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斷頭谷--Sleepy Hollow

断头谷/ 无头骑士 / 无头睡谷 / 睡谷传奇 / 寂静山谷

7.3 / 385,525人    105分鐘

導演: 提姆波頓
編劇: Washington Irving Kevin Yagher
演員: 強尼戴普 克莉絲汀娜蕾茜 米蘭達李察生 邁可坎邦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蘑頭

2009-04-27 05:10:46

華麗的復仇


  就像周杰倫與方文山、王菲與林夕,一說到蒂姆.波頓,那麼與之相接的必然是強尼.德普。只有鬼才導演與御用演員聯袂上陣,才使這部原本沉重驚悚的片子那樣唯美驚艷。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的美國,警察們還沿用古老的嚴刑逼供的審訊方式,年青的警察伊卡布則相信科學的辦案方式,因此受到同僚們的排擠,被變相發配到一個名為斷頭谷的小鎮調查一樁離奇的連環殺人案。一段充滿驚險刺激的探秘就此展開。。。
  這裡的德普依然英俊瀟灑宛若沒落的貴族,舉手投足間灑下一地不自知的慵懶落寞。蒼白的臉頰彷彿黑暗中的明燈;刀削般的瘦削顴骨凹陷出不為人知的隱忍孤獨;那雙深邃的眸中是數不盡的智慧警覺,迷離狡黠。如同深不見底的池水,兀自波光瀲灩,百轉千回。
  他膽小、猶豫、內向,偶爾有些遲鈍,與其說是拯救這個城的英雄,更像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尋常人。但正是這別樣的英雄形象,才不同於那些模式化和概念化的大眾英雄。他不完美,但是真實,真實到觸手可知。
  喜歡他神經質的目光,似懷疑一切,因此總生活在防備之中。即使面對愛人卡翠娜也依舊不卸下厚厚的鎧甲。他是被現實折斷翅膀的鳥兒,終日在回憶的夢魘中掙扎徘徊。試圖再次飛翔,然傷口未癒合。夢境中母親慈愛的笑容、溫暖的懷抱、柔聲的細語瞬間化為冰冷的金屬殼,打開的一剎那是洶湧的血水,它們咆哮著一路洶湧,永遠帶走了母親,也席捲了他原本美好的童年。稚嫩的小手本能後退躲閃,尋求最後的依傍,然而接觸他的卻是鋒利的刑具,在掌心留下密密傷口,作為他對年幼最後的回憶。從此喪失信仰,只一味相信自己的智慧與直覺。越是堅持越是掩蓋內心的懦弱,看似勇往直前實則是變相逃避,逃避那些自己不想懂也不願懂的充滿血腥的記憶。
  喜歡他那舊舊的公文包,裡面是各種文件以及自己發明的科學小工具和小儀器,之所以說小,是因為每個都精緻得如同工藝品。想來這也是蒂姆。波頓的傑作,那些精巧如微型玩具般的機械只有這鬼才能做出來。還有那繪著紅衣鳳頭鳥的視覺紙玩具,也許這是伊卡布唯一對童年點滴溫暖的回憶。
  如此憂鬱自閉的王子,即使帶著家庭、回憶與喪失信仰等諸多傷口,仍然身披正義與智慧拯救於危機四伏的小鎮。命運當然不會忍心讓其孤軍奮戰,於是派來美麗的天使幫助、照顧和陪伴他。卡翠娜正是肩負這冥冥中的使命與伊卡布邂逅的人,美麗善良、溫柔可愛,幾度讓我們的王子產生母親的錯覺。是的,他在這裡找到了缺失太久的愛,那在時間的沙漏中反覆被摩擦潰爛到不可救藥的創傷多麼需要這輕柔的撫慰。也許她感知到了那無助靈魂的召噢,雖然自己也深陷喪失親人與陰謀的泥淖,但依然儘自己所能無條件給予他最大的光熱。突然想到安妮的一句話:「只要以相同的姿勢閱讀,我們就能彼此安慰。」他們都是背負著太多沉重過去的人,拖著鮮血淋漓的記憶努力把手伸向對方。拯救與被拯救,關懷與被關懷,保護與被保護。他們以這樣一種姿態,為自己搭起一座救贖的小窩,庇護需要傷痕纍纍的心靈。非常喜歡卡翠娜的性格,柔弱的外表下是堅強的內心,面對恐怖的無頭騎士、浸泡在殷紅血泊中的一顆顆頭顱、駭人的叢林和千方百計想置自己於死地的繼母等等危機險情,她不但不向伊卡布索要什麼,反而偷偷在他床下畫上魔眼使心愛的人遠離冤靈殺戮。在眾人驚慌失措的教堂里,她強壓住內心的恐懼無助,鎮定地用紅色粉筆繼續為每個人庇佑祈福。她是黑暗裡唯一的光芒,死寂中的一汪活水,冰冷堅硬中的溫暖柔軟。
  在被愛人誤會使用巫術傷害自己後並不辯解,只是安靜看著他,然後任其離開。在某些方面與伊卡布驚人的相似,潛在的內斂與隱忍。或許正因這同病相憐才那般惺惺相惜吧。
  與兩位正派主人公相比,反派主人公也一樣值得圈點。
  有「殺人狂魔」之稱的無頭騎士雖殘忍猙獰、狡詐可怖,但他其實只是想找到自己的頭顱,完整的回到亡靈樹通往的屬於自己的世界中。在陌生的世界中不知疲倦地拚殺糾纏,自始至終卻只是他人手中的復仇工具、陰謀棋盤上的一顆棋子而已。想來他生前那樣桀驁不馴,若知自己死後如此任人擺佈,是多麼殘酷的事實。不知這是否算命運對他肆意殺戮的公正審判。他心中應該也有柔情所在,否則最後為何會懷抱那被仇恨浸染的女孩,給她深情到鮮血淋漓的一吻?
  說到那把靈魂賣給魔鬼的女孩,為了向曾經剝削自己一家的地主復仇,如此苦心經營,不惜交付自己的一切甚至最後殺掉自己的妹妹,只為把對方搞的家破人亡。最後卻因功虧一簣,被自己操控多時的無頭騎士狠狠深吻,然後一同帶回地獄。只留下亡靈樹縱橫交錯虬枝中的一隻白皙的手,短暫的掙扎後以對生之無限留戀的姿態告別了自己曾經的生活。蒂姆。波頓再次證明,惟有愛可以永垂不朽。仇恨的力量雖然同樣巨大,但最後永遠都以一步之差與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整部片子雖然到處都是滾落的頭顱、飛濺的鮮血、驚聲的尖叫、駭人的表情。。。但總是會在細節處找補回來予以平衡,麥田裡的南瓜稻草人、從斷頭的傷口處突然爬出的硬殼蟲、床下的蜘蛛、在黑暗中飛馳的南瓜燈。。。無不體現處蒂姆。波頓式的黑色幽默。(看到那南瓜一下子想到了《聖誕夜驚魂》裡的JACK,不禁心裡綿軟起來,我的大愛啊。。。)
  貫穿始終的色彩是經典的黑白灰紅,雖然是單一的顏色,卻被波頓玩轉得美到讓人捨不得眨眼。灰濛濛的天地、霧靄瀰漫的沼澤、茂密的叢林、哥德風的建築、德普那如花綻放的流暢筆跡、似梵谷迴旋筆觸的亡靈樹。。。搭配《Evil eye》、《The story》、《The tree of death》、《A gift》和《Into the woods》或激進高昂、跌宕詭異或空靈憂鬱、婉轉哀怨的旋律 ,使全片唯美到攝人心魄。只有波頓和德普才能把原本冰冷、陰暗、潮濕和腐敗的題材演繹得如此充滿華彩,宛若盛放的花朵。縱然是殺戮和死亡,殘忍和狡詐、復仇和陰謀,但仍散發著馥郁芬芳。
  黑暗也會在某時反光,血液也有腥甜滋味、潮濕也能孕育茂盛苔蘚,誰也不能否認這也是種美。況且在這樣兩個才子手中,怎能不耀眼?
  非常喜歡這冷艷低沉之美,並非標新立異,只因這別樣的美才更顯區別於往日常規而倍感珍貴。
  願將記憶紋上這繁複精緻的黑白灰紅之印記,兀自反覆細品繁華落盡後的多少餘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