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真愛一世情--Legends of the Fall

燃情岁月/秋日传奇/真爱一世情(台)

7.5 / 186,536人    133分鐘

導演: 愛德華史威克
編劇: Jim Harrison (Ⅰ) Susan Shilliday
演員: 布萊德彼特 安東尼霍普金斯 艾登昆恩 茱莉亞歐蒙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appy Cindy

2009-04-27 02:15:47

穿越歲月的風塵,無法逃脫的宿命-《燃情歲月》


THE LUDLOWS是《燃情歲月》 主題音樂,一直很喜歡,是更愛這首曲子,還是喜歡這齣電影?說不清, 如果一樣東西可以在10年中不時翻出看看聽聽的, 一定是很喜歡的。當年這部片子竟然沒有獲得很多獎項, 只是獲得第67屆最佳攝影獎,頗為不解,也許是當年好片子太多, 不像當下的商業片子氾濫, 看了完全沒有感覺。
  
《燃情歲月》的英文原名是LEGENDS OF THE FALL,所以也譯作《秋日傳奇》, 但是我覺得用《燃情歲月》更能傳遞影片的精髓和內涵, 燃情+歲月,本來就是一個充滿幻想和陷入回憶的字眼,隨著音樂的響起, 你很快接近那個時代, 觸摸到20世紀初的質感。

  
《燃情歲月》是大學的時候就很喜歡的一個片子,史詩一樣波瀾壯闊,盪氣迴腸,悠遠哀傷的主題音樂暗示了至始至終的悲劇性,影片劇情非常冗長複雜,看完會有一種身心疲憊的感覺,因為你全情的投入,融入劇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中,大師在劇中展現了父子之愛,兄弟之愛,戀人之愛,種族之愛,衝突糾葛疊起,每一個演員都非常到位地表現了複雜的情感背景下人物,讓你每看一次都有新的發現,一些細膩、深刻的人物內心情感的刻劃和演繹。

  
而功不可沒的是背景音樂,烘托著推動著劇情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 JAMES HONNER在全劇13支曲目的創作甚至超越了電影了本身,恢宏大氣的旋律,讓電影豐厚飽滿、深沉感人。
 

近翻出收藏的碟子,再次瘋狂的愛上了這首曲子,猶如毒藥一樣,每晚都在書房反覆聆聽。

每當鋼琴聲響起, 整個人彷彿跌進一片寧靜的山谷,藍天,白雲,近處連綿的草甸, 遠處的群山,心靈變得無比的寧靜。甚至在行雲流水般的旋律中你會有雙手在黑白琴鍵上跳動的錯覺。接著鋼琴聲匯入恢弘的交響樂中,渾厚的管絃樂飽滿強勁,猶如跌進了人類的歷史長河,展現著激情,跌宕起伏,充滿著力量感。最後嘎然而止,切換到悠揚的小提琴,和鋼琴的旋律是一樣,但是小提琴的表現卻是充滿哀傷和無奈,悽美雋永,彷彿絕唱般地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難怪交響樂團中首席小提琴手和鋼琴手是頂頂重要的人物,的確是交響樂團中的靈魂。

  
JAMES HOMMER 和倫敦交響樂團的這次合作,是他所有創作中的絕唱,雖然他也為《勇敢的心》和《鐵達尼號》等等做了配樂, 但是能在一幕電影中的13支曲子,每一首都非常懾人心魄,悠揚動聽,構成一張完美的原聲大碟,實在是經典中的經典。在音樂中精彩的用了日本洞簫,音色十分古老蕭瑟,非常契合地表現了主角「傳說」般不可捉摸,狂野悲憤卻又渾然天成的形象,時而狂放不羈,時而飄忽不定,時而吶喊悲嗚,時而沉吟低語,從恬靜淡雅到悲憤感慨,旋律上無不精雕細琢,唯美動人,交織出一篇又一篇悠然神往,扣人心弦的樂章,日本洞簫獨特音色的脈動與呼吸,加上管弦音樂細緻唯美的深情款款,揮灑出一頁無垠原始的無情荒地有情天,其中一些場景結合了女聲悽美飄渺的吟詠,傾訴遙遠原始的哀怨與蒼涼,演唱者的音質似幻似真,如泣如訴。

正是因為這麼唯美恢弘的配樂, 讓拍攝的畫面更加深遠富有感染力,跌進劇中的情節氣氛, 跟隨人物的命運起伏。感覺是因為精彩的配樂為電影增強了感染力和生命力。

  

影片是以美國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美國西部的蒙坦拿州為背景,通過一個老印第安酋長的口吻,用低沉緩慢的聲音敘述了一個悲情的故事,一個複雜的故事,一家3個兒子都愛上了同一個女人,在一戰的背景中,感傷無奈的愛情,感人的手足之情,震懾心扉的父子情,其實我覺得本劇更加側重表現的是親情,血濃於水的親情,人在顫抖中讓淚水奔騰的感動。劇情冗長複雜,簡單的劇情敘述很難展現其精髓,我簡單總結了主要人物,否則也很難理得清頭緒,的確是一部史詩般的大片。

  

最具魅力人物, 本劇的靈魂, 特里斯(就是迷人的皮皮特)

 

有人說當女人的眼淚氾濫不可收拾的時候,才顯得男人的眼淚是如此的可貴。特里斯坦眼淚第一次為了他的兄弟薩繆而流,也是手足情深感人的一幕,那是他至愛的弟弟,特里斯坦的參戰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保護他的薩繆弟弟。所以那一刻的撕心裂肺的疼痛無處發洩,特里斯坦抱著薩繆的遺體,想帶他回軍營,他不相信他兄弟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他不知道如何讓自己來相信和自己一起生活了20年的兄弟就這樣死在自己的眼前。

在戰場上救不了薩姆,但在薩姆死去的那個夜晚,他用殺死的敵人的頭皮來祭奠薩姆,弟弟死亡的陰影卻一直充斥在特里斯坦的心中,哥哥艾佛里在服役結束後帶著弟弟薩姆的心臟回到了農莊,特里斯坦選擇了逃避,他不敢去面對弟弟的死亡。幾個月的流浪,特里斯坦回來了,但他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特里斯坦,他的內心始終都有熊一樣的咆哮。弟弟死了,他的未婚妻蘇珊不想留在這個帶給她快樂與悲傷的農莊,蘇珊喜歡的卻是特里斯坦,我不知道此時特里斯坦是否愛著蘇珊。或許特里斯坦白己都不清楚是否愛著蘇珊,即使他和蘇珊上床了,即使他會和蘇珊結婚。可我能隱隱的感到,此時特里斯坦心中有的,仍然是弟弟死亡帶給他的悲痛。即使他對蘇珊的愛,以及蘇珊對他的愛,都不能化解這樣的傷。

特里斯坦又一次走了,這一次,他選擇了真正的流浪,選擇了離開,離開蘇珊,離開他的父親,離開這座農莊。因為這裡有他太多的回憶,有他太多的傷痛,他不忍在弟弟的心旁和他的未婚妻幸福的活著。流浪帶給他的痛苦,帶給他的危險,帶給他的飢餓,帶給他的快樂,帶給他的激情,才能遮掩在他內心深處的痛苦。他沒有給蘇珊寫一封信,因為他怕只要寫一封信,他對父親的思念,他對蘇珊的愛戀,就會阻止他的繼續流浪。一走就是7年。

流浪的特里斯坦的眼睛沒有流淚,但他的心在流淚!大船在夕陽下大海中航行,音樂響起,金光閃閃, 很是壯觀的場面。可惜現在的電影院沒有哪一個播放這種經典的老片,其實一定會有需求。

7年後回到了農莊。即使還是像前一次一樣以驅趕一群野馬的方式回歸,但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平靜,他不想再流浪,他想安靜的陪父親生活在農莊。但是生活是殘酷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遷,畢竟時光流去了7年,他的父親在看到他給蘇珊的絕情信, 說不回來後, 當晚中風,而蘇珊也嫁給了大兒子。父親不再是那個鐘氣十足的上校,而是一個頭髮花白,步履蹣跚, 面容扭曲, 失去語言能力,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從特里斯坦吃驚的微微張開的嘴巴可以看出他的悔恨,那是他第二次流淚,父親在胸前掛著的小黑板寫I AM HAPPY,然後父子緊緊相擁,兩人的眼睛都是淚花,非常感人的父子情深,特別的是風中的老上校的縷縷白髮和他中風後扭曲面容,傳遞出無限的滿足和快慰,因為他最愛的兒子是特里斯坦。這一幕我認為是皮皮特和霍普金斯聯手合作的絕唱, 細節拍得很細膩, 男人的眼淚,一雙粗大的手, 有力的擁抱,旁邊印第安人在歌唱。

他的父親需要他, 農場需要他,而特里斯坦似乎也找到了他的「幸福」,一直喜歡他的鄰家小妹妹小伊薩貝爾長大成人了,他的愛情或許還在流浪,但他不會再流浪,他和小伊薩貝爾結婚了。生了一個男孩,就像曾經蘇珊許過的願一樣,他們給他取名為薩姆,為了紀念他們曾經都愛過的人——薩姆。影片有一段頗長的鏡頭溫柔的講述了他們的幸福生活,當小伊牽著馬,在馬背上Tristin充滿依戀的目光里和愛子牙牙的語聲中,緩緩走向暮色裡的草原深處時,她臉上是淡淡的笑意。

平靜的生活永遠都不會一直平靜,就像平靜的水面永遠都不會一直平靜一樣。小伊薩貝爾被警察誤殺了。特里斯坦又一次流下了眼淚,或許之前他沒有真正的愛過小伊薩貝爾,但男人是有責任的——對女人負責。他的責任就是要給小伊薩貝爾幸福,快樂,當然,也包括安全。但,就像他不能在英國戰場上拯救他的弟弟薩姆一樣,他這一次又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愛人從身邊逝去。熊咆哮的聲音又一次在特里斯坦的心中響起,他把開槍的警察打成重傷而入獄。

蘇珊去監獄看望他,哭訴了心中的感情,但是特里斯坦冷靜地讓她回到大哥的身邊,這將蘇珊推到了絕路。 或者特里斯坦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 愛情已經並不那麼重要了。或者愛情至於女人的永遠重於男人, 這就是世間的悲劇之源。

他一生中愛的女人都死了,小伊莉莎白死於流彈, 蘇珊娜死於自殺,愛他的人和他愛的人都死了。最後通過印第安人低緩的旁白說出特里斯坦的歸宿,死於和一頭熊搏鬥。

  
很多人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迷戀皮皮特,他完美地詮釋的溫情與陽剛之氣, 但是我似乎對這種野性的浪子一樣的男人不太感冒, 所以我不反感蘇珊娜,並不是只有默默的經年累月的守候才是完美的女人。

  
最具悲劇色彩的人物-蘇珊娜

女主人公說不上很漂亮, 但是很美,一種自然的野性的美,一下子就進入了一家3個兒子的內心。在開篇就點明了她的命運和此家的3個兒子糾葛在一起,她是三兒子山繆在哈佛畢業酒會認識的,以未婚妻的身份帶回家,全家在車站迎接,大兒子一見蘇珊娜就出神,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隱衷流露,而二兒子崔斯汀簡直就是看呆了,直到給兄弟潑水捉弄才回過神。而蘇珊娜在見崔斯汀那,在眼神就有一種被他的自然的野性吸引的暗示。她是三兒子的未婚妻,是大兒子的妻子,但是最愛的卻是二兒子特里斯坦,咋看很混亂的場面,也有點遭人反感的亂倫關係, 但是看過幾次後我覺得蘇珊是無辜的是純潔的。

  
你最初遇見的人,未必是你最愛的人,蘇珊不對的時間遇上了薩繆,她以為這是她一生的愛,年少的時候, 誰能看清自己一生的愛??

  
當蘇珊第一次來到農莊,第一次看到馬上的桀驁不遜的特里斯坦的時候,她的眼神就出賣了她的靈魂——她愛上了未婚夫的哥哥。當她又一次看到特里斯坦趕著一群野馬回到農莊的時候,她的心已經屬於特里斯坦,這一輩子都會屬於他。而當她看到結束幾年流浪生涯的特里斯坦後,在她的眼裡,分明又多了一絲心痛,為特里斯坦的流浪心痛,為他們的愛情心痛…

  
但是為什麼蘇珊沒有最後等特里斯坦回來?
  

她在特里斯坦流浪前說「永遠「等她回來,在期間的漫長歲月寫過大量的日記,但是沒有得到特里斯坦的片言自語,經年累月的孤單,失望, 絕望,最後坐在風中的搖椅上顫抖地拿著特里斯坦的絕情信痛心流淚, 而這時候做了議員的大兒子說出他一直深愛她,並沒有因為當年的求婚被拒絕而放棄對她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她才結婚的,蘇珊有權利追求她的幸福, 她甚至不能確信特里斯坦是否愛她,將自己的一生寄託在一個浪子, 一個一走7年杳無音訊的浪子身上,我們不應當譴責她。

  
當特里斯坦終於回來後, 去大哥的家裡去看望,從她微皺的眉心和眼神,看出了驚訝和後悔,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永遠, 太遠。 」 蘇珊是誠實的和勇敢的, 她沒有為自己做太多的開脫。 她從手上脫下手鐲還給特里斯坦, 說明她一直還是愛著他, 否則不會在婚姻中依舊帶著另外一個男人的信物, 但是還給他, 也是表明她的態度, 她是哥哥的妻子了。但是特里斯坦說手鐲很靈驗,可以保佑一個人的平安,把鐲子平靜地還給了蘇珊, 表明一種關愛的親情。這種親情並不是蘇珊娜想要的, 望著特里斯坦的轉身離去, 嚴重充滿了無奈的辛心酸。 不可否認, 永遠, 的確太遠!我們不應當指責這個女人!。

  
蘇珊娜的生活因為他的歸來打破了平靜,當她聽到特里斯坦要去娶小伊莉莎白的時候,那一刻的震動,失態, 表露無遺, 她才發現自己原來還是那麼愛他,蘇珊慌亂中用再次梳頭掩飾自己失魂落魄的舉止。

  
蘇珊還是委婉有禮地寫信恭喜特里斯坦的為人夫, 為人父。

特里斯坦和蘇珊似乎在各自的軌道開始了各自的生活,但是旁人看到的是表面的風光,只有蘇珊自己才最清楚內心的悔恨, 煎熬和無奈,她曾詛咒薩繆的死和伊莉莎白的死,以成全自己和特里斯坦。如果一個善良的女人有過這種惡毒的念頭, 那一定愛得很深很深。
  
而最刺痛蘇珊的一幕是, 一天在集市上遇見特里斯坦和伊莉莎白,帶著兩個孩子, 一家其樂融融的場面, 蘇珊無法掩飾自己的失態,痛苦,慌亂的眼神暴露無遺, 而小伊莉莎白明顯看出了蘇珊的內心的刺痛, 她以一幅勝利者的姿態,帶著挑釁的眼神動走到蘇珊的面前,親吻她,男人都沒有看出什麼, 但是這兩個女人是心領神會的。這將蘇珊推到了死亡的邊緣。
  

有一些東西是你無法面對的,無法克服,無法逾越的, 你可以真心地祝福的心愛的人開始新的生活, 但是不能否認自己的心是在滴血在掙扎, 經歷漫長的時間的掙扎, 猶如鐘擺一樣反覆無常的情緒, 也許世間可以沖淡一些東西, 也許不能, 永遠盤桓在你心底。
  

從蘇珊的極度憂鬱憂傷的眼神看出她內心在滴血, 撕心裂肺一樣的疼痛, 心愛的人一家其樂融融的場面衝擊著她脆弱的神經。 當伊莉莎白被警察無辜殺死後,特里斯坦依舊冷靜的讓她回到大哥身邊,崩潰的蘇珊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極度無奈的一生。

  

蘇珊娜是可憐的,命運總在和她開玩笑。 我們何曾不是?永遠無法在一個時點上的交匯,錯過, 錯過.....

  
最頑固的人物-父親,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的老上校

  
上校因為政府屠殺印第安人而看清了政客的真面目,痛恨政府,帶領一家人遠離塵囂,在邊區辦了一個牧場,其妻無法忍受西部的艱苦生活離開了他們,他獨力養活著三個兒子——艾佛瑞、崔斯汀和山繆,所幸他有一個好朋友——對魯上校忠心耿耿的印第安酋長一刀,他期望過著與外界隔絕, 與世無爭的生活。

  
但是一戰的到來,他無法阻擋3個兒子的從軍, 結果三兒子山繆在戰場死去,大兒子殘疾回來, 而二兒子崔斯汀因為愧疚沒有在戰場保護山繆, 而內疚終身,這是全劇的悲劇之源!於是上校父親更加的痛恨政府,因為政府再次破壞了他的生活, 他以為舉家隱居深山的生活就可以逃避傷害,但是無情的現實再次讓他失去的家庭的溫馨。 一個秋日的夜晚, 全家圍爐而作, 山繆在蘇珊娜的鋼琴伴奏下演唱,全家沉浸在一種簡單而甜蜜的幸福中,蘇珊演奏的就是THE LUDLOWS,一種低調的,溫情的, 滿足的, 和睦的氣氛。但是戰爭讓這一幕成為了回憶。因此他更加憎恨政府,拒絕見到從政的兒子, 一個非常執拗的老頭。

  
崔斯汀因為內疚沒有在戰場保護薩繆而遠走他鄉,7年才回來, 老上校因此一夜之間頭髮全白, 中風無法言語。

  
霍普金斯的確是大師, 哪怕是中風後無法言語, 只是用一張因為中風而扭曲的臉就完美演繹了冰釋前嫌的骨肉情深,讓人有一種揪心的痛。

  
最鬱悶的人物-大兒子,艾法。

艾法似乎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因為他娶了蘇珊,奪走了一號男主角的心愛女人。但是其實, 看了多次後覺得他其實是一個蠻有擔當的男人,他很為自己委屈, 他在妻子的墓前對特里斯坦說, 我遵守所有的社會規則, 神的,人類的,但是你從不,你蔑視一切傳統,可是他們都愛你比愛我多,兄弟, 父親, 甚至我的妻子。」

因為在戰場上負傷了保存了性命,但是他不是他投機取巧保命所為,他同樣為戰爭付出代價, 失去了一條腿和生育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議員,但是父親敵視政府,此和他反目, 拒絕與他見面。

他在蘇珊絕望地讀著特里斯坦絕情信後,對蘇珊說,我愛過她, 至今依然愛她。 走的時候, 他說蘇珊, 你應當得到幸福。後來他娶了蘇珊,。

艾法是常規中好男人的典型,事業上有追求,做了成功的議員,而對蘇珊從一而終,堅如磐石的愛,所以感動了蘇珊。一個有擔當的男人, 給你一個穩定殷實的家,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愛和無邊的憂傷和回憶。

而影片最後一幕也將艾法的形象變得高大,也是本片呈現的最後的震撼,前來報復人,荷槍實彈,特里斯坦不願意連累家人,建議到樹林做一個了斷, 這個時候,老上校知道兒子寡不敵眾,意外地從大衣中伸出獵槍按下的機關,但是旁邊的一個報復者也對著老上校瞄準,特里斯坦撲過去打算用身體擋住子彈,但是報復者卻自己先倒地, 原來是躲在一旁的艾佛在千鈞一髮的時刻開槍殺死了過來報復的柯氏哥哥,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著親人,捍衛著親情,因此和父親和弟弟特里斯坦解除了隔閡。血始終濃於水,無論愛情如何,它永遠都贏不了親情。震撼的愛情片子很多, 但是父子,手足情深的片子不多, 這個算是最感人至深的一出。

  
最幸福的人物-特里斯坦的妻子小伊莉莎白
  

這個是很多人忽略的小人物,這個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深愛著特里斯坦,或者因為他們同是屬於野性大地的靈魂吧特里斯坦曾說她是半地鼠半鷹的混血兒,於是她註定要屬於他,又註定要離開他,由此她在13歲時就很篤定的說,她長大了是要嫁給他的。

  
當特里斯坦離開家7年的時候,送別的時刻,蘇珊娜問老上校, 他會回來嗎?她疑惑地目送特里斯坦的遠去, 但是小伊莉莎白是追著駿馬遠去,又是那種淺淺的, 淡淡的, 但是篤定的目光,一個13歲女孩子的情懷,簡單而堅定。 暗示了後面的結局,蘇珊娜沒有在農場守候到他的歸來,而她終於如願以償了。

  
蘇珊娜是來自城市, 畢業於哈佛大學, 其實蘇珊娜和特里斯坦接觸的時間也就幾個月的時間,而小伊莉莎白的家就在農場, 她是在特里斯坦的愛護下成長的,所以這個人物命運的安排是很符合人性.

  
影片有一段頗長的鏡頭溫柔的講述了他們的幸福生活,當小伊牽著馬,在馬背上特里斯坦充滿依戀的目光里和愛子牙牙的語聲中,緩緩走向暮色裡的草原深處時,她臉上是淡淡的笑意,那一刻,特里斯坦是那麼的平靜、滿足,完全忘記了蘇珊,忘卻了那些內心傷痛,忘記了關於家族的一切坎坷,甚至把他天性中的渴望征服, 流浪的野性都收藏起來。

  
小伊征服了特里斯坦!也許特里斯坦太累太累了, 他需要回歸。

  
她和她的愛人終於共同擁有了經過太久太久掙扎和等待的平靜淡泊的幸福,雖然短暫,但人生如斯,夫復何求呢?她死的非常的無辜,可我相信她是最幸福的一個,因為她等到了值得等待的愛人,擁有了他的愛,最後死在他的懷抱里。她死後有一個鏡頭,特里斯抱著她在如血的夕陽下向遠方走去。此片電影海報上定格的畫面,那個白衣女子不是蘇珊娜,而是這個如印地安草原上一 鳶尾花一樣的女子---小伊)。很淒涼也很美,是那種悲劇才有的美。其實我想不明白為什麼海報選擇這個畫面, 而不是蘇珊娜
    
  曾經很想知道在特里斯坦的內心深處,到底是愛哪一個多一些呢?蘇珊娜還是小伊, 其實, 太刻骨銘心的, 盪氣迴腸的愛,那是很累很累的, 男人或者更加傾向平實恬靜的家庭生活,沒有太多的負累,太多無奈的過去, 比如, 小伊莉莎白給予特里斯坦平靜但幸福的常規的生活, 在家人的祝福下結婚, 一個接一個的小生命的誕生。而蘇珊卻有很多的無法擺脫的的過去,這給了他很大的負擔,雖然他也很愛她。就像我們的生活,有的時候你自己也說不清楚什麼對你是最重要的,什麼是無法拋棄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