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Departures

入殓师/礼仪师之奏鸣曲(港)/礼仪师(台)

8 / 55,616人    130分鐘

導演: 瀧田洋二郎
演員: 本木雅弘 廣末涼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徑分岔的花園

2009-04-28 18:43:58

源於自然,歸於塵土


       片頭舒緩而優美,典型的日本電影風格。正當我以為就要這樣一路蜿蜒而下時,那具美麗的女屍卻原來是男人。影片以一種詼諧的筆觸打斷了那種寧靜,如同在湖面投下一顆石子,激起漣漪。
       沒有天賦、不得志的大提琴演奏者大悟執著地追求著音樂。他追逐的並不是音樂本身,而是童年時代的那段美好時光:三口之家,爸爸媽媽一起聽孩子拉提琴,再一起去泡浴。所以這段音樂代表的就是美好,每次出現時,都是大悟真情流露時,無論悲傷還是感懷。
        日本電影的長處在於:總是融合了很深的民族特點。比如,不吃還沒有死的動物。比如,那種不潔感。這個民族普遍帶有一種心理潔癖,大悟在不斷搓洗的同時,更多地是在洗滌內心的不潔感。當他抱著妻子的時候,更多地並非是情慾,而是一種證明:以活人的溫度來消除對死亡的恐懼感。
        大悟在一次工作中體味到了這個工作的重要性。入殮的那一幕是人性最真實的表露時刻。在日本文化中,對死亡總有一種櫻花式的崇尚,最後即最美,最美即最後。但是,這份工作在世俗中畢竟是不體面且遭人厭惡的。所以,兒時的夥伴開始疏遠他,一向體貼的妻子回了娘家。我開始為大悟感到擔憂,這是何等的艱難。
         於是,社長一邊吃著河豚魚肉,一邊對大悟說:「不想死的話,就只有吃。吃的話,好吃才行。」想生存,只有做下去,既然選擇了就必須做好。在不斷地入殮工作後,大悟開始逐漸領會死亡的自然與美麗,他的動作是如此溫柔而優雅,將一場一場生離死別,用一種美麗且尊崇的形式展現出來,給與了亡者家屬最後的寬慰。與此同時,大悟自己也猶如破繭而出的蝴蝶。只有理解了生命真正含義,才能領會音樂中同樣的真諦。
        當大悟親自為父親入殮時,他終於解開了心頭最後的糾結,曾經的憎恨只是因為愛得太深。那顆從手心掉落的石子告訴他:父親的心從沒有拋棄過他。妻子那句「我的丈夫是一位入殮師」也同樣深深地打動了我。她終究是理解認可他的。
死亡和音樂沒有國界,小金人此片受之無愧。就讓一切源於自然,歸於塵土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