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衝擊效應--Crash [2004]

撞车/冲击效应/冲撞

7.7 / 451,968人    112分鐘 | 115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保羅海吉斯
編劇: 保羅海吉斯
演員: 珊卓布拉克 唐其鐸 麥特狄倫 珍妮佛雅絲波席托 威廉費奇納 布蘭登費雪 譚蒂紐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上京趕考2010

2009-04-30 01:52:21

應試作文002——【彼此相愛】


彼此相愛

印象中,天堂是一個十分陰冷的地方。因為冷,因為風,我們才可以靠近,又靠攏。
                                                                   ——朱少麟
走過最腥風血雨的年代,走過最道德淪喪的年代,走過戰場,走過荒原,可「彼此相愛」,還是那麼那麼難。
片名【Crash】一語雙關,不僅是撞車,更有人性衝撞的意味。
故事出場人物頗多,佔有重要劇情的基本上有17人。但是將故事穿插得如此繁而不亂,則是編劇的本事了,故事連貫緊湊不說,人物也出人意料地精彩至極。
種族歧視,這個嚴肅壓抑的主題並沒有使片子沉重到底。從那個種族觀念極強的警員與卡姆的妻子和解開始,故事達到高潮,此後衝撞過後的怔忪、感動與思考不斷盤旋綻放,直至影片結束那一刻。
片子的攝影十分有特色——每每黑人角色出場,攝影都會採取仰拍的角度,在向地的位置,慢慢上搖。難道大多數白人的視角,不都是這樣嗎,立場過早屹立,偏見根深蒂固。就像是警察追逐著剛剛參加完頒獎典禮的卡姆的車時,那警車車頭光芒凌厲,光度十分強烈,以致於掩蓋了車內警察的臉,太過冠冕堂皇,以致幹什麼,都看不見。
而當他抱著卡姆的妻子離開翻車的時候,柔和的音樂貫穿,音響效果中女人的哭喊,其他人的呼喊,火焰的燃燒聲,卻是不合邏輯的微末。作為觀眾,我們相信此時耳邊縈繞的梵音來自於他的心裡,通過和解,他的人格已然昇華。
不得不提的是宗教符號在片中以聖誕標誌的幾次出現,次次都精彩至極。
警員開會審理黑人偵探被白人無辜槍殺的案件。當會議室門闔上的一瞬間,我們發現兩個聖誕花圈。一扇門,將會議與節日隔開,將歧視與正義隔開,將行為與耶穌隔開,將偏見與相愛隔開。
隨後,卡姆的車再次被警察逼入死角。停車的地方一個充氣聖誕老人溫和擺手。善良的新人警察用身體護住了卡姆——「他是我的朋友」,他說。卡姆與混混逃過一劫。原本相持不下的二人在車中沉默了,緩緩倒車。此時恰有風吹過,聖誕老人,微微擺手。
最後一次,即是最最精彩的一次。
小女孩站在聖誕樹旁,看見對準爸爸腦門的槍口。小女孩以飛的姿勢,為爸爸擋住了子彈。爸爸說:「爸爸有件隱形衣,它槍彈不穿,現在爸爸把它送給你。」小女說「爸爸把隱形衣給我了,我要保護爸爸。」奇蹟一般,小女孩保護了爸爸,自己也毫髮無傷。奇蹟一般,是信,是愛。爸爸抱著女孩回了家。驚訝的開槍老人佇在原地,不可置信地四處張望,不可置信地原地轉圈。此時的老人,不再失去了,此刻的老人,得到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
老人說「那小女孩是我的天使。」
那件保護我們的隱形衣,並不是距離,而是,愛。
保護自己不是距離,不是軟弱,卡姆最終明白了這一點,警長也該是逐漸明白,作品中並未確切給出警長的和解,因為他追求的那些表面的和諧。也許,警長是人物中最不會愛的一個。
還有一個不會愛的人,是年輕的警察。還記得兩條槓對他說「你還有段日子呢」。這是否意味著,再過一段時間這個稚氣的面孔也會被同化,也會開始對世界殘忍?他衝自己邀請入車的年輕黑人開了槍,因為誤會?不,不僅是誤會,是軟弱,更是冷漠——愛的缺失。
順帶一提,黑人男孩搭便車的地方,有一顆巨大的霓虹聖誕樹。
非禮了黑人婦女的白人警察救出了黑人婦女的命。
輾過中國人的小混混贖了一車的中國偷渡客。
對菲傭冷言冷語的凱倫與黑人女傭相擁而泣。
沖小女孩開槍的老人被小女孩改變。
所有人都用不同的形式與世界和解。
而這些所謂的「罪人」卻真正領會到了教義——愛人如己。
「應當彼此相愛」耶穌說。
只是這份溫情,在種族問題上,太過辛酸。
影片最後,又是撞車,又是黑人,又是一組拉鏡頭。大雪慢慢,鏡頭越來越高,與喧囂越來越遠,鏡頭不斷升高,拉成全片罕見的大遠景。
而雪越下越疾。
這是神的視角。在那裡,什麼都可以看見,包括我們看不見的。
衝撞的源頭是沒有方向。神會原諒一切,我們都只不過是天父的孩子。
你看那些多次出現的美麗的飛掠光點,它們來自聖誕樹小燈,來自車尾燈,來自鏡反光,它們本大小不一卻可以在柔焦下化為同樣大小的圓點。
湧動成河,川流不息,
找到了方向,就不再有衝撞,只有,融合,溶合,熔合。
以愛為信,
彼此相愛,
我們,能做到嗎?
評論