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8 20:34:25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親密》看得人有些無聊,雖說也是一層層抽絲剝繭探尋人與人之間似乎微乎其微卻力量強大的曖昧情愫,比起《男人四十》裡午後圖書館裡輕輕略過的身影,林嘉欣挑逗地說,不然你也寫一本書送給我。以及沒有丟進張學友襯衣口袋而掉落一地的糖果等等等等。細節和對話的力量都顯得特別單薄。我看著看著覺得似乎只是在看一些生活畫面,岸西想在平淡平常中隱藏情感陷阱,可是她考慮的太多了,設計的太過了,因此那些情感不是巧妙的排列起來,如同捕食器前一顆一顆排隊的美味誘餌,而是徹底隱匿的無影無蹤了。
我認為任何好的故事都應有巧妙的結構,含義深沉的對話,以及猜不到結尾的劇情。《親密》沒法令我感動,因為它缺少啟發性的東西,很難讓人擁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缺少驚喜的故事,要嘛一直讓人沉悶壓抑然後餘音繞樑般紮紮實實難受幾天,要嘛有那麼一兩個畫面能觸到大部份人不顯露於外的痛楚,然後狠狠的按下去。
《男人四十》裡林嘉欣那篇關於「重陽」的作文就讓我身體每個神經都感動了。
也可能它本身只是想敘述那些不痛不癢但一直膈應在人心裡的毛躁情緒,可是太過隱忍讓觀眾不能感同身受也終究不是個好事。要知誰會喜歡在白開水中品味呢?我這人一向就喜歡讓情緒顯得露骨。最怕看起來疲憊的電影,特別在乎第一感受,不喜歡如同白日做夢般過了一兩個小時,卻任何痕跡都留不下來。
不能斷然說《親密》不是個好故事,比起劇本我其實更不喜歡鏡頭。於是我認定岸西最終也當不成出色的導演,即使她寫的出《甜蜜蜜》寫的出《玻璃樽》寫的出《三岔口》。她的思維已經被文字框定的線條了死板了,只得就問題不斷不斷的深鑽,但闊不出廣度了。於是《親密》裡全是遠近景互切以及大段大段行車的長鏡頭,沒有任何一分鐘讓我印象深刻。比起其它導演的鏡頭語言能力,難免顯的特別寒磣。
我想起井口奈己的《不要嘲笑我們的性》,開始也覺得異常多的大全景和定景讓人神經疲憊,可是第一個動鏡頭,就是小百合奮力蹬著自行車載著彌祿鎂前前後後追逐鏡頭那段,讓我的神經徹底活躍了。再加上後來超級長的吹氣床鏡頭,讓人覺得,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剪輯,僅僅是坐著待在遠處角落的旁觀者,也能特別深切的體會導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