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d

2009-04-26 00:06:56

入殮師---生與死的距離


入殮師顧名思義就是幫人入棺材的,但一加了師字就立刻讓人有種肅然起敬之感。嗯,有點專業。第一幕就是講男主角第一次幫死人入殮的情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明白工序還挺多。讓我挺意外的是,本木雅弘那很專業的手法,估計是花了很多功夫在練習上了。

在入棺前仍然保留生前的面貌,然後被在世的親朋好友瞻仰,是入殮師的職責。每次當人們看到死者被重新修整的臉時,悲傷、感動、懷緬都會一一地湧浮出來。很深印象的一幕,是社長做的那個中年女子。明明是一具已經發青的屍體,而且連身體都是發硬的,死者的先生又是如此專橫之輩,整個工作的氣氛給人感覺就是一種壓抑,還有那隨時都會爆發的憤怒。只看社長轉過頭看了一下死者生前的照片,按著工序一步步的不緊不慢,他的手好像在幫死者按摩,用自己的體溫慢慢的使她的皮膚從青色轉為肉色,還用雙手緊握著死者的手,一上一下的使筋骨鬆軟。死者回復的生氣把之前那種枯萎了的面容全然覆蓋,當花完妝之後,她又如生前那端莊、明亮的女子般呈現在她丈夫的面前。這一幕讓人感到既神奇又感動,死亡給人的感覺是一種絕望,但入殮師的專業技能又重新使得人喚起對死者的那種懷念以及尊敬,而不是絕望。死者的丈夫是那種很壓抑情感的人,當看到太太重新修整後而發出的光彩時,不禁痛哭,也道出自己對她的虧欠以及深埋的情感。在這裡,入殮師所做的,其實是給了在生的人一個彌補遺憾的機會。因為在他們面前已不是完全的死人,而是睡著了的親人而已。

雖然是一個很嚴肅並且沉重的話題,但是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卻是一種輕鬆、幽默(當然這裡更多的一種黑幽默)。有生必有死,這是一個不可逃避的循環,對於生,人通常都以歡樂來迎接它,對於死,人通常都以恐懼去迎戰。對於死亡,更多的感覺是一種絕望、無奈以及遺憾。絕望是在於一切已經終止了。無奈在於這不是自己可以決定去或留的事情。遺憾是因為有太多未盡之事。因此,死亡是沉重的話題,並且我們從小的教育都非常忌諱傳講死亡之事。彷彿這是一種不說就不會臨到的事一般。但事實告訴我們,絕非如此。其實死正如生一般平常,雖然兩者是一種對立的關係,但常被人以不一樣的態度去面對著。我們對於生育的教育數不勝數,但對死亡我們所得到的教育卻是如此的匱乏。從事臨終關懷的人又是如此之少,因為這又好像是進入一個不可逾越的雷池一般,做這事會不吉利,會太接近死亡而使得不利於自身的健康。這種種心態,都顯示出我們自身對於死亡的不全面理解甚至是誤解。其實死亡也只是一種狀態,同時也是一個過程,就是從這個世界去到另一個世界的過程。我還是挺欣賞電影中社長的態度,他看一切如此淡然乃是因為他沒有遺憾,為妻子入殮使他從一個利已心態轉變到利他心態。每個人都需要被尊重,包括死者。所以,他願意擔負這個職責。

男主角一直都抱怨爸爸的離去,甚至連為他的入殮也想拒絕,表面上他與父親是兩個不相交的世界,但事實上,若不是看見那顆石頭,他永遠都不會知道他在父親心中的地位。有時,家人之間實在有太多無法理解,不願溝通的情況,因為太親近所以無法訴說,因為太了解所以難以表達,這似乎是矛盾,但又非常真實。當他把那顆石頭放在妻子腹中胎兒上時,大家都明白了他對父親的懷念以及深愛。讓愛傳承下去,是他最大的盼望。海靈格說過一句話,父母對孩子的愛,與孩子對父母的愛其實是不能平衡的,孩子不可能把父母所給的愛全數歸還。所以,孩子生了他的孩子,然後把父母所給他們的愛,如是傳遞給孩子,這也就是愛的傳承。

身體是會有死的一天,但那不一定就代表了結束,這只是另一個開始。但愛的傳承,它一直都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