠢貨!」
 可是,如果他是愚蠢的,那麼耶穌可能也不那麼聰明。  
  
  
 他死的潦草,輕易。不過是幾個不知名戰士的亂槍,他們接到的指令,是別打他的臉就行。子彈掃射過來的時候,格瓦拉也不過是血肉之軀,但他卻永遠留在了三十九歲,留在了鮮血淋漓的青春時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